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沧州城,运河畔,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正在规划筹建中,蜿蜒宜人的运河景观、汇聚沧州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以及体现沧州近代工业文明的大化工业遗址,每一处都牵动着沧州人的心。

日前,记者从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了解到,依托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建设,沧州大化老厂区将成为公园中的一个重要区域——大化工业遗址,保留铁轨、造粒塔及周围设备,通过重新粉刷和清表,再现昔日大化厂区曾经风貌。

废弃的铁轨,破旧的厂房,满满的年代感。走近、感受,似乎也走进那段曾经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末,蓝天白云,清风如许,在沧州大化集团退休职工李玉水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沧州大化老厂区,感受不一样的工业风情。入口处的林荫大道上,鸟儿飞过,树叶飘落。这条大道,74岁的李玉水走了40多年,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那段记忆涌上心头。

穿过几条小路,在厂区东侧一片僻静处,两条有近50年历史的铁轨蜿蜒曲折,通往远处。只见周围树木掩映,杂草丛生,铁轨锈迹斑斑,蜘蛛网挂在了枕木上。尽头处,一个废弃的液罐静静停放,偌大的站台非常空旷,几根柱子斑驳陆离,蓝色的传输带已褪了颜色,只有那被磨得光滑的传送口,似乎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1974年,李玉水进入沧州大化集团(原沧州大化),他记得这两条铁轨就在当年铺设,一直从厂区通到了货场(原北货场),长度足有四五公里。当时,厂里建起了铁路调度室,买了火车,约二十几节车皮,还有液罐,将原材料运进来,再将尿素成品运出去。工厂投产后,车间生产的产品通过传输带输送到站台,工人用小推车一车车装上火车,通过货场发往全国各地。“当时全国生产尿素的设备只有13套,当时大化占了其一。”李玉水感慨,那些年,大化生产的尿素供不应求,在全国都很有名。

厂区的西侧,一座圆柱形的塔高高耸立,塔的四周是错综复杂的机械和管道。“这是造粒塔,尿素从最高处造粒,落到几十米下的平台上成粒,拨料机来回旋转,进入槽中送到传送带,再上达至成品车间。”站在空荡荡的造粒塔中,李玉水很是动情,曾经的生产场景恍如昨日。

造粒塔的南侧,压缩机层层叠叠,管道高低错落,“责任胜于能力”的大牌子依然高高悬挂。尽管这些设备已生锈、剥落、老化,但在今天看来依然壮观。“这阀门少说也有上千个。”转一转开关阀,拧一拧螺丝,李玉水的心头涌动一股热流,从前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盛景似在眼前。在另一座稍细的高塔前,李玉水停了下来。“这是合成塔,生产液氨用的,当年工人用100个轮子的平板车才把它推进来的。”作为一个老大化人,曾经的辉煌始终铭记心中。

堆满货物的仓库,人声鼎沸的车间,走过厂区的各个角落,李玉水都会想起过往。一边是不舍,一边是憧憬。不舍的是,这里每一处场景,都曾浸透着大化人的血汗;憧憬的是,未来这些都将成为工业游览景观,靠着它们,人们可重温昔日大化风采。

穿行在空旷的大化老厂区,不见一个行人,只有几处工程建设指挥部在忙碌。旧时的铁轨站台,将被打造成文创集市,而造粒塔则有望建设一个瞭望看台,可俯瞰整个大化工业遗址。

岁月更迭,历史与现代,将在这里汇聚、交融成更美的运河风光。

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 赵宝梅 摄影 魏志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