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是小孩子还是大孩子,喜欢玩游戏,都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按理说,只要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完成了必要的读书和学习任务,父母就应该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心愿,适当地进行放松、娱乐和游戏。

只是我实在不赞成,让孩子玩那些“不符合年龄段”的游戏。

1、游戏是天性。

大多数父母根本就不了解游戏,只知道玩游戏是浪费时间,但是又很能哄孩子高兴。

所以,许多孩子被父母允许玩游戏的时间,一般是写完作业、吃完饭或是大人聚餐聊天的时候,比如在火锅店,当成年人在饭桌上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的时候,许多孩子因此能够得到默许和放纵,在大厅里抱着手机三两成群地玩手机、打游戏。

可是,有很多十几岁的孩子,依然没有权利拥有和把玩自己的数码产品,甚至很少有机会去接触电脑和大型游戏,其实也是一件颇为遗憾的事情。在我看来,10岁以上的孩子,除了那几款爆红网络的手机游戏,还应该接触一些制作精良、享受盛誉的单机游戏大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大多数孩子总归是要玩游戏的,作为父母我们管教孩子,也应该以引导和督促为主,不可能让孩子除了吃饭睡觉都去读书学习,不给他一丁点的游戏娱乐时间。

显然,这既不科学,也没有人情味儿。

也就是说,低年龄的孩子,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应该在父母的陪伴和监督下,挑一些益智益脑的小游戏来玩;而10岁以上的孩子,应该在父母和家庭的支持下,摒弃一些简单、幼稚和无趣的小游戏,体验一下国内外“游戏大作”的丰富内涵和优秀设计。

其实,才是“游戏教育”的正确姿势。

2、堵不如疏。

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是容易沉迷和痴迷。

许多父母总是埋怨和责怪孩子“沉迷手机”、“痴迷游戏”,却忘了只要孩子拿起手机,玩起游戏,作为父母双方,就会情不自禁地板着面孔,对孩子无休无止地说教和唠叨。

要知道十几岁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对于周遭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刚刚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识,他们总想着用自身简单幼稚的“青春期逻辑”来解释自己身边、学校和家庭里的所有事情。

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父母对手机和游戏下的“禁令”,是限制和束缚了自己休息娱乐的权利。那么,只要父母、老师和学校严加管束,孩子们就会“告别手机”吗?几乎不可能。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父母不敲门检查孩子书房,老师让孩子们相互检举,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甚至当众让孩子们抡着铁锤砸手机,但是取得的教育效果,却始终是微乎其微。

其实,更加开明和睿智的家长已经意识到了:

想要培养头脑灵活、善用科技的孩子,首先就得让他们更多地接触数码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教育要理性。

许多家长不喜欢、不允许孩子玩游戏,这样的观念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首先,“玩”是孩子的天性,教育要疏导,而不是阻塞;
其次,让孩子玩的游戏要符合年龄段和身心健康,不能将游戏和娱乐“一竿子打翻”。
最后,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合理和适当地玩游戏,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禁止。

当然,即便是80后和90后,大多数家长听到“游戏”两个字就感到头疼,仿佛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那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所有问题和弊病,都能“归结”到手机和游戏上。

可是,从教育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处理信息,然后及时反馈处理的能力”,实际上是一个人认知功能的核心内容,而各种能够训练和提高的游戏大作,有很多数据都可以表明,确实是能够提高孩子反应速度、沟通能力和智商情商的绝佳工具。

不需要让孩子沉迷游戏,整天抱着手机电脑玩得昏天黑地,只要他在每天学习之余,轻松惬意地“小玩”一会,也能够很好地促进身心和认知的发育。

或许有些岁数偏大的父母,对于网络、科技和游戏,似乎从心理上就“天生”有一种恐惧、排斥和质疑的情感。那么抱着这样不信任的心态来教育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不可避免地就会在两代人之间产生“难以消除”的隔阂,这又何苦呢?

总之,我希望每个家长可以更加理性、客观和冷静地看待“孩子玩游戏”这件事儿,其实“适度玩游戏”从来都不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只有“沉迷游戏”才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多玩益智益脑的“游戏大作”,而不是十几岁了还在玩简单幼稚的“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