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不计条件的,但中国式父母延续了一种“我就是这样被对待而长大的,所以我这样对你没什么问题”的传统教育方式,有的对孩子实施肢体暴力,有的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孩子很多时候成了家长生活或者工作不如意时的情绪垃圾桶,甚至是出气筒。

有一则新闻中孩子被父母发现偷手机,其父脾气急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看孩子一直没回应,就更加生气,将孩子的手机一把抢过来,扔出窗外,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小孩在选择了跳出窗外的方式去追手机。“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东西,你太让我失望了!”这成了孩子生前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任何父母都很难相信孩子会为了手机跳楼,这对父母最后还是想不通,说;“我们都是为了他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因为各种在父母看来很小的事情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近几年越来越频发,许多公众认为是因为孩子们生活条件变好了,可心却变得更加脆弱了。但是人们忽视了“暴力沟通”在这场悲剧中的主导作用。在语言暴力中,孩子们轻则承受贬低与否定,重则承受谩骂与侮辱。

暴力沟通很伤害孩子,但父母仍然选择性地忽视

1.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

语言暴力有时候对孩子的人格是毁灭性的,侮辱越多,越会让孩子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变成低自尊的人。孩子会在一次次父母语言暴力时狰狞的面孔中变得绝望、崩溃最后渐渐地麻木冷漠。长期下去,孩子会做什么事情都谨小慎微,在与同龄人的社交中会出困难,而这种怯懦有时候又会被父母批评不够大方。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评价是孩子建立自我评价的基础。暴力沟通在潜移默化中消耗着孩子的自信。

2.损害亲密的亲子关系

有的孩子会选择以反击的方式回应,也就是父母怎样语言暴力他,他就怎样语言暴力父母。双方相互攻击会对亲自关系造成紧张的局面。暴力沟通会倾向于让孩子躲在自己制造的坚硬的外壳中,父母进不去,孩子不愿出来,亲自关系变得逐渐冰冷。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正确有效的沟通呢?

1.不要不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

父母与子女沟通时,不要作为权威的一方,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不要认为孩子的反驳就是不懂事,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如果父母根本不在乎孩子的想法,搞一言堂,那么最终孩子可能会以暴力的方式反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不要随便贬低孩子

父母要重视子女自尊心的发展,不要践踏孩子的尊严。例如不要说孩子蠢笨,尽可能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在气头上时应当冷静下来,说者无心听着有意,你气急败坏后的恶言可能会成为摧毁孩子自信心的武器。

3.不要让爱成为束缚

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和孩子处于同等地位,不要各种以爱的名义给孩子带上沉重的枷锁。比如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你好,为了你我牺牲了太多了,你难道就不该回报我吗?很多时候父母爱以抚养的名义,按照自己的心情来对待孩子。这种孩子长大参加工作后很容易走极端,比如挣够了钱就还给父母。避免情感威胁是父母应该好好修炼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