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闽浙边界大山深处的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20世纪80年代曾是一个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先后三次跋山涉水,深入下党乡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开启了下党乡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30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牵挂下党乡乡亲们的脱贫致富情况。2019年8月4日,在得知下党乡脱贫后,总书记饱含深情给乡亲们回信,勉励乡亲们要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寿宁县始终牢记总书记当年到下党调研时“要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把路子摸得更清楚一点,把脚步迈得更扎实一些”殷切嘱托,以讲好“下党故事”为主线,大力发展“清新福建、难忘下党”主题乡村游,致力于打造党性教育学习小镇,走出了一条红色旅游助力脱贫、促进乡村振兴的道路,成为引领寿宁县全域旅游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下党村先后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福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等。

以承接党校培训为突破口,打造党性教育教学基地

下党是习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策源地”,留下了“滴水穿石、弱鸟先飞”“四下基层”等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是学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最深刻、生动的教材。2015年,下党乡作为省委党校党性教育教学基地正式授牌,2016年作为全省3个党性教育教学基地之一正式写入省委文件。当地以承接省、市委党校学员入驻培训为突破口,以讲好“下党故事”为主线,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九到寿宁三进下党”好作风,致力于打造党的作风建设的展示基地、群众路线的教育基地、摆脱贫困的实践基地。设计一套教学培训模式。近年来,下党将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和理论提升有机结合,精心设计了“五位一体”下党党性教育教学模式,即重走一段路、重温一段历史、上好一堂党课、举办一个仪式、夜谈一次心得。通过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满足了各级党校学员的学习需求。2016年以来,下党乡已累计承接厅级、处级、科级和各类党组织培训班64420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造一条特色教学环线。通过汇编《难忘下党》《讲好下党故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党性教育教材、串联习近平总书记“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足迹,开展退休干部讲故事、领导干部讲形势、乡贤村老讲变化“三讲”活动,让学员实地感受人民领袖崇高的政治品格和深厚的为民情怀,切身感受“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完善一批旅游基础配套。整合县委党校、下党乡、退休干部等力量,组织专业运营机构,专门负责党性教育教学培训、住宿、讲解、导游等服务。与福建省旅投集团开展合作,先后投入3亿多元,实施推进“难忘下党”系列旅游项目,先后建成了难忘下党学习基地、滴水穿石文化公园、游客服务中心、鸾峰桥文化公园等配套设施,下党党性教育教学基地的内涵和层次不断完善提升,学员入驻培训承载力不断增强。

以旅游扶贫为主抓手,探索创新共建共享模式

随着下党乡知名度不断提升,受众面越来越广,还吸引了众多知名人士、学者、团体慕名前来参观考察学习,重走党群连心路,参观“难忘下党”主题馆、鸾峰桥、古村落等,开启涤荡心灵的“补钙之旅”“精神之旅”。当地抢抓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支持下党发

展的契机,积极探索创新共建共享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摆脱贫困。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504人全部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8年的186元增长至2019年的14777元,增长了70多倍。

“定制茶园”闯出富民新路。创新“只卖茶园不卖茶”模式,策划实施了全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将一家一户的零散茶园进行整合,以“每亩茶园年租金2万元,合同期5年”的形式,动员企业或企业家认购茶园,并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从茶园到“茶杯”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定制茶园”模式得到宁德时代(500亩)、上汽集团、青拓集团、江苏万顺、建工集团、三祥新材等大企业以及许多机关事业单位倾情支持,目前定制面积达1060多亩,茶农年均可增收4000元,全乡10个村集体经济年均可增收10万元以上。该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作为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成为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内容之一。

“下乡的味道”引领消费扶贫。一碗绿豆汤、一杯草药茶,是习近平总书记下党之行异常难忘的“下乡的味道”。当地从讲好品牌故事入手,注册了“下乡的味道”品牌商标并得到国家商标总局授权,作为农产品和旅游服务的公共品牌。引导社会力量到乡下消费扶贫,进一步畅通了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得到了省国资系统、国网电力、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大企业的倾情支持。近年来累计销售“下乡的味道”农产品8000多万元,其中下党村1000多万元,村财增收了40多万元。“下乡的味道”项目先后入选“2018年网络扶贫优秀案例”“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

“我的一亩葡萄园”筑牢兜底防线。针对无劳动能力、因灾、因病等重点贫困户,由政府出资向葡萄专业合作社购买葡萄园,合作社负责管理与销售,收益一部分用于向贫困户发放固定分红,一部分支付合作社运营管理费用,17户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我有一亩葡萄园”模式实现稳定增收。

培育特色产业,打响“难忘下党”品牌

“一支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近年来,下党在打造党性教育学习小镇,带动旅游人气的同时,还积极促进周边产业融合发展。

下党邀请专业团队,高标准编制《下党红色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加大对干部培训与红色旅游资源的挖掘、保护和整合,着力打造以“清新福建、难忘下党”为品牌的主题乡村游。2019年累计接待各地游客18.3万人次。

“一村一品”培育特色产业。下党山清水秀,生态优势得天独厚,孕育的农产品自带天然、生态、质朴的品质标签,深受游客喜爱。下党乡以“下乡的味道”为品牌,农旅结合、茶旅融合,因村制订特色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累计发展特色产业13600多亩。全乡10个村除茶叶之外,还重点扶持发展了红心猕猴桃、锥栗、软籽石榴、葡萄、油茶、高山蔬菜、畜禽养殖等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一村一品”。如今,到下党的旅客和学员,不仅可以接受党性教育,还可以体验农事活动和采摘乐趣,带走下党原生态的农特产品。

“一村一韵”发展乡村旅游。按照保护优先,修旧如旧,以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契机,委托省住建厅编制《下党村传统村落保护性修复规划》,对明清时期古民居和鸾峰桥进行保护性修复和开发,积极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民房立面改造、古道修复、“百村千树”绿化、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还打造了下党学习小镇—梦龙天池—西浦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动了周边产业融合发展。

“一村一特”引导旅游业态。制定《下党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引进旅游新业态专业团队,加快旅游创意设计和塑造,扶持引导一批经营餐饮、美食茶点、工艺品、伴手礼等旅游新业态主体,培育了“下乡的味道”一条街、特色民宿、特色文创商品等体验式业态,发展农家乐8家、民宿10多家,吸引了300多名青年人返乡创业。

随着下党学习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下党的故事”越来越生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下党的魅力将更加凸显,下党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