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起内蒙古,总是会先想到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乌兰布统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数不胜数,美不胜收。

说到大窑,人们总是会想到那个口味类似于“北冰洋”的饮料。

天气越热,甜味儿就越浓,只消尝上一口,从此欲罢不能。

而我们今天聊的“大窑”,并不是大窑嘉宾,而是一个地方,一个呼和浩特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

大窑文化遗址在呼和浩特市郊区保合少乡大窑村南山坡上,位于呼浩特市东北33公里处。

大窑文化遗址发现于1973年10月,当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石核、石片,石斧等387件,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

经1976年到1984年进一步的发掘和科学研究,经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裴文中和吕遵谔先生鉴定,肯定为旧石界时代早期的遗迹,是一石器制造场。

这个地区横亘在内蒙古西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面的支脉,山下有溪涧流水,适宜于远古人类的居住。山上盛产燧石(通称做打火石),远古的居民就用它来打制各种石器。

作为呼和浩特市最早有人类活动的遗址,是呼和浩特市独一无二的名片。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人类发源于黄河流域,而北京周口店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由于大窑文化的发现,证明了北方阴山之南也已有原始人活动。

呼和浩特地区的原始人与北京周口店原始人共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除了旧石界时代早期的遗迹之外,“大窑八景”也会使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第一景:“无字天书”。它位于兔儿山四道沟人工发掘的百米长廊中,高15米。它是一个完整的地层剖面,土质层次分明,虽然无字,但鲜明记载着大窑文化的历史年代,即记载着人类旧石器时代初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万年前到五十万年前的漫长岁月和地球所经历的千万年沧海桑田的变化,是一部令人难以读尽的“历史巨著”。

第二景:“磨光巨石”。此景位于天书东北不远处。两块巨石突兀,似有关联,相互照应,质地坚硬,表面十分光洁,专家教授们分析,该石是燕山运动时期,从山上往下滑时受到强烈摩擦所致。这一景也可叫“飞来石”。它的存在证明我国蒙古族地质学家李四光的一系列地壳变化运动的理论是正确的。

第三景:“凤凰展翅”。它与兔儿山的兔头毗连,形似凤凰双展翅,飘然欲举,望之心驰神飞,欲静欲动,遐想不已。

第四景:“双龙戏珠”。位于兔儿山南坡八道沟之西侧。两条龙的身子,就是曲屈蜿蜒的山脊,龙头昂首向东崛起,龙口大张,二龙各含圆形巨石一块,似双龙戏二珠,形象逼真。当你站在龙口或登上龙头之顶,只见龙眼之中常有无根之水,堪称奇观,使游人大为迷惑不解,大开眼界。

第五景:“莲花并蒂”。位于双龙戏二珠西北百余米处的山间小涧之中。莲花并蒂也是一块巨石,东西有一罅隙,一分为二,一人可从中间穿过。当你站在罅间,举首仰望,蓝天形如一条监色飘带,这块巨石“造型”好似一朵盛开的并蒂莲花,因而文物工作者命名为“莲花并蒂”。据当地传说,这块巨石是清圣祖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凯旋回军路过归化城(现今呼和浩特市),到此打猎,试剑时一剑劈为两半,因此得名“试剑石”。也有的人说,石下有二层,好像是一个塔被埋了一半,故名“塔儿石”。有的游客也称之为“鸳鸯石”。

第六景:“百米古洞”。其东口在并蒂莲花附近。东西布向,古洞曲屈蜿蜒,幽深莫测。古洞现虽有淤塞,但洞口尚存,西口被一巨石堵塞,游人不得从中而过。此洞的形成据传是在清代人们为取燧石(通称打火石)而人工开掘成的,似为一“窑”,因很大而得村名为“大窑村”。

第七景:“登临远眺”。当你从古洞继续西行,便是兔儿山的兔背了。从这里登临高点,极目远眺,则青山如嶂,河水蜿蜒,层层梯田,黄绿相间。

第八景:“遗迹斑斑”。在无字天书下有猿人烧火的灰烬遗迹,古人吃过的肿骨鹿和普氏羚羊残骨化石,人工打成的大量的石器和半成品石器,其中以龟背形刮削器最富有特色,反映了一定的地方性。还有石渣等等遗迹到处可见。考古工作者仔细编号立案,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已编到五十号,晚期的已编到三百多号了。

地域、经济、文化、传统,或都离不开人的传承与连结,而如此种种,又编织成纵横交错的水土,孕育着世世代代鲜活的人生,这或是传统之于现代人的一种意义,用其历久弥坚的笃定精神,抚慰人间的沉浮悲喜。

大窑文化的淡然,或就源自于此。

浸染于传统文化之中,浸染于民间烟火之中,呼和浩特人的骨气、力量、精神,由此而生。只不过在时代的变迁中,呼和浩特人又一次次为她穿上不同的外衣,让这座文化遗迹从未落后于世人的视野之中。

(假舟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