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口减少了,人口红利没有了,经济一定会陷入衰退吗?这是一个近期非常热门的话题。

近邻日本早早步入老龄化和少子化,也曾遭遇这一问题。与许多人想象不同,日本宏观经济学家吉川洋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人口问题一直被关注,但不同时代的关注点和结论大不相同。两百多年前,马尔萨斯担心的是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生存资源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可如今的经济学家,担心的则是人口减少导致经济衰退。

在现实中,大多数人都会对老龄化、少子化导致的人口减少持悲观态度。它不仅仅意味着购买力和未来发展空间的萎缩,也意味着当下的社保负担和财政赤字。

师从詹姆斯·托宾,长期参与日本经济财政政策的制定过程,被誉为“日本宏观经济学泰斗”的吉川洋则持相反意见。他用《人口与日本经济》一书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在日本引发轰动。

书名:《人口与日本经济》

作者:[日]吉川洋

译者:殷国梁/陈伊人/王贝贝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定价:36元

undefined

日本的人口问题极其严重,1975年后,日本人口增长率急剧下降,2004年迎来1.28亿的人口峰值之后,就步入了人口减少期。日本人口问题研究所估测,以该国目前生育率,到2110年日本人口数将从现在的1亿2700万减至4286万,同时老龄化也将急速增加。

2007年,日本老龄化超过21%,成为世界首个“超老龄社会”。2015年数据显示,日本老龄化率已达到26.7%。与此同时,日本社保总额已经占GDP的1/4,养老金金额则占社保总额的五成以上,儿童与育儿费仅占社保金额的5%。而且,因为生育率持续走低,人口又集中于大城市,许多小村镇逐渐走向消亡。

这种趋势看起来十分典型:经济稳定发展,社会高度发达,但人们失去了繁衍的欲望,同时医疗水平越来越高,使得人们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形成少子老龄化的社会结构。

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的国家已经失去了未来,但在吉川洋看来却并非如此。

他分析了日本150年间的人口和GDP变化,着重分析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人口数据,也分析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经济和人口数据,得出了结论:“经济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间的差距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致相当于‘人均收人’的提高。即使劳动力人口没有变化(或者稍微减少),只要平均每位劳动者所能制造出来的商品增加了(即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溶增长率就也会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中数据显示,1955年到1970年的高速发展期,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9.6%,劳动力人口年均增长率1.3% 。而从第一次石油危机的1975年到泡沫经济终结的1990年,实际GDP年均增长率4.6%,劳动力人口年均增长率1.2%。

换言之,日本的经济奇迹并不来自人口增长和出口,而是基于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的时代变化。二战结束时,日本城市化率不足50%,如今已经达到93%。相比之下,农民只需要拥有土地就可以自养,城市人的支出和需求则大得多,也推动了经济。同时,科技革命不但带给人们更便利的生活,也极大缓解了人口减少给经济带来的压力。

也正因此,吉川洋给出的药方是创新,因为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因素便是技术进步。他在书中反复提及一个例子:因为少子化的影响,婴幼儿纸尿裤市场停滞不前,但这并没有影响相关厂商,因为他们针对老龄化,开发了成人纸尿裤。虽然这不是什么技术创新,却是典型的产品创新。

此外,如自动贩卖机、智能AI等科技,表面上看取代了人类的工作,实际上大大提升了劳动生产率。正如书中所分析:

“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人类的工作都被‘东大机器人’等AI或IT取代呢?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被AI、IT替代的是过去一直由人类从事的某种特定的工作,还是所有的人类劳动呢?明确区分二者非常重要。如果AI、IT只是像一般的机器代替人类从事某种工作或作业,那么这种情况曾经在历史上反复出现过,而且我们现在在日常生活中也正在经历。不过,机械化的发展导致人们失去某些工作的场合,与对人类劳动需求的完全消失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情况通常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往往是整个经济对劳动的旺盛需求导致人手不足和薪酬提升,人们才会为了使某些工作更‘省力’而引进机器。还有一点不能忘记的是,AI、IT等创造出的商品和服务是要由人来消费的。只有人才能通过消费活动购买这些商品和服务。那么当然,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人必须拥有能够满足购买意愿的足够收入。正如前文介绍的,从历史上来看,有很多由人类从事的传统工作被机器取代了,但人类非但没有被‘解雇’,反而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了更高的薪酬。也就是说,人类的生活因机器的出现变得越来越富裕。”

当然,即使如此,日本仍然要面对沉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因为即使科技不断进步,仍需要巨大的时间和空间去缓解与消化。而且,这还是建立在日本高度发达和高度城市化的基础之上。对于城市化程度还不够却已进入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国家来说,前面的路其实更难。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