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六祖慧能在《坛经》里说:“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做人,看透别人是聪明,能够认清自己、悟透自己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人的双眼一睁开习惯看到的都是外界,却很少自省内观。

但生命是一个自己与自己较量的过程,人生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任何时候,留一只眼睛反观自省,时刻检视认清自己,如此方能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01

认清自己的实力

佛家常说:“向外做功夫,总是痴顽汉。”

做人最难得的就是认清自己,了解到自己的极限在什么地方,量力而行。

公元前270年,一代名将赵奢大败秦军,战功显著,被后人所敬仰。

其儿子赵括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兵法韬略,有一次他与父亲讨论军事,赵括遥遥领先,于是他自认为自己的军事理论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好。

在长平之战中,赵王轻信秦国畏惧赵括的流言,临阵换帅,拜赵括为大将,接替老将廉颇。

结局大家都耳熟能详,四十万士兵被活活坑杀,赵括身死,赵国也岌岌可危。

“纸上谈兵”的故事第一次听只觉得好笑,笑后又不免深思。

人生一世,不怕没实力,就怕认不清自己有多少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多大实力就做多大的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才能安稳长久。

佛家讲:“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能力有限,千万不要自不量力,当实力支撑不起你的欲望时,就要敢于做减法,而不是打肿脸充胖子。

认清自己的实力,明白量力知止的道理,不去急功近利,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02

认清自己的原则

《法句经》有云:“宁独守善,不与愚偕。”

大意是指,人要有原则,宁愿独身一人,也不与愚人交往。所以即便是独处时,也要克制自己,不去做失道失德的事。

在《后汉书》上读到过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

有一名官员叫杨震,正直博学,被尊称为“关西孔子。”

当年他被任命为东莱太守,在赴任的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不过是荆州的一名秀才,被杨震举荐才得以赏识。

深夜,王密前来拜见,想送杨震十斤黄金。

王密说:“现在是大晚上,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的。”

杨震言辞严肃地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会知道呢?”

王密听后十分惭愧,灰溜溜地告辞离去。

明代的王阳明先生就曾告诫世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山里的贼寇可以被轻易打败,可破除心中贪念欲望却是难上加难。

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然后坚守下去。

要是连原则都含糊不清,你很快就会在物欲横流中轻易迷失掉原本朴实纯真的模样。

做人,认清自己的原则,只取分内之得,别去染指非分之利,才是长久明哲保身的制胜之道。

03

认清自己的错误

佛曾经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人生在世,谁能无错,犯错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认清自己的错误,正视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

如果总是像鸵鸟一般埋头式的讳疾忌医,小错难免会酿成大祸,最终无法回头。

曾国藩30岁时立志成为圣人,方法之一就是写日记。

用正楷一笔一画的记录每日的言行,反省哪一点不符合圣人的要求,就马上自责反省,此后一生从不中断。

读曾国藩的事迹不难发现,他从一个屡试不第的落魄成了一代中兴名臣,其间要诀就是每日三省吾身。

佛在《华严经》中教导我们“一切我今皆忏悔。”

即便不渴望成为圣人,但“三省吾身,谓予无愆”,认清自己的错误,避免更大的过失,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04

认清自己的志向

佛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人生一切,皆从心起,皆由志生。立志最难的地方不是胜过别人,而是要战胜自己,做人,认清自己的志向,才能活得更有意义。

《史记》的荣光照耀千古,源头也不过是司马迁立志继承父业,决心编撰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书。

司马迁因被李陵投降匈奴之事牵连,惨遭宫刑。

受此大辱,他不改志向,反而越加奋发图强,十四年的呕心沥血终成《史记》。

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被评为二十四史之首,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

从来没有听过谁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若是放纵自己深陷泥淖无法自拔,只会背弃了自己曾经的志向,蹉跎了大好时光。

历观古往今来的成功者,无不是先立志后成事,比他人多了一份志向,少了一份迷茫,多了一份执着,少了一份退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祖坛经》中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人生一切皆是缘,是必然,也是宿命。拥有有志向目标,才能在旅途中不断增长见识,而后耐住性子守住初心,才能翻越平庸,抵达想要去的远方。

认清自己的志向后,相信一句话:凡事只要你尽力可为,就大有可为。

慧能大师曾说道:“自我观照,反求诸己。”

人只有反躬自省,涤荡心灵,才能看到最真实的自我。

而认清自己,恰恰是洗练自己、改变自己的必经之路。

从今往后,时时观心自照,才能在认清自己后知敬畏、存警悟、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