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FUTURE在2018年6月27日刊发了一篇文章,标题是“Why Europe’s astronauts are learning Chinese”(为什么欧洲的宇航员都在学习中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答案很简单,因为全球载人航天大国中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以外,现在又有了强大并且后劲十足的对手:中国!

而在6月17日,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带着神舟十二号飞船,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成功送上了我国未来即将常驻的天宫空间站,他们将执行为期三个月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封锁,越强大!

1990年代初期开始筹备,并且从1998年正式开工建设的国际空间站,最初时拒绝中国参与似乎可以理解,因为当年的中国并不能为国际空间站提供多达的帮助,反而有可能从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中学到很多经验!

但在2003年开始,中国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登上太空!此后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突飞猛进,不仅空间对接、太空行走等一个个难题都被攻克,此时的我国非常希望能参与空间站项目!

但2011年的沃尔夫条款直接以降维打击的方式,禁止NASA与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的任何联合科学活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技术交流,所以中国不仅在国际空间站之路,而且在于NASA的任何深空探测合作直接被封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样的封锁并没有打击到我们,毕竟一直以来都是自力更生,而早已开始的空间站计划也加快了建设进度,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连续运行两年,刷够了战绩后于2016年退役!

不仅在载人航天领域,还有月球探测上,从2007年就开始的环绕探测器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以及登陆虹湾的嫦娥三号,震惊全球的在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着陆的嫦娥四号,还有采样后雷霆返回的嫦娥五号,任何一项成绩都足以傲视苍穹。

除了月球探测外,2020年7月23日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10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在环绕探测了3个月后与5月15日成功着陆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

2021年4月29日成功发射的天和号核心舱,5月29日发射货运飞船天舟二号,6月17日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将三名航天员成功送入天宫空间站!未来将在2-3年内建成一个80-100吨的常驻空间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有很多政客都无法正视中国的崛起,一直都认为中国科技都是窃取西方技术,所以不遗余力地将中国排除在西方科技俱乐部之外,特别是美国最引以为傲的高科技行业!比如芯片制造于航空航天领域,封锁从来都是毫不留情!

但中国航天做到了西方不想看到的样子,全球唯二的空间站已经与国际空间站同高度运行,火星探测每天都在传回数据,而月球背面的探测器仍然在正常工作,请问在全方位突破的国家中,除了中国还有谁?

天宫空间站,操作界面究竟是中文还是英文?

你猜欧洲宇航员为什么要学中文?还不就是为了应付未来中欧的空间站合作?有很多朋友认为为什么不用英文,那是全球通用语言!但其实美国主导的空间站用英文界面,俄罗斯自己的飞船和早期的空间站用俄文,我们中国的空间站用中文有问题吗?

其实中文界面还是任务执行的需要,因为在紧急状态下没有什么语言会比母语反应更快,因此不会造成任何迟疑的一定是母语,而这就是我们使用中文的理由!

《地心引力》中女主好不容易逃到了中国空间站上,却对中国空间站以及返回飞船一连串的中文操作界面傻眼了!但这到底和中国真正的神舟系列飞船上是否有共同之处,暂时只能无可奉告。

如下为各个公开的军用飞行器与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操作界面的照片,至于神舟系列飞船和空间站操作界面,暂时还属于机密级,即使有也不敢发!

枭龙战机的座舱左侧操纵杆位置照片

俄罗斯图-160操作面俄文指示

早期联盟号飞船操作界面

所以这中文操作界面非常有亲和力,一看就知道是干啥,当然你得了解背后的逻辑,并不是知道中文就能操作!不过对于欧洲宇航员来说,他们并不担心这个问题,主要是界面上的方块字实在是不认识!

欧洲宇航员:中文真的好难

2018年6月份,BBC记者理查德·霍林厄姆采访了正在中国参与学习的德国ESA宇航员马蒂亚斯·毛雷尔(Matthias Maurer),当时他正在中国烟台参与生存训练!

“这真是太棒了,太放松了,”德国欧洲航天局 (Esa) 的宇航员说。“我漂浮在救生筏上,仰望天空——我只需要一些音乐,它给我一种在夏威夷度假的感觉。”
“我们一起训练,中国宇航员和我们住在同一栋楼里,分享同样的食物,这是一次非常让人激动的经历,”毛雷尔说。“感觉就像是一个家庭的一部分—这和在休斯顿的训练完全不同,在休斯顿我租了一套公寓,只有在两三个小时的培训课程中才能见到我的美国同事。”

“中国宇航员甚至与我们一起度过假期,他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毛雷尔说。“当我们住在那里时,我们感到大家都非常热情,非常自然地融入了他们的大家庭。”

毛雷尔称中国的飞船空间要比联盟号更大,他很惊讶飞船内居然还装备了橡皮艇,而且宽大的空间甚至可以在舱内穿上宇航服。

与他一起学习中文的还有法国宇航员Thomas Pesquet,大家都承认,这个中文实在有点难,有些超出意料!毛雷尔对BBC记者称,任何一个国家的宇航员想要搭载中国的飞船,都可以通过联合国联系中国。

中国已经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签署了一项协议,向国际研究开放其新空间站,而在这个过程中,欧洲宇航员已经领先了!

延伸阅读:天宫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究竟哪个先进?

国际空间站是一个宽109米、长73米、高20米、重达419吨、内部容积916立方米庞然大物,中国天宫空间站即使建设完毕,也只有80-100吨,因此从总质量上来看天宫空间站并不占优势!

但中国空间站有后发优势,比如天和核心舱长16.6米,直径4.2米,重约22吨,比国际空间站上的任何一个舱都要大,而太阳能电池选用的是双自由度柔性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翼,不仅光电转换效率超过了30%,供电能力也更强,未来建设完成后将达到100千瓦功率(如此庞大的国际空间站也只能提供110千瓦)!

另外更优秀的是天和核心舱装备了LT-100霍尔电推系统,这是离子发动机的一种,具有比冲极高,燃料非常节省,每年燃料使用比国际空间站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货运飞船的压力大减!

另外千万别小看天宫空间站不到100吨的体量,但国际空间站400多吨也只有31个科研机柜,100多千瓦的供电功率,而天宫空间站建成后将完全不输于国际空间站:

天宫空间站有三个对接口,26个舱内载荷机柜装载空间,67个中小型舱外载荷接口,还有3个舱外大型载荷挂点,1个扩展试验平台挂点,供电功率可达100千瓦,后续还可以扩展到180吨,实现2核心舱+4实验舱,届时的实验能力将是国际空间站的2倍!

天宫空间站唯一的落差是桁架结构,这个我国的火箭无法运送这种结构,而国际空间站由此可以让全部太阳能电池无遮挡地运行,我国分布在各个舱段的太阳能电池在某些角度可能会有遮挡!

仅此而已!未来的天宫取代国际空间站,这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