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春秋。春秋者,四季轮回,天道循环;笔墨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二者相合,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能以笔墨书写溧阳春秋的,莫过于这份《溧阳时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一座城市的大门,往往是这座城市的报纸,它总是在第一时间递给我们一把带着体温的钥匙。

黄建民今年86岁了,他没有手机,不用微信,因为耳朵不好,电视也很少看,写作依然不离纸笔。但他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到附近的报刊亭去取一份《溧阳时报》来读。这已成了黄建民生活中的一种仪式。

黄建民喜欢坐在家门口的老藤椅上读报。闻着纸张的油墨香, 晨曦中,他与这座城市隔空凝望,互致问候,仿佛能触摸到这个城市崭新一天的脉动。

黄建民最喜欢读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和鲜活生动的红色故事,那些栏目吊足了很多老党员和热心读者的胃口,也让这座城市的红色文化传播不断升温。一座城,有书店,有报纸,有期刊,有弥漫的油墨香,这才构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载体。黄建民说,过去与现在他一直是《溧阳时报》最忠实的读者,将来也会是。

1932年,中共溧阳特别支部创办了溧阳历史上第一张党报——《溧阳日报》。

参加办报的有狄超白、段超人、沈兰芝、茅荣林(非党员)、蒋星德(非党员)五人。其中,沈兰芝任社长,狄超白任主编。社址设在溧阳城内同乐巷的沈兰芝家中,经费也由沈兰芝资助。

沈兰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狄超白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沈越是《溧阳日报》第一任社长沈兰芝之子。在沈越的眼里,父亲的坎坷一生是一曲传奇。早在中学时代,家境富裕但追求真理的沈兰芝在大革命的影响下,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反动当局逐出校园。上海“一·二八”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政策的影响下,满怀爱国热情的沈兰芝坚决投入抗日爱国斗争。1932年2月,他在家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群众组织——“二一学社”。就在当时,他和一些党员、进步人士萌生了办报的念头。

“那时,我父亲衣食无忧,但是为了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号召群众团结起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家里办起了报纸。为了筹措经费,父亲不惜变卖家产。”

沈越说,当年,他父亲花了200多元从苏州买来一批从美国进口的无线电元器件,组装成一台五灯收音机,用来收听和记录国内外新闻。

1932年2月20日,《溧阳日报》正式创刊。

这是一张四开、排老三号字、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地方报纸,由竞华印刷厂承印。虽然限于环境险恶,条件艰苦,当时印数只有区区数百份,这张报纸却为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和对敌斗争,揭露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行径和 “九·一八”事变真相,号召民众团结抗日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这份报纸在溧阳地区被干部群众视若珍宝。它传递着党中央的声音,激励着干群的斗志。虽只坚持办了7期就于当年3月被迫停刊,但从溧阳城同乐巷平房里飘出的墨香,激励着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走上革命道路。

1956年,陈毅元帅为复刊的溧阳党报题写报名——“溧阳报”。1958年1月1日,《溧阳报》更名为《溧阳日报》,陈毅再次挥毫题写报头。

光阴荏苒,89年过去了,这座城市的变化翻天覆地,《溧阳日报》又早已更名为《溧阳时报》,但是红色基因一脉相承,红色初心永续传承。89年来,一代代报人薪火赓续,用坚守与担当记录着溧阳这座城的时代风华和历史变迁,成为溧阳人民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如今,这份报纸在新一代媒体人手中焕发出新的魅力。从最初“铅与火”的“黑白世界”,到现在“光与电”的“彩色华章”,从一“笔”独秀的单枪匹马,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融媒大军”,信念与理想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溧阳时报》是一张党报,无声地讲述着那些大事要闻,但百姓生活、民生福祉的篇章从不缺席。“公交路线增加了,买电动车有补贴了,我们社区又举办活动了……”市民赵老先生一手扶着老花镜,一手点着报纸,仔细阅读每一条信息。他告诉记者:“党报的报道不仅让普通百姓看到了溧阳的发展变化,还为百姓生活带来便利,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是的,“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间架起一座连心桥”,这正是溧阳媒体人的宗旨。

2020年7月22日,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公布了全省首批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32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名单,溧阳市融媒体中心名列其中,是常州地区首家获此资格的县级融媒体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许多个这样的夜晚,我加班后从办公楼里走出来,仰望着通体闪亮的融媒体中心,它在夜空下这样迷人,我心想这就是我守望的梦想和职业的荣光!”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青年记者杨文静说,无论传播媒介如何发展、变化,党报记者的天职始终未变。她说,我们要做的永远都是:用真情讲好溧阳故事,用真爱传递溧阳声音,用真心展示溧阳形象。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溧阳媒体人用责任和担当为溧阳这座光荣的城市擘画了一幅沧桑巨变和美好未来的磅礴画卷。有“融”乃大,唯“合”则强,溧阳媒体人正揣着最坚定的梦想,前行在路上。来源:溧阳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