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非阿里人,不洗白,只是说说看法。

网络时代,人手一把锤子。不同的是,有人实锤,有人自毁。

阿里巴巴这一年多来,可谓是流年不利,先有蒋凡出轨网红,后有蚂蚁被停上市,加上腾讯步步紧逼,拼多多日活超过淘宝,外界质疑不断。而最坚固的城堡,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阿里员工一篇长文《致阿里》,将其推上了风口浪尖。

开始之前,先说个旧新闻:2019年5月7日,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的甲骨文公司裁撤中国区研发中心(CDC),整个CDC约1600人,首批确认裁员约900余人,5月7日下午,有员工拉起条幅抗议。CDC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有前CDC员工总结如下几点福利:1、一年就忙1-2个月,待满5年可以不去公司上班;2、上下班不打卡,并且工作时间自由分配。因为福利待遇好,甲骨文有“北京最大养老院”的名号。

曾经的霸主,因为没有危机意识,安于现状,在云计算市场节节败退,而打败它的亚马逊、华为、阿里等企业,曾是它的客户。

新闻说完,正文如下:

《致阿里》中的很多观点经不起推敲,主要可以归类于两大方面:一是自我意识狭隘,二是概念逻辑混乱。

先从自我意识狭隘说起:

1、作者满怀憧憬来到阿里,发现阿里贩卖焦虑。

焦虑人人都有,上至大佬,下至小民。时局变化多端,科技日新月异,模式千变万化。大佬焦虑,求发展以稳定其地位;小民焦虑,要赚钱来保证其生存。为何你如此清新脱俗,绝世而独立?

前有柯达求稳,败于数码相机;后有搜狐佛系,错失移动互联网;王石贪图享乐,万科痛失其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前车之鉴,屡见不鲜。马化腾曾说:“巨人倒下时体温还是暖的,腾讯市值高,但仍要有忧患意识。”

2、作者认为员工第二应从六脉神剑里面拿掉,因为阿里不看重员工。

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但员工之间,也有差别。既不认可公司文化,又不满意公司待遇,牢骚满腹,尸位素餐,这员工,谁敢爱?

你发泄一通,潇洒而去,可留下的人,从相信到疑惑,从事不关己到幸灾乐祸,人人自危。阿里屡屡受挫,身为员工,不想吃苦倒没什么,可这时的横加指责,对阿里声誉的影响不小。

3、作者认为机会成本无限高,身边无数黄峥程维王兴。

别把平台的实力当成自己的本事。大佬具备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让他们取得了高学历,取得了成就,而不是高学历让他们成功。黄峥师从段永平,程维曾是阿里B2B部门最年轻的区域经理,王兴第五次创业才成功。

机会成本是相互的,你要承担,公司也要承担。谈论黄峥程维王兴之前,问自己几个问题:有没有段永平那样的老师?有没有像王刚那样愿意投资你的老领导?有没有丰富的创业经历?有没有大变革?

4、作者认为阿里没有自信,重复造轮子。

最早做支付的是阿里,最早押注云计算的也是阿里。RobinLi说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小马哥说云计算还要等几十年,只有马云认为,云计算必须且马上做。屡屡创造出划时代的产品,这是没有自信的公司?

至于重复造轮子,有不重复造轮子的互联网公司吗?不是所有价值都能被计算,不是所有结果都能被预测。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见解,是对公司和同事付出的否定。

5、作者认为理想难实现,公司在敷衍。

你的理想是什么,13万人的理想又是什么?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理想,你却要公司为你理想助力,阿里是梦想总动员么?如你所说,阿里是商业公司,就该遵循商业法则,前后自相矛盾。

阿里的待遇、调薪、绩效考核、员工福利在你认为很敷衍。在你看来,一个运营多年的组织架构是在做无用功。我想德鲁克复生,也不敢说这话?

下面说说概念逻辑混乱:

6、作者认为向社会说输送人才是虚伪。

公司对外辞退你,才是给你面子。

7、作者认为阿里没有给员工尊重、福利、待遇应该遗臭万年。

有没有给暂且不论,遗臭万年这四个字,可见作者怨气滔天。

8、作者认为马云应该多关注员工,为员工做点事情。

不用让你听话还愿意关心呵护你的人,只有你的爹妈。

9、阿里巴巴是没长大的巨婴。

如果一个拥有13万员工且年营收5000多亿的公司是巨婴,那其他公司我无法用词来形容了。

《致阿里》的行文逻辑就不说了。写文作为警示,首先你得表明身份,列举你的贡献,取得的绩效,获得的认可,这样才有说服力。没有以上信息也没关系,讲述问题要平和,但纵观全文,作者苦大仇深,很难相信,这是深思熟虑后的发言。

规模大的公司,无法避免你所说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发生个人身上还是整体,是偶尔发生还是一直存在,我不得而知。不过,作者的情绪化让我更倾向于你将这种问题放大了,言过其实。再者,如果你只站在基层的视角,管窥蠡测,不一定能有全面清晰的认知。君不见,坐井之蛙,以井口丈量天地;障目之人,用一叶而比泰山。

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自古就有,至今未绝,特别是在庞大而安稳的组织。庞大有利可图,安稳有空争斗。阿里巴巴也不例外。如果忍受不了,大可好聚好散,有意见,认认真真的提,大大方方的走。一篇看似快意恩仇的文章,实则撕掉了离职时最后一块遮羞布。

你才是那个在职场中,长不大的“巨婴”。

《致阿里》一文引发了很多员工的共鸣,这说明,阿里内部确实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许是文化建设、或许是人员招聘、或许培训管理,这也给阿里敲响了一记警钟。

时代不一样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诉求与标准。企业需要拥抱新的思想和文化,不过,任何关系的长久,都离不开彼此的尊重与理解。

企业和员工之间,不应该互相索取,而是对彼此的未来负责。

阿里有“巨婴”,但愿阿里不盛产“巨婴”。

以上。

100个看我文章的,99个不会关注我,但你肯定是百里挑一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