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karencat

暴躁女司机一枚

误闯车圈7年,正在重新认识汽车

13枚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2个激光雷达;计算平台的算力达到800TOPS;支持手机叫车、车内空调远程调控、车门生物识别解锁、后排交互式影音娱乐系统……

你知道这样一辆L4级别自动驾驶车型,成本是多少吗?

今天,百度直接透了个底:48万元。

继牵手华为打造极狐阿尔法S HI版后,北汽极狐又和百度Apollo合作了,联合发布Apollo Moon共享无人车。这也是百度Apollo的第五代L4级自动驾驶车型。

在乘用车L2级别自动驾驶竞争正激烈的当下,L4级别层面的竞争其实同样激烈——谁先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谁就抢占了先机。

老图一张,给还分不清自动驾驶分级的。

杭州人楼天城创立的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小马智行,这几天也传出造车的消息。

这一波正在进行中的跨界造车热潮,直接带动自动驾驶企业成了热门投资对象。6月上旬,仅3家公司就融资了超32亿元。

大家争着抢着“送钱”,要让你体验自动驾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本48万元的L4级无人车

要替代网约车司机

6月17日,百度和北汽旗下的极狐汽车联合发布新车Apollo Moon。这款L4级无人车,基于极狐阿尔法T纯电车型定制而成;自动驾驶传感器配置为13枚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2个激光雷达,计算平台的算力达到800TOPS

其中,位于车顶的主激光雷达,由百度与禾赛共同定制。车辆前方,还有一个前向毫米波雷达,用于检测行人。

据称,Apollo Moon的纯电续航能达到650km;具有5年(2万小时)的运营周期。

安全性方面,Apollo Moon拥有46项安全保障能力,以确保驾驶安全。像是计算单元与传感器多重冗余、底盘安全冗余、传感器自清洁功能、5G云代驾、车路协同,以及后排乘客状态检测等。

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还首次透露了Apollo Moon的成本,48万元,包括整车和无人驾驶套件。在他看来,这已进入网约车运营成本区间(业内的自动驾驶车型成本价动辄上百万),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改变出行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度与极狐还表示,未来3年,预计落地1000辆共享无人车,以覆盖更多城市和地区。此前,百度Apollo公开称,将在北京(新增通州区域)、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开展共享无人车落地运营。

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老玩家,百度早在2013年就启动了无人车项目,积累的路测里程超过1200万公里,其中无人测试里程超25万公里。

北京首钢园里的百度Apollo共享无人车

杭州人创立的自动驾驶公司

也要造车了

近日,有消息传出,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小马智行(Pony.ai)已加入造车大军,目前在上海嘉定设立了10多人的整车团队。

“小马智行的造车计划在年初已经开始筹备。”据36氪报道,相关人士透露该公司已向不少座舱负责人发出offer,包括一位欧洲老牌车企的整车负责人。

对于造车一事,小马智行是这样回应的:“目前整个自动驾驶行业都在快速发展,小马智行各方面业务也都在快速推进,我们会积极评估各业务板块的前景,并且随时相应调整业务架构。”

小马智行官微图

公开资料显示,小马智行成立于2016年底,由中国计算机界传奇人物楼天城和前百度北美研发主任架构师彭军联合创立,主要提供全栈式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已在硅谷、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运营。

今年,科技圈掀起跨界造车潮,小米、滴滴等公司的造车项目都已启动。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技术核心,也因此,小马智行加入造车大军并不意外。这家公司的估值已在过去一年,从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1.8亿元)飙升至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8.8亿元)。

对了,也许你还不知道,85后的楼天城是杭州人(出生在济南,小学六年级随调动工作的父母来到杭州),曾就读杭州十四中,后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马智行官微图

自动驾驶的狂欢

近一个月56亿热钱涌入

随着更多跨界造车项目的展开,自动驾驶正在迎来新一波投资热潮,自动驾驶企业成为抢手的投资对象。

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一个月里,已有16家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获得融资,总金额超过56亿元。仅6月上旬,就有纵目科技、禾赛科技和魔视智能3家公司相继宣布获得总计超32亿元的融资。

而且,在前两家公司的融资中,都能看到已经宣布造车的小米的身影。

事实上,小米集团官网还在近日更新了大量关于自动驾驶的招聘职位。从细分工种看,涵盖自动驾驶数据平台、车载基础架构、决策规划、毫米波算法、开发工具、前端平台开发、嵌入式软件、控制、感知、高精地图、仿真平台等。

在造车领域,小米正在诠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据市场研究机构J.D.Power和《环球时报》5月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消费者自动驾驶信心指数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无人驾驶车辆的接受度高于其他一些国家。麦肯锡未来出行研究中心也给出过类似结论。这也是中国有机会在无人驾驶领域弯道超车的有利条件之一。

不过,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技术要实现商业化落地,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2020年11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给出的自动驾驶车型量产时间表是:到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到2030年,实现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但显然,大家都已按耐不住,想尽办法拉近自动驾驶和寻常百姓间的距离,未来出行场景正在快速进入人们的生活。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也开始提供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约车,你会去体验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