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

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天员正在从飞船进驻核心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天员从飞船进驻核心舱视频:

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空间站核心舱航天员一共通过四道门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核心舱交会对接之后,航天员就将从神舟飞船进入核心舱内,在这个过程中,航天员一共需要通过四道门。

究竟是哪四道门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完成交会对接之后,航天员首先要打开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的舱门来到轨道舱,此时轨道舱的前端和空间站核心舱前端圆形的节点舱之间的对接机构,形成了一个直径80厘米,长约1米左右的通道。

航天员就是通过这个通道,最终进入到核心舱里。然而想要打开轨道舱的前舱门,航天员必须首先调整舱门两侧的气压。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 高旭:我们首先要把对接通道进行复压,让它的压力与两边的飞行器舱内压力达到一个平衡,这样的话航天员就可以比较方便的打开我们轨道舱的前舱门,然后进入这个对接通道。

进入核心舱节点舱需要专用“钥匙”开门

进入对接通道之后,航天员要打开节点舱的前舱门。这道门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打开的,打开它需要一把专用的“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 高旭:我们载人飞船还上行(携带)了一把空间站的钥匙,他(航天员)拿着这把钥匙去打开空间站的舱门,它是有一个比较大的手柄,这样的话能够减降低开门的难度。

此时的航天员,由于不受重力的限制,是漂浮在对接通道里,用力将“钥匙”旋转两圈半,就能够将门推开进入节点舱。

最后,他们还需要打开节点舱的后舱门,也就是“双向承压舱门”,正式进入核心舱,开启为期三个月的太空生活。

想知道航天员到太空工作有啥任务清单吗?安排上了!

今天(17日)上午,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三名航天员出征太空,将开启在轨工作生活三个月。那么,航天员在核心舱这个“太空之家”里到底如何工作和生活?我们来看看航天员的工作安排,一起打开这份任务清单。

1、日常管理 在轨测试

首先,第一个任务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最重磅的“牵手苍穹,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核心舱。

进驻以后干什么呢?形象地说,就是要“拆快递”。因为空间站核心舱发射的时候,“快递小哥”天舟二号打包运了6吨多“设备”上去,当时很多还不能安装在工位上,所以三名航天员进舱以后,拆快递可能就要“拆到手软”,很多设备等待着人工安装、启动和调试。

2、健康管理 再生循环

第二个任务就是再生保障系统验证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因为要在轨驻留三个月,为了长期经济运行,“太空之家”与以往的空间实验室不同,空间站核心舱内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采用的是可再生的技术,航天员要在让空间站内的氧气和水等物资尽可能实现循环使用。另外,航天员也要按计划开展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3、空间科学 技术试验

第三个任务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

4、两次出舱 舱外作业

第四个任务则极具看点,航天员将在驻留期间,在机械臂协助下完成舱外作业。据了解,航天员要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延伸阅读

外媒密集报道神舟发射BBC酸了:中国毫不掩饰野心

2021年6月17日上午9时许,我国的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全球各大媒体纷纷在自己的网站的显要位置报道了这一壮举,有的报道相对客观,有的却一如既往地偏颇,比如BBC就酸了。

CNN在官网头条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对本次发射和三名宇航员都有详细报道。同时也分析了中国建造自己空间站的背景原因——“由于美国的反对和立法限制,中国宇航员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CNN还称赞“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太空计划发展迅速——仅在过去的七个月中,中国的科学家就已经成功地将探测车送到了月球和火星上。”另外,文章最后还提到了本次指挥官聂海胜之前接受CNN的采访,表示“他热衷于与其他国家合作,欢迎外国宇航员访问中国自己的空间站”,“这与中国政府此前的声明相呼应”。

CNN报道中使用的火箭照片

BBC同样在网站头条发布了这一消息。除了详细介绍本次航天任务和宇航员外,在文章的最后,以“野心勃勃”评价中国进军太空的举动,说“近年来,中国毫不掩饰其进军太空的野心。中国官方媒体经常将航天梦作为民族复兴的一步。”

BBC报道中使用的火箭照片

卫报(The Guardian)以“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之际的一个壮举”为题,报道了“中国新空间站的第一批宇航员升空成功”,并评论:“完成了中国迄今为止最长的载人任务,这是中国成为主要太空强国的里程碑式的一步。”不过,在文章最后还写道“天宫空间站比国际空间站小得多”。

卫报报道中使用的宇航员照片

路透社则是以《中国发射载人飞船,高风险的航天任务》为题,除了报道本次发射的相关事项,路透社还对国际空间站的前景表示了担忧:“如果国际空间站得不到新的资金支持,它可能在2024年退役,而中国可能成为地球轨道上唯一的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 news)也大篇幅地报道了本次发射相关的情况。并援引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威尔的发言:“美国和前苏联在太空合作项目中的所有第一次,中国都一一实现了。现在他们不再满足复制西方,而要开始做他们自己的事情了。”同时文章也指出,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的年度威胁评估报告称,“中国正在创造一个危险的太空竞争环境。北京方面正在努力追赶或超越美国的太空实力,以期从太空领导地位中获得军事、经济和声望利益。”

发射成功!6.5小时送抵空间站 "太空专车"添新技能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二号任务是继神舟五号首次实现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七号首次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首次实现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试验飞行后,我国研制的载人航天器首次执行空间站航天员往返运输任务。本次任务也将实现“神舟”系列飞船立项之初的终极目标,作为可靠的空间往返运输工具,支持我国载人空间站运行。

三舱在轨,单舱返回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项目产品保证经理郑伟介绍,神舟十二飞船主要方案继承二期神舟系列飞船设计,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舱结构,总长度约9米,总重量约8吨。

神舟十二号飞船经历上升、入轨交会飞行后,将与已经和天舟货运船形成组合体的空间站核心舱对接,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组合体,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一次任务。在轨期间,飞船将维持三舱飞行的状态。

航天员完成本次飞行任务后,将会返回飞船。飞船撤离空间站,执行返回和着陆飞行,将航天员安全带回地面。在返回前,神舟十二号的轨道舱、推进舱依次分离,由返回舱单舱返回地面。着陆时,返回舱以降落伞减速为主,着陆缓冲发动机配合,以确保着陆安全。

从发射到进舱最快6.5小时

相当于北京乘高铁到长沙

与以往的载人飞船相比,神舟十二号在空间交会和返回技术上有了明显升级。

郑伟介绍,本次任务将采用快速交会技术,在空间站核心舱的配合下,由飞船控制计算机自主计算和执行轨道控制,发射后约6.5小时完成与核心舱的对接,航天员即可以进入空间站开始太空生活和工作。这大约与从北京乘坐高铁到长沙的时间相当,可大大减少地面飞行控制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