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道致远,山高水长!

作者:奈奈

编辑:池禾

风品:司廷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导语

电商最后堡垒是生鲜,得生鲜者得天下!

站在万亿赛道,投资女王许新此言充满诱惑力。不过时下看,似乎还需加一句:在得天下前,生鲜者先需活下来,首先要过的是资本关。

这不,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美菜网、多点DMALL等头部平台纷纷传出了上市消息。鱼贯而出、抢滩生鲜电商“第一股”背后,又有多少融资“续命”的急迫?这个生鲜江湖究竟什么模样?

重布局、慢产出、长链条、极度考验品控......,诸多高门槛让电商生鲜一直不温不火,看上去美,实则叫好不叫座。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改变了消费方式、催动了行业“加速键”。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业规模达4585亿元,较2019年增长64.0%。随着生鲜电商发展及模式逐渐完善、 用户网购习惯及平台技术愈发成熟,预计2023年生鲜电商业规模将超万亿元。

水大鱼大,想来这是上述从业者IPO的底气所在。

但细观,这份热闹风光远没那么轻松。

01

强悍扩张VS亏额大增 赔本赚吆喝?

LAOCAI

6月9日,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开资料显示,叮咚买菜的母公司上海壹佰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2017年5月,线上生鲜配送平台叮咚买菜正式上线,以前置仓模式为经营特色,公司创始人、CEO为梁昌霖。

相比2014年入局、同样前置仓的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属于后浪,但扩张速度强悍:

2017年刚起步时,叮咚买菜前置仓仅有12个,服务对象也仅限上海市民。4年后的2021年,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接近1000个,全国用户超3000万,服务范围已覆盖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等29个城市,其中5个城市的月度GMV达到并保持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

而截至2021年3月31日,作为前置仓的首创者,每日优鲜仅有631个前置仓,甚至不到2019年的一半,呈现收缩守势。

据CIC统计,以GMV衡量,2020年叮咚买菜在按需电子商务业的市场份额为10.1%。过去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19.2%,增速位居中国五大按需电商平台首位,远超114.6%的行业增速。

当然,满满涨姿也离不开资本加持。据企查查,公司已完成10轮融资,仅2018年,叮咚买菜就进行了5轮融资,2021年又快速完成两轮融资:4月7亿美元融资;5月软银愿景基金以3.3亿美元入股。

网经社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这说明叮咚买菜获得风投机构的青睐,其爆发力和潜力被看重。另一方面,生鲜电商多为重资产,从供应链、冷链仓库及末端,对叮咚买菜这类生鲜电商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

的确,这份快增繁华离不开资本滋养。看看业绩,或有更深体会:

2020年营收113.36亿元,较2019年营收增长192%;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38.02亿元,GMV(成交金额)高达43.04亿元,总订单6970万,月均交易用户人数690万。

单从营收看,叮咚买菜前置仓模式无疑得到了市场认可。然看看净利,完全变了模样。

招股书显示,叮咚买菜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净亏损额随着经营规模扩大而上升。2019年,叮咚买菜净亏损18.734亿元,2020年扩至31.769亿元。2021年一季度更达13.847亿元,相比2020年一季度的2.445亿元,同比扩大5.6倍,净亏损率也从9.4%升至36.4%,两年一季度累计亏损64.35亿元。

何以增收不增利、赔本赚吆喝?

直观看,运营成本投入过高,其中,销货成本占了大头,由2018年的32.15亿元升至2020年的91.05亿元,2020年总成本中占比62.8%;其次为配送费用,占比27.9%。

产业分析师李晨认为,上述表现并不为奇,生鲜业本质就是一个烧钱赛道,其时效性、后端供应链等匹配要求非常高,加之多数电商平台都在用传统互联网打法跑马圈地、争夺市场份额,基本还没有形成一种高效的商业模式,一味追销量、体量比拼,越亏越多也就不奇怪。

聚焦叮咚买菜制胜“法宝”,前置仓模式虽给消费者带来很好的消费体验,但高额投入、每天不确定的收入等弊端也明显。

所谓“前置仓模式”,通常是在社区5公里以内建立仓库,根据数据分析和供应链资源选择适合商品,由总仓配送至前置仓,进行小仓囤货。同时组建物流团队,根据消费者下单配送商品,该模式有效解决了时效、配送成本等行业痛点,从“中心仓囤货+长半径运输”到“分布式囤货+短半径运输”,一度被视为生鲜电商的一大突破,吸引大量资本涌入。

但根本而言,前置仓模式仍是一个重资产、重运营的劳动密集型模式,更偏向于传统行业。其核心不是技术,而是选址、人才等精细运营管理。

行业分析师于胜梅指出,互联网+的意义之一,是成本大量节省、效率大幅提升,而前置仓模式究竟是不是降低了成本、又能提升多少实质效益,仍有待时间作答。与“次日达”据单配送不同,由于不清楚每天会产生多少订单,叮咚买菜的前置仓需准备更多菜品,这易产生不少损耗;而为及时送达,还需匹配足够的前置仓,无形中又让损耗增加。

正因这些弊端,盒马在去年3月停止了前置仓模式,“流量、毛利竞争能力以及每日损耗都存在问题。”盒马CEO侯毅甚至直指“前置仓是一个伪命题”。

聚焦叮咚,或也甘苦自知。

曾有舆论指出,据业内人士称,叮咚在去年6月,几乎每单都亏损,从大仓到前置仓,每单大概亏4-5元,还不算总部的运营和营销成本。而叮咚不断开拓市场,增加地推成本、建仓成本,都进一步增加亏损幅度。

知乎上,也曾有人为叮咚买菜算过一笔账——“蔬菜作为低客单品类,以客单40元,毛利25个点算,叮咚买菜如履约需亏损8元/单,每日约亏损120万。” 此外,地推等获客成本几十上百,与其客单价也形成较大反差。

粗略计算,数据或存在偏差,但叮咚的业绩持亏也就在情理之中。

02

每日向左 叮咚向右 警惕大而不强

LAOCAI

融资多,扩张快,卖的越多,亏的越多,是否为典型的规模不经济?核心竞争壁垒有多高?可持续性几何?

此前,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曾表示,公司经营一年以上的前置仓,日均单量在1000单左右,客单价达65元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盈利。换此计算,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日平均成交额需约6.5万元才能盈利。

而2020年,叮咚前置仓日平均订单量约544件,客单价约57元,平均日成交额约3.1万元。这意味着,想要覆盖成本、达到收支平衡点,叮咚买菜还有50%的缺口。

难度是不小的。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称,“前置仓这种模式是没有流量入口的,这就要求前置仓企业在拉新时进行高额补贴和强大地推,这样获客成本是比较高的。”

不禁思考,前置仓生意盈利突破点究竟在哪?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

想来,这或就是每日优鲜上述收缩守势的重要原因。

细观每日叮咚,两者模式还是有一定不同,叮咚买菜将前置仓建在社区周围、铺盖更密更广,且全部采用自营模式,每日优鲜则采用“自营仓+加盟仓”模式。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每日优鲜营收分别为35.47亿元、60亿元和61.3亿元;净亏损额分别为22.316亿元、29.094亿元、16.492亿元;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22.15亿元、27.77亿元、15.89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每日优鲜净亏6.103亿元,是去年同期1.946亿元亏损额的3.1倍。

虽也被亏损魔咒困扰,但从亏额及增速看,近一年多显然比叮咚要好不少:2020年每日优鲜营收几乎没有增长,净亏却从29.094亿元降到16.492亿元,毛利率也从2018年的8.6%增到2020年的19.4%。

这说明,每日优鲜成本控制力得到不少提升,相比规模扩张,更加重视质量深耕。从募资用途也可见端倪,招股书显示,每日优鲜将把募得资金的50%用于前置仓零售业务的升级,20%用于拓展智能菜场业务,20%用于发展零售云业务。

即便如此,每日优鲜招股书也坦言,由于未来将继续增强履约能力、渗透新市场、投资技术与基础设施,因此短期内可能无法维持正现金流,说白了就是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指出,两个平台模式上虽有一些细微差异,但生鲜买菜都是他们的主营业务。一个根本区别在于每日优鲜已过了快速扩张的阶段,其在发展初期时也是通过这种不断烧钱进行扩张,这两年其更注重盈利,不是单纯扩张,所以其亏损额度也在逐年收窄,而叮咚买菜,还处在快速扩张的阶段,相当于处在每日优鲜之前的一个阶段。

“所以叮咚买菜的成长和亏损是都是高速的,它的GMV每年增长好几倍,但是亏损额每年也都相应的在增长,它还没有到由亏损向盈利改进的一个阶段,而每日优鲜正在朝这个方向转变,这个才是核心的区别所在,而不是说模式上那些细小差异。”丁道师说。

所言不虚,每日向左,叮咚向右。招股书显示,叮咚买菜侧重于进一步扩展规模化优势,募资50%用于提高现有市场的渗透率和新市场拓展,30%投资于上游采购能力,10%用于投资技术和供应链系统。

换言之,如上市成功,叮咚买菜还将有一轮跑马圈地、体量扩张,亏额或还有增加之势。“豪赌”规模,隐患几何?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叮咚买菜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均为负值,分别为-9.64亿元、-20.56亿元、-10.15亿元,资金压力可见一斑。需要警惕大而不强、大而不稳。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资本不可能天天为叮咚买菜“输血”,在产品端不能迅速盈利之时,上市融资无疑也是未来的通路之一。

只是,上市也非资金万能药啊。

03

群狼环伺 规模突围一场豪赌?

LAOCAI

一定程度上说,烧钱换市场,用规模化份额博得最终盈利、博得投资价值,是互联网企业典型打法。但对生鲜电商而言,这种规模化之梦是否一场豪赌?

最大赌资,无疑是国内生鲜电商业的巨大发展空间。然问题点也在此,市场越大,竞品越多。尤其是生鲜电商,分食者比肩接踵,行业格局远未形成,真正靠规模取胜难度有多大?

数据说话,国内生鲜电商领域约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仅4%营收持平,88%陷入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盈利。截至2020年10月,我国在业/存续生鲜电商主体已达1.68万家,市场竞争极其激烈。

尤其是互联网巨头入局,实力不容小觑。2020年6月,滴滴推出橙心优选;7月,美团上线美团优选;8月,拼多多推出多多买菜。今年1月,京东全面上线惊喜拼拼,5月,京喜便利店闪亮登场。

就连叮咚买菜大本营——上海,也早被多家社区团购巨头觊觎。今年一月,多多买菜正式开城;三月初,橙心优选、美团优选等相继入沪,“围攻”魔都。

行业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按平均月活排名,多点、盒马鲜生、京东到家位列前三。

同时,头部社区团购企业发展迅速,“以老三团”十荟团为例,今年初覆盖220个城市,日单量破1500万单;新三团”的多多买菜、橙心优选的日单量也超1000万件,美团优选更彪悍,峰值日单量达到2700万件。

今年第一季度,美团的社区团购业务为美团贡献了6000万月活用户增长的一半,买菜、闪购等新业务则贡献了另外近3000万的新月活用户。而每日优鲜有效用户则从去年的870万下降到790万,叮咚买菜今年第一季度平均月交易用户仅690万。

显然,即使做到行业第一、第二,在美团、拼多多这样的巨头面前,其用户体量还是不在一量级。

除了流量,更重要的资金弹药也无优势。此次IPO,每日优鲜融资5亿—10亿美元,叮咚买菜融资约1亿美元,而美团做社区团购一出手预算就是270亿人民币、滴滴更喊出投入不设上限,实力显而易见。

挑战不止于此。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对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五家社区团购平台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做出处罚。而近期,包括美团、拼多多等多家企业也再被监管收紧补贴,并被要求下架“一分钱秒杀”的促销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电商买菜也是一个死而复生的行业。

早在 2005 年,以易果生鲜、多利农场、中粮我买网等为代表,最初路线是较简单的 B2C 模式,即定位本地市场的生鲜电商。但很快,受制于生鲜品标准化低,易变质腐烂,需要冷藏冷链运输、成本极高等特质,从业者迟迟无法跑通,最终不少变成先烈。呆萝卜暴雷、甚至盒马鲜生也常陷关店减员的争议中。

2015年,知名投资人、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曾言,“互联网风生水起,只占了整个社会零售销售总额10%,那90%你还没捞着。”这也是其得生鲜得天下的逻辑基础。

然六年之后,电商零售在社会零售占比已翻一番至22%,而常据商业头条的生鲜电商,却没获得与关注度相匹配的增长数据——2020年,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元,其中菜市场在生鲜零售渠道占比依然超5成,电商渠道比例没超过5%。

为何90%的大蓝海,依然不可逾越?巨头下场、群狼环伺、无止境的规模缠斗背后,叮咚买菜凭借规模突围、胜算几何?

04

持久战 者之战

LAOCAI

可以预见,2021年生鲜电商业由于资本的重新进场,市场扩张步伐将进一步加大,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换言之,江山未定、皆为黑马。即使上市成功也只是一个进阶点,无论成功与否,后续挑战都将继续且有加剧可能。如何应对,考验当家人大智慧。

说起叮咚买菜,不得不提一人——公司创始人梁昌霖。

和绝大部分的互联网创业者不同,梁昌霖创业前是一名军人:18岁考入了国防科技大学后,直到2002年其才退伍转业。

叮咚买菜也不是梁昌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在此之前搞过软件,也做过社区app,2005年大火的“母婴社区——丫丫网”就是梁昌霖创立,两次创业为其攒下第一桶金,也积累下丰富经验。

梁昌霖认为,现在是低毛利率的红利期,生鲜这个生意刚需、持久、抗周期,只要把产业链条里重的、深的、难的事情做好,它就能成为护城河。

从此看,叮咚也有一颗深耕细作之心。

2021年,叮咚买菜把 “商品力”当成重要发力点。并上线了“快手菜”(预制菜),也就是开袋即食的熟食、沙拉、鲜食,也有加热即食的半成品菜、净菜、快手菜调料等,即提供了一整套食品解决方案,以此扩充用户消费场景,获取更多新用户。比如“拳击虾”,4月15日上线,截至5月底销售额已破1亿元。

可见,叮咚除了热衷规模,也在做精细化运营,值得肯定。

但综合上述种种,两者如何平衡、孰轻孰重,依然是叮咚亦或梁昌霖的一道灵魂考题。

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认为,“单纯靠前置仓恐怕难以支撑未来的健康发展,公司需要将前置仓‘嫁’到店、到家,即城市边缘扩展到接近用户的社区或市中心,形成系统化的模式规划,这可能是未来要实现的一种系统化的模式路径。”

《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表示,生鲜电商已进入经济模型优化与规模增长并重的阶段,未来生鲜需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型。合理的毛利率及履约费用率优化,是生鲜电商实现可持续经济模型的关键因素。

换言之,无论上市与否,生鲜电商赛道的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上半场拼的速度、体量,下半场拼的是质量、可持续力、模式健康度。相比规模扩容、速度打法,用创新力、专业力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产品线、打造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壁垒,才是活下去、活的久的关键。

梁昌霖曾言,叮咚买菜的使命是“自来水哲学”,让美好的食材像自来水一样,触手可得,普惠万众。

大道致远,但也山高水长。

抛开上述星辰大海,也许,最终的生鲜电商赢家是“剩者为王”。赢姿不漂亮、过程很蹒跚、甚至新老问题不断,但它最终还是更能抗、更能料、更有稀缺性,熬过所有竞品并最终尽显红利、找回体面。

这场剩者之战,叮咚亦或梁昌霖交出怎样答卷呢?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