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为我们带来了更为便捷的生活方式,从前“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的交通不便利的时代已经远去。

然而,在我们享受着交通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其带来的安全风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发生过一起航空意外事件,这个事件无意中还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疏忽造成大意外

事件发生于1983年的7月份,加拿大航空的143号班机正准备从渥太华出发飞往埃德蒙顿,但由于飞机的显示器出现了故障,工作人员无法准确得知飞机内部的燃油储备量。

此时为了飞行安全,机长本应该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但机长鲍勃皮尔森并没有这样做,而仅仅是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对飞机的燃油储备量进行了估算,然后自行计算并添加了一定数量的燃油。

造成此次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工作人员在为飞机加油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当时需要执行飞行任务的143号班机是最新投产的波音767,加油采用的单位与之前的飞机不一致——由“磅”换成了“公斤”。

在这之前,飞机计算加油量均是按照每公升燃油1.77磅,而143号班机却需要按照每公升燃油0.8公斤计算。工作人员一时大意,忽略了这一问题,导致加油量偏少。

所有人都以为已经为飞机加了两万公斤的燃油,但飞机里仅仅有九千多公斤燃油。

他们整整少添加了11吨燃油。

143号班机就这样带着完全不足以支撑起整个飞行路线的燃油,按照计划起飞了。但飞行方才过半,飞机的左翼油箱即发出了燃油不足的警报,少顷,右翼油箱接着发出警报。始料不及的情况让所有机组人员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雪上加霜的是,飞机上的两个引擎一前一后停止工作,飞机上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被关闭,只剩下三个后备仪表能够进行运作。这种情况之下,雷达已经无法定位飞机位置,这意味着143号班机与地面失去了消息联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死神的抗争

紧急情况之下,机长鲍勃皮尔森决定迫降温伯尼。但这个迫降地点很快就被否定,副机长坎德尔经过计算,发现飞机与温伯尼尚有104公里的距离,根据飞机下降时的速度计算,飞机根本无法安全降落,在未到达指定地点时即会机毁人亡。

当时飞机的飞行高度仍在下降,不久后电力系统与液压系统又都双双进入了瘫痪状态,整架飞机仅仅剩下高度显示器、空速显示器等一些基本的设备还在坚持工作,飞行员当时已几乎不能控制飞机。

一切都已迫在眉睫,生与死的距离被拉得更近。副机长坎德尔再次想到一个迫降地点——位于基米尼的一个废弃空军基地,坎德尔曾经在该地服过兵役,对该地点较为熟悉。

另外,十分幸运的是,当时温伯尼的空管员使用了初始雷达,经测量后找到了飞机位置并向机组人员传递了某些基本信息,且当天天气明朗,飞行员经过目测,很快便寻找到该废弃空军基地的位置。

但按照当时飞机的飞行状态,降落在基米尼也并非容易之举。由于飞机的飞行高度较高,此时如若突然迫降,由于飞机的高速,带来的冲击力将会很大,飞机着陆时很容易冲出跑道甚至机毁人亡。

机长鲍勃皮尔森临危不乱,利用多年的飞行经验与精湛的技术使飞可安全降落至地面:鲍勃皮尔森先是通过侧翼飞翔使飞机速度下降,然后在高度合适时再转正飞行。然而当所有人都稍作轻松,等待降落之时,让他们无法想到的是一个大的考验又摆在了他们面前。

死神的再次考验

副机长坎德尔已离开基米尼许多年,他并不知晓此废弃空军基地早已被改建成了赛车道,更为麻烦的是,当时正值周末,有一场赛车表演正在进行,底下人员密集,热闹非凡。

已失去动力的143号班机悄无声息地下降,人们正沉浸于赛车表演之中,毫无知觉危险正在逼近着他们。

在飞机接近地面时,地面上的人们脸上开始浮现出惊恐与惊讶,飞机上的人们也全都慌了神。但值得庆幸的是,机长飞行技术高超而且拥有极好的应险心理,他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最终顺利让飞机进入了赛车跑道,而不是降落至人群之中。

此次的降落,由于液压系统已停止工作,飞机失去了液压,起落架唯有通过自身重量落下。前起落架重量轻,放下后无法自身进行锁定,主起落架落地时当即爆胎。

然而,尽管飞机受损了,但整个赛场除了10个人受轻伤外,69名飞机乘客与所有机组人员毫发无伤。飞机上的人员与死神擦肩而过,所有人都终于松了口气。

此次飞行的143号班机,在17分钟内滑翔了50公里,是民航滑翔飞翔的最长距离,加拿大航空143号班机的飞行人员们在民航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这个纪录保持至今,从未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