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瓦斯托波尔的防线还是比较牢固的。彼得罗夫将军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条件,将城里火炮的水泥掩体的位置与防御阵地结合得浑然一体。塞瓦斯托波尔的防御阵地由大量的炮台、战壕、瞭望台和碉堡组成。整座城市就像一座错综复杂的迷宫,可以在短短几周内轻松消灭任何来犯之敌。表面上看曼施坦因似乎无机可乘,但他巧出奇招,通过特别铺设的铁路运来了巨型火炮和迫击炮,进行了5天的狂轰滥炸。在完全占据制空权的德国空军的日夜轰炸下,苏军的防御力量被大大削弱。1942年6月7日,德军开始了“捕鲟”行动。

6月28日,当德军为执行“蓝色”行动继续向北进军时,德国步兵第11集团军在晚上对塞瓦斯托波尔北部发动了水陆两栖的大胆进攻。在德军的后续部队赶到后,孤立无援的守军的抵抗开始动摇。6月30日,斯大林命令彼得罗夫撤退,但是大部分塞瓦斯托波尔守军包括数千名平民遭受了与刻赤半岛苏军相同的被屠杀的命运。在攻陷塞瓦斯托波尔之后,希特勒擢升曼施坦因为陆军元帅,但他却并没有命令第11集团军穿过刻赤海峡,进入北高加索支援“蓝色”行动,而是命令其加强对列宁格勒的围困,这是一个日后令希特勒后悔莫及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妇女正在包装盛着血液的容器,这些血液将被运往前线救治伤员

于6月28日开始的“蓝色”行动是1942年德国夏季攻势最主要的部分,德国对这一行动寄予了太多的希望。而实际上,“蓝色”行动在一枪一弹都还没有发的时候就已注定要失败。1942年6月19日德国第23装甲师作战指挥处处长赖歇尔少校乘坐的飞机在苏联防线后方迫降,由于赖歇尔直接违背希特勒的命令,随身携带着与“蓝色”计划有关的命令和图纸,因此在24小时内这一计划就被转到了布良斯克方面军指挥官戈利科夫将军的手中。戈利科夫立即把它呈交给了斯大林,但斯大林认为这只不过是德军故意泄露出来的烟幕弹,旨在把苏军的注意力从莫斯科吸引到别的地方。斯大林的这一想法成全了“蓝色”计划——事实证明恰恰相反,它并不是故意透露出来的虚假计划。真正的虚假计划是“克里姆林宫”行动,即德军在1942年春实施的一个计划周密的迷惑苏军的计划,它使斯大林更加认识到莫斯科的重要性,决定不支持任何会削弱莫斯科防线的行动。因而斯大林也就没有理会戈利科夫呈报的“蓝色”计划以及他的不满情绪。当戈利科夫返回前线时,不被斯大林放在眼中的“蓝色”行动已经箭在弦上。该计划的直接目的就是占领布良斯克,同时歼灭苏联的西南方面军。

6月28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在强大的空中掩护下,向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第13集团军和第40集团军的会合处发动了攻击。两天后,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在南面开始进攻苏联的西南方面军,并突破了戈尔多夫的第21集团军和里亚比谢夫的第28集团军的防线。斯大林调集了几个坦克集团军去进行支援,但是由于这些部队都未能考虑周围的战场局势且处于散乱的状态,所以它们都没能提供真正有效的支援。7月1日,德军在两个侧翼的进攻本来是要在旧奥斯科尔形成一个包围圈,但是由于第40集团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其他的红军部队得以转移,从而保全了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大部分。虽然这对德军来说是一次沉重打击,但却与其在1941年遭受的重创不同。

7月3日,布良斯克方面军的新编第5坦克集团军对德军北侧的反击被德军第2集团军和德国空军轻松挫败。戈利科夫成为斯大林的又一个替罪羊——7月5日罗科索夫斯基接替了戈利科夫。此时霍特将军的第4装甲集团军已经在顿河上游渡过了顿河,并到达距沃罗涅日西部5千米处。沃罗涅日是公路、水路和铁路的另一个主要枢纽。在斯大林看来,德军向沃罗涅日的进攻可以为德军从南面攻击莫斯科奠定基础,同时可以截断莫斯科与高加索的联系。而对于德军来说,攻占沃罗涅日将可为其以后向顿河地区进军提供一个有利的基地。但希特勒远没有斯大林重视这个城市。希特勒主要关心的是让第4装甲集团军迅速向顿河的大弯曲地区进军,然后按原计划进一步南下,通过一系列包围来消灭苏联红军。博克认为苏军在沃罗涅日的抵抗将是微不足道的,希特勒信以为真,于是命令装甲部队向沃罗涅日发动进攻。但是苏军的顽强抵抗延缓了第4装甲集团军向南部的进军,这令希特勒大为恼火。

(待续)

节选自《视觉历史:东线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