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卫视的晚会又出圈了,从特效到创意到编排,端午晚会上的古风节目美轮美奂,连带着出圈的还有节目中精美的汉服。

这已经不是汉服第一次上热搜了吗,每一次热搜,汉服都带着大众猎奇的眼光。

大众对汉服圈的印象,可能是一种年轻人的专属小众文化,是高达上万元的服饰,还可能是汉服小警察的冒犯与激进。

烧钱、贵、年轻人的兴趣爱好、ACG文化……甚至可能有人摇摇头来一句:“汉服圈很乱。”

汉服圈到底是个什么圈?很多人感到好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汉服系列报道】

市场篇请戳→→→《汉服爆了,曹县火了,汉服的钱真的好赚吗?| 市场篇?》

玩家篇请戳→→→《从社团到野生袍,从定制到成衣,汉服圈的前浪与后浪 | 玩家篇》

口诛笔伐的论战

跟很多其他互联网时代的小众文化一样,汉服圈拥有明目众多的暗语。

汉服文化传播者自称袍子,互称同袍,刚入圈的叫萌新,汉服与洛丽塔风、JK制服并称“破产三坑”。

形制,即衣服的形式制式,是汉服圈的核心关键词,坚持必须穿形制正确的汉服是为形制派,比形制派更严格的是考据复原派,追求好看的是仙女派、比仙女派更宽松的是影楼风……某种程度上,影楼风是汉服圈鄙视链的底端。

魏晋风能不能算汉服、清汉女算不算汉服、是否该接纳元清服饰……异见者各自为营,背后是对汉服的不同定义、对古代服饰的不同态度、以及更深层次的不同价值观。

汉服up主李蝈蝈的一个高播放量视频是两年前一个汉服混搭现代装的穿搭视频,马面裙当长裙穿,立领长衫把领子翻下来与现代衬衫并无二致,形制完全正确,还能与时装和谐融为一体,观众们钦佩蝈蝈的时尚功力。

■李蝈蝈的混搭视频截图

但蝈蝈本人却没那么喜欢这个主题,“我觉得既然已经穿了传统服饰,就应该将其穿好。如果还没有对汉服有较为完整的认知,就开始为了所谓的“时尚”而强行混搭,无异于还没学会走就开始跑。”

蝈蝈担心自己的视频误导了观众,希望观众们对汉服有了完整的了解,“混搭说到底不过是为了提高衣服利用率。”所以尽管这类视频很吸睛,蝈蝈还是把这一主题更新频率控制在一年一期。

但这无法阻挡大家对混搭视频的喜爱,至今,这个视频还是很多人的入坑视频,蝈蝈的效仿者们也在视频平台收获了良好的播放量。

蝈蝈强调传统服饰的礼仪性和美观性,甚于实用性。在上海开了一家汉服体验店的曹懿蓉对于一板一眼的考据不置可否,“形制对了是关键,古人穿的时候肯定也有一定的自由度,平时穿衣怎么方便怎么来。”

汉服老袍子王薄荷(化名)告诉记者,时代在发展,网络让大家的视野更加开阔,前几年,汉服要求必须要用古代有的材质,现在皮质汉服都出现了;几年前汉服配帆布鞋都会被抨击,现在有人用少数民族服饰搭配汉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站up主静知时岁的汉洋折衷搭配

这几年还出现了一个新玩法叫“汉洋折衷”,王薄荷找来一张汉洋折衷风格的淘宝图,中式立领长衫搭配西式小礼帽,外加白色蕾丝手套,“这种风格能否接受就要见仁见智。”

当然无论哪个门派,涉及抄袭,格杀勿论;无论持哪种观点,把山(山寨汉服)穿了出去,就逃不过汉服小“警察”们的“追缉”。

“山正之争”连带着其他议题引发的争论甚至争吵,让汉服这把火越烧越旺。

炮火中,无人幸免。

臻臻(化名)在开了2年的线下汉服店,接受我们采访时,臻臻一直强调对于店内汉服形制不对的指责让她不胜其扰,希望我们做低调报道。

口水战多了,难免会给人留下“汉服圈太乱”的印象。

白菜价汉服VS大明贵妇团

如今,无论哪种派别的消费者,都能买到自己想要的服装。

这几年汉服制作生产链不断精进,机械化水平提高,相比于早年动辄七八百,如今三两三百也能买到质量不错的汉服。兰若庭率先走性价比之路,被称为汉服圈的“小米”“优衣库”,此间春色、太平有象等款式销售数以万计。

明华堂、撷秀等品牌走高端路线,在曹懿蓉的店里,我们看到了数千元的织金蟒袍、1万多的凤冠、2万多的翟冠、4万多的䯼髻。在汉服圈,“身着明华堂、头戴万宝德”的大明贵妇,一套行头下来就要好几万元。

■凤冠

虽然不同消费方式代表不同的“汉服观”,但各价位汉服都销量火爆,明华堂订单的工期已经排到明年4月初,十三余、连主打古风摄影出身的盘子女人坊都获得了融资。

少买多看 思考比吵架重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也有圈子。圈子无法避免,即使在互联网时代。

对于圈子,李蝈蝈有两层理解,一层是人的圈子,一层是文化圈层。

“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它的受众应当是十几亿人,只有当圈子真正的消失了,才是真正的走向了大众,”李蝈蝈说。

“我期待汉服作为小众文化圈层的消失,成长为大众文化;但同好相聚的人群圈层是不会消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访中,被问及:“对新入坑的萌新有什么建议?”蝈蝈斩钉截铁地回答了四个字:多看少买”。

“现在各方面观点都不太一样,无论书籍还是视频,都去学习和了解,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认知和观点。”在一次Q&A问答视频中,蝈蝈重申了这样的观点,“不管了不了解汉服,最重要是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谁发表的观点都一定是正确的。”

思考比吵架重要,有时间不如多学习少站队。而少买则包含蝈蝈对消费主义的谨慎对待。

在汉服圈,自己买布料送给裁缝店做,叫做“来料”。如今,李蝈蝈每年来料做的汉服大概能达到购买成衣的四五倍。

这也将是蝈蝈视频节目未来的调整方向,多介绍工艺或者面料。

回归文化 汉服热背后是文化自信

古代服饰研究者、汉服圈内大神扬眉剑舞曾介绍,中西方服饰差别之一在于,中国服饰重视服装的内含,讲究“衣以载道”,通过衣服表达宇宙观、哲学理念乃至政治理念。

曹懿蓉也反复提及汉服是个文化概念,“作为一个民族服饰肯定要好看,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文化含义”。

从去年开始,曹懿蓉的汉服体验店定期举办雅集、开传统文化课程讲座。曹懿蓉自己或者请专人介绍传统文化知识,“明代凤冠的渊源”、“汉服与戏服的区别与联系”,选题都颇为硬核,一次课的PPT多达几十页,很是专业。

“希望在汉服表面之下,大家可以了解传统的审美,追求更多文化层面的意义。“曹懿蓉说:“汉服作为视觉化的内容,更容易成为传统文化的入口。”

汉服热背后其实是文化自信,越来越多人寻找老祖宗留下来的服饰之美。

始于颜值,终于文化,如果要回答我们对于汉服圈的疑惑、概括袍子们,大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和希翼。

就像蝈蝈建议的那样“要形成自己的审美和观点”,当被汉服颜值吸引入坑的萌新们慢慢了解了汉服之美、传统文化之美,脱离消费主义的陷阱,少点口诛笔伐,汉服圈才能拨云见雾,外界对汉服圈的刻板印象和污名才会不证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