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马村花椒产业园 李董摄

站在两当县杨店镇石马村的太平山上,俯视脚下1000多亩的花椒产业园,近万株花椒树迎风摇曳……

石马村距杨店镇政府2公里,与陕西凤县双石铺镇龙家坪村接壤,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80户270人,2017年底已实现脱贫。

2018年开始,该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发展花椒产业,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

“这块山上的耕地以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但村民们觉得效益不高,大多都选择外出务工,我们眼睁睁看着土地撂荒,只能干着急。”回忆起几年前的情形,村民邹建军说。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怎样合理利用这片土地,培育可持续增收主导产业,真正实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经过反复的考察分析,当地政府瞄准了花椒产业。“与石马村山水相连的凤县龙家坪村,近年来种植花椒效益可观,正常情况下亩均收入可达2万元,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杨店镇党委书记朱晓凯说。

不仅群众有热情,石马村的花椒产业园创建在劳动力、土地、资金等方面都有优势,特别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作为石马村的帮扶单位,出资产业扶持基金30万元,为该村花椒产业前期投入打下了基础。

就这样,2018年初,杨店镇开启石马村花椒产业“进沟上山”模式,在该村大平山撂荒地上,集中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凤椒梅花瓣花椒产业园。

(二)

“以前没有种过,能不能成功?会不会做无用功?”面对乡村干部在荒山上种花椒的想法,邹建军说出了自己当时的忧虑。

因为缺少经验和技术,也缺乏将花椒推向市场的思维及观念,石马村群众都有着和他一样的担忧。

为此,杨店镇从一开始便做了高标准规划:第一年培养花椒种植管理的“土专家”10名,做到“村有土专家、户有明白人”,基本完成1000亩花椒栽植任务;第二年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第三年建成初级加工包装车间,注册商标,将花椒逐步打造成石马村可持续增收的拳头产业……

“我们严格技术流程,按‘四个一’进行栽植,即选一批好苗、派一个‘土专家’,施一种配方肥、挖一个蓄水池。”朱晓凯介绍,每年都要进行二至三次的除草扩盘、病虫害防治、树型修剪、配方施肥,进行严格管护。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3月,石马村花椒产业园总投入约254.78万元,标准化栽植花椒1240亩61500株,拓宽沙化了产业路、田间路,建成集雨节灌池、包装车间、田间管理用房等。

(三)

“我家2018年在这里栽植了20多亩花椒树,2020年开始挂果,收获了100多斤,已初见效益。”邹建军说。如今,和他一样的群众,已尝到了花椒种植的“甜头”。

石马村驻村干部王江华介绍,石马村花椒产业园有“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大户(返乡创业青年)+贫困户”“党支部+第一书记+党员责任田”三种发展模式。

2020年,在合作社的统一指导和椒农的精心管护下,全村椒农共采摘优质干花椒1000余斤,由合作社统一择优收购销售。2021年预计产干花椒1.4万斤,产值达84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

“按120元每公斤的价格计算,盛果期亩产75公斤干花椒计算,1240亩花椒年产值可达1100万元,户均可增收13万元。”王江华为记者算了一笔账,60亩党员责任田除去成本收益约36万元。

“通过花椒产业发展带动,实现了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让农民进园务工有薪金、土地入股有股金、产业见效有红利,可有效防止返贫,实现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朱晓凯说。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