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16日)举行的2021黄浦外商投资推介大会暨外资研发中心政策发布会上,《黄浦区关于进一步促进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从集聚外资研发中心、鼓励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对接优质服务资源、加强对研发人才服务力度、加大对知识产权的运用与保护力度等5方面,设定16条具体措施,大力支持外资企业在黄浦设立“外资研发中心、全球研发中心、开放式创新平台”。

2020年,黄浦区域经济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27.53亿元,居全国之冠。同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17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二、中心城区第一。第三产业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8%,这其中,涉外经济贡献度保持高位,占区域税收半壁江山。全年引进外资企业128家,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实到外资金额达8.2亿美元。未来,黄浦区将进一步构建投资兴业的机遇之地。

鼓励设立外资研发中心,“一旦认定就有奖励”

此次《实施意见》亮点之一就是围绕重点产业和功能区域,从设立中心、企业、平台三个维度促进外资研发中心在黄浦发展。

何为重点产业?据悉,黄浦将进行 “一带引领、双核驱动、三区联动”的战略布局,巩固和持续发展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商贸服务业三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科创服务业三大潜力产业。

“一旦认定就有奖励”。《实施意见》鼓励外商在黄浦未来战略空间布局中,围绕黄浦重点发展产业设立外资研发中心、全球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经认定后将获得奖励和资助。鼓励现有的外资企业设立区域性研发中心和全球研发中心,将给予奖励或参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给予资助。

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外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高新技术资助,支持申请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鼓励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鼓励现有外资企业设立开放式创新平台,有效对接跨国公司和中小微企业、创新团队的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将对平台进行奖励,对符合条件的平台试行集中登记点,为入驻企业提供市场准入便利化服务。

鼓励成果转化,“一旦有成果还有支持”

《实施意见》突出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将研发成果转化应用,进入市场促进发展。鼓励企业将研发成果转化落地、研发成果在黄浦首发,为相关企业提供研发转化绿色通道并进一步给予专项资助,即“一旦有成果还有支持”。支持外资研发中心的研发成果在黄浦转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对研发技术应用或者产品销售结算在黄浦的,按规模认定给予奖励。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将研发产品和技术在黄浦进行首次发布、在进博会等国家级、世界级平台首发,将黄浦打造成研发创新成果的首发地、体验地和引领地,经认定每年对一批成果进行专项资助。

精准支持,多层面、多部门联动组合

黄浦版《实施意见》集聚了国家、上海、黄浦三个层面,融合了商务、发改、科技、金融、人才、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的政策和支持措施,“上下联动,左右组合”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在黄浦发展,即“一旦设立发展就有保障”。通过建立黄浦研发中心企业培育库,实现各个部门联动国家、上海、黄浦的各项政策,按企业需求发展给予支持。除了资金支持和奖励外,黄浦还将在人才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精准支持外商在黄浦设立外资研发中心。

黄浦历来受外商青睐,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金融业扩大开放后的全国首家外资控股券商、首家外商独资人身保险公司,保乐力加、索尼等一批外资商贸龙头企业以及埃森哲、普华永道等一批外资专业服务龙头企业均落户黄浦。

此前,黄浦区致力于为外商提供最舒适的发展环境,外商投资法实施后,在全市率先发布“黄浦促进外商投资20条”,出台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实施细则、外资研发中心等一系列政策举措。黄浦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外商投诉处理机制,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浦将瞄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将黄浦建设成为世界级消费目的地、全球贸易枢纽节点、亚太投资门户优选地;将聚焦核心功能区域和未来潜力增长区域,焕新一批有内涵、有品位的空间载体,为外资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注入更蓬勃活力。

作者:顾一琼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