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不语

编排 | 鱼儿自己

校对 | Later

大学校长剽窃博士论文,被辞去校长职务

原波兰格但斯克大学校长Jerzy Gwizdała剽窃了他曾经评审的Błażej Kochański博士论文,在Problemy Zarządzania 期刊中发表的题为The Impact of Systemic Liquidity Risk on Stability of the Polish Economy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的整个部分都是从Błażej Kochański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剽窃而来;另外,Jerzy Gwizdała将Błażej Kochański博士论文的部分内容翻译成英文,作为书的一章出版。Gwizdała解释说:剽窃事件只是“某些摘录的表面上的巧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9月28日,Gwizdała辞去了校长职务。同时,格但斯克大学宣布对Gwizdała采取纪律处分,暂停他“作为一名学术老师”的职务;Gwizdała撤回了剽窃的文章以及暂停了书本的出版。

有趣的是,Gwizdała曾经也抄袭了Gazeta Wyborcza担任校长职务的致辞。2011年,Gwizdała也剽窃了弗罗茨瓦夫经济大学经济学家Katarzyna Kuziak的研究成果,其文章被撤稿

来源 | iNature

横跨50州超2.4万人的研究数据表明:19年12月,新冠病毒就已在美国出现

北京时间6月16日,发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领导的一项大型研究显示,对新冠大流行初期,即2020年1月至3月采集的24079名美国人的血液样本检测表明,新冠病毒于2019年12月已在美国出现,这比美国第一批确诊病例的时间早了几周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呼吸道病毒免疫学小组首席研究员Natalie Thornburg说:“这些研究是相当一致的。在我们意识到新冠病毒之前,这里可能有非常罕见的零星病例。但它并没有广泛传播,直到2月下旬才开始广泛传播。”

来源 | 中国生物技术网

脑子中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治疗脑缺氧症状

中风患者大脑中的血管阻塞导致富氧血液无法进入细胞,造成严重损害。植物和一些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让病人的大脑发生光合作用呢? 现在,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学会的Nano Letters上发表了一篇报道,他们利用蓝绿藻和特殊的纳米颗粒在细胞和小鼠身上完成了这一概念验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人员将 S. elongatus 与纳米氧化钕上转换纳米颗粒配对,这种纳米颗粒可以将穿透组织的近红外光转化为可见光波长,微生物可以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在一项细胞研究中,他们发现纳米光合作用的方法减少了氧气和葡萄糖缺乏后死亡的神经元数量。然后,他们将这些微生物和纳米颗粒注射到大脑动脉阻塞的小鼠体内,并将小鼠暴露在近红外光下。这种疗法减少了死亡神经元的数量,改善了动物的运动功能,甚至帮助新生血管开始生长。研究人员说,尽管这种疗法仍处于动物试验阶段,但有希望在将来某一天向人类临床试验迈进。

来源 | 生物360

狡猾肿瘤产生有害脂肪,让免疫细胞摄取后丧失抗癌能力

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的突破,揭示了利用免疫对抗癌症的强大效力。然而,遗憾的是只有一小部分癌症患者对免疫疗法有反应,这主要是因为肿瘤微环境(TME)具有高度的免疫抑制作用,这突出了识别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其他关键因素的必要性。

代谢改变是癌症的一个主要特征,肿瘤微环境(TME)中一种常见的代谢改变是脂质积聚,可导致脂质过氧化,这与免疫功能障碍息息相关,但其中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2021年6月7日,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 Susan Kaech 和德国癌症研究所的崔国梁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免疫学顶级期刊 Immunity 发表了题为:Uptake of oxidized lipids by the scavenger receptor CD36 promotes lipid peroxidation and dysfunction in CD8+ T cells in tumor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肿瘤免疫抑制模式,肿瘤微环境产生大量“有害脂质”,CD8+ T 细胞表面的 CD36 吸收了这些有害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并诱导脂质过氧化和p38激酶的下游激活,进而抑制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功能。这一发现为癌症的新型免疫疗法开辟了新的途径

来源 | 生物世界

清华研发超级生物胶水,强如502,可加速伤口愈合、几乎不结痂!

外科手术中,把断裂、破裂的血管接起来一直是“针线活”,但缝合术不适合特别细小的血管。“生物胶水”是研究人员新发明一种方法,用“生物胶水”能把细小血管粘接起来,并且能避免缝合术的一些副作用。生物医学胶的开发是一项重要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表面上相互排斥的特性需要结合在一种材料中,即强粘附性和对愈合组织重塑过程的适应性。近年来,生物胶水的研究成为了医学领域的热点,制备粘接性能强的生物胶水并应用在临床实验中是研究者们追求的目标。

清华大学刘凯教授及德国亚琛工业大学Andreas Herrmann教授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Ultra-strong bio-glue from genetically engineered polypeptid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一种生物兼容和可生物降解的蛋白质基粘合剂,无需共价键,由阳离子超荷电多肽和阴离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合物,赖氨酸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为 1:0.9,在多重超分子相互作用驱动下,从而实现超强粘附,达到16.5 MPa,是常规生物胶水的10倍

来源 | 高分子科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