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中浮沉的芊芊学子中,“寒门学子”唐尚珺算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将自己的青春,都贡献给了这个舞台的人。

10年间复读7次,哪怕曾手握211以及985全国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都毅然决然的选择放弃,然后回到高中复读。

这让人们都不禁感到怀疑,这位“寒门学子”唐尚珺到底在想些什么?

时光荏苒,转眼已经2021年,他是否还在坚持追逐自己的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门学子”的唐尚珺

唐尚珺出生于广西防城港的一个贫苦农村,家中有3个姐姐,他是最小的弟弟,父母靠种甘蔗为生,家里的生活虽然不算宽裕,但也还算是温馨和睦。

小时候的唐尚珺可以说就被给予了厚望,这份希望来源于他父母,也来源于他自己。

农村长大的孩子,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深信不疑的,这是他们的信仰,也是唯一的选择。

年少时期的唐尚珺学习刻苦,初中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重点高中,他想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然后用所学的知识,带着父母离开这个尘土飞扬的小村庄、 改变父母辛劳困苦的人生,以及帮姐姐们摆脱那世代贫苦的命运。

“希望我们的小孩可以帮我们圆满那个大学梦吧。”这是当地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进入高中后的唐尚珺在学业上依然不敢松懈,面对繁重的学业,他晨习夜读,假期打工赚取生活费,为人自律且目标明确。

这让身披“人生逆袭外衣”的唐尚珺怎么也没能想到,他的高中之路竟会是如此漫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长复读心酸路

2009年是唐尚珺参加的第一次高考,本来信心满满的他,却让现实重重捶了一拳。

他的成绩远未过三本线,只能进入专科类学校,这离他梦想的中国科技大学更是遥不可及。

尽管唐尚珺自己很是失落,但唐尚珺的父母并未责怪他,父亲也安慰他,并且送他去南宁市的一所技工学校学习手艺,以便以后谋生。

“心中的是什么?梦想,它老是驱使我去做那些事。”

多年后的唐尚珺,曾这样指着自己的心口说道。

进入技工学校不久的唐尚珺,依然难以忘却之前高考的失利,便瞒着家人,偷偷的退了学,用家人打给他的大学的学费,回到钦州的高中补习,开始复读,重新备战高考。

然而,命运总是愿意与人开玩笑的。

暮去朝来,掠过一年又一年芒种的麦稻香,转眼过去,这已经是唐尚珺参加高考的第4个年头了。

这时候的他,本该是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的第一年,然而,这时的他仍奋战在高考的课桌前追逐着自己的梦。

从未过三本线,到考过二本线几十分,可以说唐尚珺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在一直不懈的努力着的。

但,却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按照唐尚珺老家农村的习俗,如果孩子已经长大并开始工作,过年的时候就要回家看看,给父母带点年货,也给弟弟妹妹们发发红包。

没有办法,唐尚珺只得怀揣着沉甸甸心,装了满满一袋子的年货,忐忑的坐上了回乡的长途大巴。

望着窗户上的水蒸气,唐尚珺喃喃道:“很想回去,但是又不怎么敢回去。”

言罢,小心的伸出手指,用极为端正秀气的字体,在窗户上写下了一个字,“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安之处是家乡

时间不光会带来一些东西,也会带走一些东西。

假装工作放假回家的唐尚珺,见到父母第一面时,想必也是心头一颤的。

家还是那陈旧的家,路也还是那尘土飞扬的路,洗衣服的那条河,依旧需要人挑着扁担走到很远才能到达。

不同的是,母亲的白发和皱纹又添了许多,父亲拖着不似从前一般敏捷的身体,在甘蔗地里忙上忙下。

母亲见唐尚珺归来很是高兴,为他做了一桌子菜。

在一家3口的餐桌上,母亲笑着催促着他快点找老婆,不要挑三拣四。

父亲点点头夹了一口菜说,如今最小的儿子也有了工作,家里不再有经济压力,自己便放心了,也可以歇一歇,不用再靠种甘蔗来养家糊口了。

唐尚珺笑了笑没说话。

饭后,唐尚珺叫住母亲,面带微笑的,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500块“工作辛苦钱”交给母亲,虽然很少,母亲也不见得会花,但将钱拿在手里的母亲,还是露出了极大的欣慰和笑容。

随后,父亲唤唐尚珺帮忙,开始修缮曾心心念念许多年,但是没时间没财力去修缮的屋外排水沟。

唐尚珺明白,这不仅仅父亲是对家里生活环境的一种改善,也是代表着父亲终于可以放下负担,向前看,往前走了。

唐尚珺面带微笑,点头附和着父亲对之后人生和家庭的规划,心里却是极为复杂。

过年期间,唐尚珺像往常每年暑假回家一样,帮父母做完了一年中需要做的最重的活,像是砍甘蔗、种树、开荒、施肥。

也在空闲时间,见了见亲戚和曾经的朋友,大部分人都已经开始工作、结婚生子,每个人的人生都看似在慢慢的向前推进着,除了他自己。

“打你电话,几百次都没人接过。”在南宁做生意的,唐尚珺的三堂哥,曾斜坐在椅子里,撇了他一眼,看着唐尚珺抱怨到。

“我哪知道是你,以为是骚扰电话。”无法直视堂哥眼睛的唐尚珺,只得故意将目光移到墙壁上,回答道。

晚些时候,因为蒸年粽的习俗,唐尚珺要坐在灶炉旁看一晚上的火。

看着飞溅的火星,回想着过去,唐尚珺拿起已经有些陈旧的吉他,弹唱了一整晚的筷子兄弟的《老男孩》。

转眼,大年初五,家人亲戚欢聚一堂,孩子们笑盈盈的伸出手向着“已经工作”的唐尚珺舅舅要着红包。

席间不知是开心还是不安的唐尚珺喝了很多的酒。

26岁的他借着酒劲,苦笑着说道:“我现在都怀疑那句话,知识改变命运是不是真的,小时候都蒙了我好久。”

初七之后,唐尚珺以还要回南宁“上班”为由,匆匆离开了家回到了钦州,拿起书本,继续备战高考。

随后的3年,在外人看来,对于唐尚珺而言算是比较光辉的时刻,多年的努力终算有了结果,但,很明显他自己却不是这样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擦干眼泪重新起航

就像,虽然甘蔗是甜的,但劳作却是很辛苦的。

再次回到钦州课堂的唐尚珺比以往更加努力,也更坚信自己的梦想。

因为他的高考成绩一次比一次优秀,所以不仅在学校补习不花钱,而且每个月还可以领到400块生活费。

在这3年里,唐尚珺陆续收到了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虽然这都不是他心仪的大学,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劝说下,他决定放下多年的执念,接受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去北京上学,并回家告诉父母这个好消息。

但,就像我们之前说过的,很多时候,虽然我们还曾未准备好,但时间却不会等你。

与带着一个大红“囍”字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摆放在一起的,是唐尚珺父亲的肺癌晚期通知书。

唐尚珺的坦白和成功并没有像想象中的一样,被喜悦和欢笑包围,父母、亲戚、朋友,每个人都很平静。

“瞒着我我不怪你,很为你开心。生有时,死有日,你爸的病你不用担心,好好读书。”唐尚珺的母亲说。

“敬佩儿子的毅力,也为他感到自豪,希望你将来能青出于蓝胜于蓝。”唐尚珺的父亲说。

“考上什么大学都不重要,亲情才是最重要的。”唐尚珺紧紧握着录取通知书流着泪说。

从高考的执念中摆脱出来的唐尚珺,想起了儿时的梦想,他曾说,一定要考上北京那边的大学,然后带爸妈一起去,离开这个贫苦的小山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唐尚珺带着父母来到北京,从北京天安门、长城、故宫,再到香喷喷的北京烤鸭,唐尚珺带着父母在北京一点一点的完成着自己儿时曾许下的愿望。

此时的他,不再有沉重的学业和执拗的梦想,环绕他的只有温馨的情亲。

在随后的9月份,唐尚珺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学习。

然而,对于唐尚珺来讲,每一个午夜梦回,他都会想起一句话:“除非说是清华大学跟钦州大学有差距,不然的话,哪个学院跟哪个学院差距没那么大的。”

这是唐尚珺在接受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时,老师对他说过的话。

这句话安慰了当时的唐尚珺,也不自觉地成为了他心中的一根刺。

梦想究竟还有多远

梦想之所以被称为梦想,或许就是因为它遥不可及。

进入中国政法大学的唐尚珺,没多久就又退学了。

有人说,是因为他父亲的病,进入复读机构就能获得奖励2万元,也有人说,是他始终无法放下执念。

截止到2021年,已经是唐尚珺漫漫高考路的第13个年头了,他的梦想依旧是中国科技大学,然而,这个梦想对他来讲究竟还有多远?

中国科技大学是华东五校之一,以傲人的理科实力为名,专注科研,招收进来的学生,都以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为标准。

但纵观唐尚珺入手的录取通知书,多以文科为主,且已经29岁的他,未来还有多少精力能花在学习?

何汉立,一个新锐纪录片导演,也是唐尚珺曾经的同学。

在何汉立的眼中唐尚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吉他、唱歌、写字、篮球,样样拿手,学东西也特别有悟性,并且喜欢探索新事物,对整个世界都充满着好奇。

何汉立强调,虽然他外形看起来很单薄,但内心很坚毅。

他将唐尚珺的故事,用3年时间,拍摄成一个名叫《高十》的纪录片展现给我们,让我们看到在同一片天空下,不同人的生活和执着。

让我们在唏嘘感叹着的同时,也从别人的生活中看到了自己。

纪录片结束后,许多网友都给何汉立导演留言,询问唐尚珺的现状,但何汉立本着遵循唐尚珺本人的意愿,拒绝了正面回应。

但他说道,“唐尚珺是个善良、朴实、憨厚、感恩、努力生活、坚韧不屈、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不管他在做什么,专注于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身上会发光。这世间,需要这道光!”

且从何汉立导演近期拍摄的纪录片花絮中,我们可以看到,那熟悉且瘦弱的身影,正在扛着拍摄设备忙前忙后,为其做着摄影兼职,依旧是当年那个面带微笑、阳光向上的唐尚珺。

开启人生的钥匙太沉重

你未曾得到过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乌托邦的。

很多人都把高考比做,打开人生的金钥匙,鲤鱼跃龙门的功成名就。

然而,人在这漫长的一生当中,往往是需要做很多次选择,开很多扇门的。

最重要的不是你最后走了哪条路,而是,你能在每次做选择前认清自己,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学习和读书能给你的,只有更多的选择权,以及谋生的技能,就像一天到晚都在游泳的鱼,它带给你的不是结果,而是更好的自己。

从小被灌输着固有观念的唐尚珺,执着于知识改变命运的名言。

但随着他慢慢浮沉融入社会,也不免开始在心中一问,“我现在都怀疑那句话,知识改变命运是不是真的,小时候都蒙了我好久。”

不可否认,唐尚珺的执着和坚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努力为他带来了好的结果,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但就像是之前所说的,人这一生当中需要做很多次的选择,这把开启人生的钥匙太沉重,我们只能选择一点一点拿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