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起岱庙文物收藏,不能不提岱庙雨花道院和一名道人住持。位居岱庙中轴线西侧之雨花道院,原作为道士斋宿之所。宋元时期,内建诚明堂、御香亭、环廊等建筑;明清时期有藏经堂、环咏亭、鲁班殿等建筑。清嘉庆年间,进士徐宗干以“雨花”二字为之作一联曰;“雨不崇朝遍天下,花随流水到人家。”深刻揭示了雨花道院之寓意。如今,雨花道院已被辟为岱庙石刻园、文物藏品库房和泰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并成为后人游学揽胜之所。至清末民国年间,身为岱庙住持、龙门华山派 “世”字辈第十六代传人——尚士廉(1893~1970),就长期居住于雨花道院。尚士廉,字志洁,道名世廉,泰安市徐家楼乡尚家寨人。作为一名出家道人,无论是军阀混战年代,还是抗战敌伪时期,尚士廉依然坚守并将岱庙众多文物藏品封存于雨花道院,东御座也变成保管文物之秘室,并看守至新中国建立,确保了岱庙众多文化遗存没有大的流失和损毁,最终将这些文物全部交到人民手中。据查阅山东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泰安分会1954年9月30日工作(下列引述数据亦皆出于此记录)总结,上有记载:“1950年共接收岱庙原存一部文物,共计瓷器230件,玉器1件、文竹6件(大部残缺)、雕刻3件、铜器180件。同时,经调查登记:铜像73件、铜器18件、古版2套(泰山道里记、石堂考伦集)、拓片1部、铁铸8件。”岱庙珍贵文物得以存留于今,雨花道院功不可没,尚士廉居功至伟!

岱庙,是“东岳泰山之神”的祭祀场地,也是文物藏品栖身之所。1950年代,岱庙先后五次陆续收藏了一大批珍贵文物。据当年的山东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泰安分会工作总结载,岱庙1950年接收“章丘县(现划归济南市管理)政府交来:铜器4件、瓷器13件、刻竹1件。泰安县府交来玉刻狮子一对。除此之外,还有接收珍珠幡4组、小香幡1组、绣花幡3箱(已破碎不能点数)、小香幡一箱、紫檀木座一箱。” 不久,岱庙征集了一批文献古籍。包括“泰城翟子街展文通先生赠给图书:《山东通志》 清 128 本、《旧唐书 》同治11年4月出版 40本、《宋书 》同治11年10月 16本、《明史》 光绪3年 80本、《南齐书》 6本、《唐宋文醇》20本、《阙里文献考 》12本、《唐宋诗醇》20本、《三迁志》6本、《湘军志》4本、《泰安县志》民国18年秋 14本、《朱子全书》18本、《曾文正全集》20本、《资治通鉴目录》10本、《资治通鉴释文》5本,共计399本。”同年,岱庙陆续收藏了一批没收及接受捐献之文物。有“嗣后没收了泰城南关赵家及灵芝街孔家的文物,另外是各处捐献来的文物以及先后到专区各县及泰安县所属各区满庄、姚庄、油房、谢过城北小庄征集运取和动员捐献来的。另外,满庄、谢庄、北小庄、旧县、汉明堂、油房、东城七处古文化遗址收来些新石器时期的残器、残片”等。自1950年9月起,山东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泰安分会先后将所有上述文物皆集中在岱庙东御座分门别类的进行清点编目登记,并做了妥慎保管。据1950年统计,岱庙所收藏各类文物有:“石刻类:共26件,主要的为秦李斯碑、汉衡方碑和汉画。玉器类:共22件,主要的为清乾隆玉圭、大型汉玉盘、周朝的盘。石器类共21件,主要的为石斧、石镰、石镢、北魏造像。陶器类共252件,主要的为商朝黑陶罐、绳纹空石立、陶鍑 、陶鼎、陶彜、陶瓦、周朝的陶鼎、陶豆、陶角单、汉朝的大瓮。铜器类共263件,主要的为商朝爵、洗、西周的鼎、盘、匜及春秋楚铜罍7个(省会提去)、秦代洗。磁器类共1678件,主要的为明嘉靖青花黄磁葫芦、清康熙盘龙彩磁大瓶。铁器类共38件,主要的为春秋大铁盘(省会提去)、铁鼎、生产工具行军锅(叙述不一定准确)。雕漆类共16件,主要的为嵌金供水碗。方雕类共6件,主要的为八仙庆石器类共21件,主要的为庆寿象牙笏1件。木雕类共182件,主要的为明朝铁梨木骑鹿寿星一座、檀香木狮子一对。竹雕类共18件,主要的为文竹铜胆香筒竹根佛像。骨器类共7件,主要的为骨箭骨锥。书籍类共3582卷,主要的为抄本续长编通鑑及二十四史字画类共1083件,主要的为宋苏东坡、黄庭坚条屏、明文征明山水画。碑帖类共1268件,主要的为汉魏六朝拓片及阁帖。珐琅类共48件,主要的为景泰蓝四足鼎、大罍及画珐琅五供(郎士宁作品)。蚌器类共7件,主要的为蚌刀、蚌盾。”1955年之后,岱庙又相继接收、接受捐献一批文物。据泰安县文物保管所于1956年2月16日所做的1955年工作总结记载:“55年1月13日泰城闫传氏捐献文物字画170件(包括唐、宋、元、明、清各代名家书画大半装池精致)。瓷器200件(内有宋、元、明、清各窑出品器物,包括尊、瓶、缸、罐、盘、碟等。铜器24件(内有汉鼎宣德炉)。玉器9件,内有汉玉玛瑙器物。木器47件,内有大理石琅嵌器具。杂器221件,包括楠木立橱各式硬木架座等物。”1955年4-12月,岱庙又收到各处捐献一批文物:“陶瓷器26件,内有周代绳纹壶、尊、宋元瓷、碗、瓶;钱币28件,汉五铢、北齐刀币、宋元制钱;玉器15件,包括玉带钩、玉钏、玉牌子及翠搬子等;铜器4件,墓室出土;古墓葬出土文物有汶上、宁阳汉墓及西疏区古墓等出土金银错车饰及大批珠绘陶器。” 整个五十年代,岱庙收藏的各种文物,尽管所记所述内容有些不太准确、不太规范,但它们能够在岱庙中留存至今,能够在无声、无语、无言中讲述着曾经流贯时空的文气、文脉,无疑就是“乱多治少”之历史长河中的幸存者;无疑就是“文物幸存者”中的幸运者了。岱庙这些最“原生态”的幸存者,无论是从旧、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礼器;从大秦帝国的李斯小篆到汉唐盛世的“张迁碑”“双束碑”;从大宋王朝的“启陛回銮图”“宣和碑”到明清两朝的铁塔铜亭和精美瓷器等等,最终得以真实的色彩呈现在人们面前,体现出祖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示出先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取向。正因有了这些可爱的幸存者、幸运者,岱庙才最终奠定今日藏品之物质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驻足岱庙,随着游览的人流,徘徊于古朴典雅的楼阁亭台间,朝拜在神秘威严的各路神祗前,流连于林立迥异的碣石碑林中,沉浸在万种千类的国宝珍品里,不禁思绪万千,令人遐想不已。岱庙,留给后人的是一点点记忆、一缕缕遗念。然而,这种记忆与遗念却终将伴着时代的号角焕发出阵阵新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留日学生、肥城人徐树人等捐款在岱庙正阳门之五凤楼创设泰安博物馆,购置动、植物标本及生理学标本,并天文、植物等图谱。此馆为山东最早由国人自办的博物馆,较之1905年张謇创建的南通博物苑也仅只晚办了一年。尽管清宣统元年(1909),该馆被知县张学宽取消,但其播撒的种子、开风气之先的见识与气魄却留驻人间。1978年,岱庙正式对外开放,年招揽游客达五十余万人次。1986年,岱庙被辟为泰安市博物馆。截止今天,泰安市博物馆已收藏各类文物2万余件(套)、古籍图书4万余册。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9件,岱庙旧藏《道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珍贵古籍名录。2013年,泰安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发挥着收藏、展示、宣传与教育之功能。1987年,岱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1988年,岱庙作为一件“大文物”,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抚今追昔,万千感慨!岱庙,这座融美感和艺术性为一体的本体建筑,能够得到完整与原真性地保护;这些汇智慧和创造力于一身的文物藏品,能够予以坦露心迹地向公众一一展示,归结一句话,感谢这个崭新的时代!感谢这个崭新时代的传承者们!

迈出“坤厚载物”的厚载门,时已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极目眺望,岱北广场人头躜动;泰山上下秋色满园。岱庙内外,早已成为人民的乐园、欢乐的海洋!

岱庙不老,文物永存!

撰文:苑胜龙 张乐珍

版权声明:公众号如需转载“Hi泰山”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