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写了一篇文章:《你这样读书,才不会读一本忘一本》,说的是用「费曼技巧」把读过的书复述出来,加深理解。不过有读者说难读的书,就不好用「费曼技巧」,问我有没有别的方法读懂一本难度比较大的书,或者陌生领域的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答案自然是有的。我自认为很笨,因此在读较难的书或学习新知识时,就习惯使用这个方法:「抄书法」。这是一个笨方法,做起来非常辛苦,我却认为它是一个读书和学习的必杀技能,尤其适用于像我一样天赋不够,又想学到更多的人。只要我读到了不懂的书,或刚接触一个新领域,就把它用起来。

言归正传,直接说方法。

第一种是抄写全文。即拿出纸和笔,把我认为难以理解的段落或章节一一抄在本子上,边抄边默读。即使抄写时我不一定全部理解,也比单纯用眼睛扫过一两遍效果更好,因为我在写的过程中,也是对知识缓慢而深刻的理解过程,抄完一遍了就有了大概的印象,读懂六七成了。当时不懂也没关系,抄写也让我对它有了初步记录,至少可以把读不懂的地方如实抄了下来。

退一步说,抄也是有用的。就像作家姚雪垠曾说:「我的经验是抄录原书。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我们对原书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读书的增多会有变化。原来你摘录的大意未必正确,只有你把原书原句子照抄下来,过若干年以后你的认识发展了,再去看会有新的意义,获得更为正确的理解。

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里,说到了抄书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持注意力的最好方法。他的意思是说除了保持读书的专注之外,把一段话抄写下来,对它的印象就印入脑中了,再抄一遍,理解起来更容易。这个方法对升学考试同样适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认识一个跨专业考研的书友,她大学专业是计算机应用与技术,跨专业考的新闻传播学。她在看一本难懂的专业课参考书时,怎么看都看不进去,于是她就把整本书抄写了一遍,有时深夜里边抄边哭,硬是抄完了。抄写之后,她再看别人发在网上的笔记和思维导图,突然发现变得容易了,在做历年真题时也没那么难。后来她说,如果不是抄书,就有可能被专业课拖了后腿。

第二种是抄写摘要。这个方法我经常使用,在读一本书时,一般不重要的部分我都直接略过,把不太明白的重要段落,句子抄写下来。或者有些知识点和术语必须先理解和熟悉之后,在下文再次遇到时才能用它来理解新东西,否则就真的读不懂。

打个简单的比方,你在学《易经》时,哪个卦名是什么,以及由它变出来的卦是什么,你要是不懂的话,再读下去就不会理解书里在说什么,只识字却不解其意。

这时你就必须把读懂《易经》的必备知识点抄写下来,边抄边记,即使是死记硬背也要背下来。虽然以后你看多了自然就会了,但是前期大量的记忆和抄写,让你更快更牢地掌握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是打开一门知识之门的钥匙。懂了这个方法之后,你今后遇到一样难读的书时,就会用抄写这个笨方法一点点地读懂它,正如胡适说的「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可见一个人就算不聪明,想要学到更多新知识或读懂一本书,也是有方法的,比如我说的抄写法。不过这个方法耗费时间较长,也很辛苦,一般的聪明人都不屑于去做。事实上,像有句话说的那样:「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的程度。」有时候,我们承认自己笨而肯下笨功夫,也能笨鸟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