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赖氏宗祠。

红四军来蕉驻地旧址——赖氏宗祠所在地蕉城镇陂角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革命遗址得到进一步保护,让革命精神继续传扬,蕉岭县已启动对赖氏宗祠的保护工作。祠堂于2012年被确定为“蕉岭县不可移动文物”。

回顾红四军到蕉岭开展革命斗争的过程,蕉城镇陂角村的赖氏宗祠是一个微小却意义重大的地点。

朱德、朱云卿率领的红四军曾在此歇息,为进入梅县养精蓄锐;红四军曾在宗祠内刷写标语,在村内召开群众大会,宣讲红军的政策纪律,为蕉岭的良好革命氛围奠定基础;在陂角村期间,朱德曾到蕉城老南街口武衙门坪发表演说,发动当地群众参与革命。

虽然红四军在蕉岭仅停留了两天,但却给蕉岭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蕉岭苏区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这座建筑见证了蕉岭的革命历史,也见证了整个村庄的变迁。

“祠堂已有百年历史,墙壁上还留着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族人之前已进行过两次修缮,希望能保留下这段珍贵的历史。”赖氏宗祠后人赖晋福说。赖氏宗祠已被确定为“蕉岭县不可移动文物”。该村党委书记赖小宏表示,将积极争取资金,对该建筑进行活化利用,助推乡村振兴。

撰文:梁时禹 林剑湧

廖静宜 丘林强 汪敬淼

摄影:丘林强

点亮希望

红四军由闽西挺进蕉岭

陂角村位于蕉城镇北部,与县城中心距离2公里有余,是一座闹中取静的小村庄。驱车从县城向村庄行驶,沿途的人声由大至小,道路两旁行人的脚步也由匆忙变得缓慢,进入村庄内,只觉被宁静和绿意包围,让人倍感舒适。

穿过村子内的羊肠小道,越过一口口水池,笔者来到了赖氏宗祠。祠堂的管理人、赖氏后人赖晋福早已在门口等待,见到笔者便热情地打招呼。“我们这座祠堂已有百余年历史,存着许多故事,等着你们来挖掘。”赖晋福向笔者介绍道。

这是一座较大型的围龙屋,坐北向南,除祠堂大门外,两边还有4个大门可出入。从正大门进入祠堂,屋内格局清晰,分为上下堂,上堂与下堂中间有小天井,只有一层楼。墙壁已重新粉刷,屋顶的瓦片已重新更换,大门两侧的墙壁上用花岗岩记录下近几年族内人对祠堂的修缮情况。

穿过大堂,迈入后院,保存完好的半月形两层楼屋让人眼前一亮。赖晋福指着眼前的楼屋告诉笔者,这些以前为卧室,建于晚清,经过两次建设才有如今的规模。“听老一辈人说,我们的家族在清朝时期非常繁盛。祠堂的建设者是清朝五品顶戴官员,他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也在朝廷中任重要位置,于是父子俩在1920年修建了这一座祠堂。”赖晋福说。

走近房间,窗户的栅栏虽经过更换,但难掩岁月的痕迹,部分开始腐朽脱落。“以前,红四军到此歇息时,这些房间用作存放军需用品。”赖晋福说。

根据《红四军梅城战役史料汇编》记载,1929年10月18日晚,红四军的一纵队由福建省武平县象洞镇到达离梅县松源10里的蕉岭县南磜镇步上村,得悉松源老圩何家祠一带驻有陈维远旅十三团一个营,准备第二天去围歼。

19日晨又得到新的情报:原驻何家祠的一个营已于18日晚调往尧塘麻子坝,而原驻蕉岭陈维远旅的另一个营清早刚从南磜三坑口开往松源接防,早饭都还未吃。一纵队于是急行军追打这一营敌军,在镇山亭发起进攻,出高陂壁,兵分三路出击。

19日上午约9时,刚开到老圩坪的一营敌军正搭起枪架休息,准备做饭。突然,赶到彩山下的一队红军,小部分登上鬼岩塘山顶吹起冲锋号,其余大部分向老圩坪侧边的五星桥冲去。战斗打响了。

毫无防备的敌军急忙应战,且战且退,退至狐狸石头(地名),敌军利用这块丘陵高地,继续顽抗。中右两路红军赶上追打,这时左路红军亦从桥市后面赶到围攻。敌军夺路向松口方向溃逃。

不到两小时,战斗结束。红四军击毙敌营长1人、连长2人及官兵百余人,俘敌甚众,缴获机枪一挺、步枪78支、弹药等一批,取得了入粤首战大捷。随后,红四军乘胜追击敌军到松源的彩山和老圩五星桥,将逃至老圩的国民党兵和自卫队击溃。

22日晚,刚从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并带回中央指示的陈毅,抵达梅县松源,与红四军军部和三个纵队领导相聚于松源寺边同怀别墅,当夜红四军军部召开前委会议,决定从蕉岭到梅县再进入东江红色区域。

23日晚,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入蕉岭境内,并宿在赖氏宗祠。“当时,祠内还住着族人,红四军为了不打扰大家休息,便睡在祠堂门口和周边的地坪上。”赖晋福说。

为何不直接从梅县松源至隆文、松口再到城区,而是通过蕉岭蕉城进入梅县石扇?蕉岭县委党史研究室征研股股长何松发道出了答案:“当时,梅县松口有国民党驻军,但蕉岭县城没有驻国民党的正规部队,警卫队松懈,是首选之地。”

星火燎原

蕉岭迅速掀起革命热潮

在赖晋福的带领下,笔者从楼屋一侧上至二楼。二楼的房间与走廊用木板隔开,各个房间门紧锁,只能透过木板的缝隙看到房间内的情况。走至走廊尽头,可以看到屋外的情况,半月形的结构让人可迅速从一侧穿越到另一侧。“客家人建房讲究对称,美观之余,也为红四军察看敌人情况提供了条件。”赖晋福说。

在二楼一房间门口,赖晋福指着一处黑色字迹告诉笔者,这是当年红四军留下的标语。“本来还有几条标语,但在族人修缮宗祠时被覆盖掉,当时的保护意识还不强,如今看来真是可惜。”说到这,赖晋福连连叹气。

标语字迹较潦草,但却清晰可见。“当年红四军进入蕉岭之后,派队员深入大街小巷和附城农村张贴告示、刷写标语,将群众的革命热情推向高潮。”何松发说。

1929年10月24日凌晨,红四军进入蕉岭县城,蕉岭县的国民党军队(警卫队)和官员等闻风而逃,红四军顺利占领蕉岭县城。当天上午,红四军在蕉城老南街口武衙门坪召开群众大会,朱德发表了演说,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现场400多名群众聆听了演讲,深受鼓舞。

“听父辈人说,当时朱德军长与当地群众讲清红军的政策和纪律,说明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子弟兵,号召大家武装起来、成立苏维埃政权等,台下群众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参加革命。”赖晋福说。

红四军于1929年10月25日凌晨从蕉城出发进军梅县,取道新铺,再由新铺转到石扇,最后进入梅城。“红四军在蕉岭停留了短短的两天,却给蕉岭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认识和理解,为蕉岭苏区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加速了蕉岭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何松发说。

红四军到蕉岭,为蕉岭人民增添了革命斗志。革命的星火在蕉岭迅速铺开,革命热情呈现出燎原之势。

蕉岭工农武装和农会组织在红四军的支持下,得到了壮大和发展。1930年10月10日,蕉岭县革命委员会在三坑下畲村召开蕉岭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告成立蕉岭县苏维埃政府,选出钟永佛为苏维埃政府主席。蕉岭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随即领导群众开展打土豪斗地主、实行土地革命,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烧田契、出谷仓。

随后,蕉平两县党组织合二为一,成立蕉平县委,以集中人力财力开展革命。蕉平县委成立后,把原来蕉平红军独立营分散的人员集中起来,加强联系,组织扩大队伍,挨村挨户开展宣传工作,组织农会,发展党团员,蕉平县委的活动范围成为红色村庄,为后来的蕉平寻苏区积累了经验,具有示范引领意义。

蕉岭苏区开始进入了土地革命斗争全盛时期,为蕉平寻苏区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

传承保护

以修缮遗址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走出赖氏宗祠,笔者被宗祠一侧的笑声吸引。寻声过去,只见几名村民正在祠堂一门口聊天乘凉。“我们都姓赖,以前住在这里,现在房子破旧了,大家都迁出来了,在附近新建了房子。”一名村民告诉笔者。

得益于族人的大家族意识,赖氏族人多次集资对宗祠进行修缮,主体结构保存完好。“我们于2003年、2012年、2017年,分别集资对祠堂主体、禾坪进行了修缮,更换了桁、桷,原小青瓦面换成西瓦面。每逢节日,族内宗亲还会到祠堂内聚会。”赖晋福说。

由于资金有限,赖晋福告诉笔者,祠堂后面的围龙屋及东面房屋均保持原样,瓦面有些地方漏雨,有些桁、桷腐朽。“虽然保存完好,但若不能继续修缮维护,部分木质的门、走廊、栏杆就要塌陷了。”赖晋福说。

为了让革命遗址得以好好保存,让革命精神更好地传扬,蕉岭县已启动对赖氏宗祠的保护工作,于2012年确定为蕉岭县不可移动文物。“蕉岭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宗祠的保护修缮工作,多次到宗祠调研。我们将积极向上争取修缮资金,对房屋破损处进行进一步修缮。”陂角村党委书记赖小宏说。

对于修缮工作,赖氏后人赖阿姨表示,她会积极配合修缮工作,“听老人说,朱德曾在我家短暂歇息,我感到非常荣幸,也希望能够把这段历史更完整、详细地还原出来,讲给后代听。”

与修缮工作同步启动的是陂角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行走在陂角村内,平坦整洁的道路向两边延伸,新建的小公园为村民休闲提供了好去处,一旁的公厕也为村民提供了便利。

“以前陂角村红心组小公园是村民的菜地,2016年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村民让出土地新建了这个300平方米的小公园,很多村民晚上都会来这里散步、跳广场舞。”赖小宏指着公园告诉笔者。

对此,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积极推进公厕建设工作。经过努力,近10平方米的公共卫生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厕进门处设有一个干净的洗手池,两边各设了男女两个厕位,极大方便了群众,惠及全村4500多人。同时,陂角村也强化了对公厕的管理,设置专门的保洁员,每天对公厕进行清洁、维护。

此外,针对出行难问题,村里积极筹资铺设沥青村道,提升乡村整体面貌,率先安装太阳能路灯,是蕉城镇第一个实现太阳能路灯全覆盖的村庄。“装上了路灯,(亮堂的)就跟过年一样,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看着村道上亮起的路灯,陂角村村民黄兰香高兴地说。

“接下来,我们将把红色元素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让陂角村更美丽、更有韵味。”赖小宏说。

链接

蕉平寻县委正式成立

红四军离开蕉岭后,反动势力卷土重来,对革命力量进行残酷的反扑,他们大力抓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土豪劣绅在国民党员蕉岭当局的支持下反攻倒算,气焰十分嚣张。

1930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确定将闽西苏区与广东东江苏区合并,设立闽粤赣苏区特委。

江西省寻乌县地处中央苏区南端,由于红四军的两次进驻,革命斗争形势较好,全县基本是红色苏区。1930年12月11日,西北分委巡视员刘琴西写信给龙川、兴宁、寻乌、平远、蕉岭县委,强调蕉平寻是闽粤赣的联系中心县份,指示由寻乌县委召集蕉、平两县委,筹备蕉平寻三县合并(的)党代表大会。

1931年1月10日,寻乌县委以寻乌行委的名义,发出《关于派选代表出席蕉平党团代表大会问题》第七号通告,指出:闽粤赣苏维埃党的代表大会已经于(1930年)11月1日成立开始筹建工作,同时因地域交通关系,为便利指导起见,在东江设西南西北两分委,现在已开始工作。西北分委通告第一号强调,蕉岭、平远、寻乌要在闽粤赣苏区特委西北分委指导下,合蕉平寻三县成立新县委,指挥三县工作;并要求蕉、平、寻三县各派代表出席蕉平寻党团大会。

1931年1月15日,蕉平寻党团代表大会与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寻乌黄田召开,县委机关和苏维埃政府设在黄田,蕉平寻苏区正式形成。

此后一年多时间,蕉平寻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常务委员会。常委会下设调查委员会、经济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土地委员会等11个委员会;成立了各级工会、共青团、妇女会、农会、赤卫队等组织,县、区、乡三级都成立了宣传队;乡村还建有剧团、俱乐部、娱乐社等;创办了《赤报》三日刊、《支部生活》旬刊、《红旗》月刊;彻底分配了土地,蕉岭土地革命斗争全面展开,整个苏区欣欣向荣。

蕉平寻县委、县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了区乡两级党组织。为了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县委于1931年1月下旬到2月中旬先后召开组织工作会议,在三次组织工作会议上,共批准了28名党员入党。三次组织工作会议后,党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短期内蕉、平、寻共吸收新党员320名,全县党员总数达到6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