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博物馆内,陈列着一对十分名贵、特殊的油画像。这对油画画在两块木质门板上,且画上是两名与真人一般大小的西洋美女。身高均为160CM的她们,穿着的都是低领汉式襟衣。挽着高高发髻的她们,鹅蛋脸、高鼻梁,眼窝深陷,西洋人的特征十分明显。这对木质西洋美人门板油画,最初的拥有者是新会市前镇天等村的村民李某。新中国成立后村民李某特意将,这对油画捐献给当地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查阅李家族谱,新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不但了解到了这对油画的来历,还听闻了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李氏族谱记载:洪武年间,福建莆田住着一位,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老人在街头开了一间简陋的酒肆,以此谋生。喜欢到酒肆歇脚的人中有一位道人。随着逐渐熟悉,道人看老人无依无靠,非常同情。于是道人就在老人悬挂酒旗的门板上,画了两幅西洋美人像。美人像画好后,道人便将老人叫到身旁,说道:老人家,我即将离开当地,到很远的地方去。我把这对美人像送给你,当做临别的礼物。你每天要用蘸着酒水的竹叶涂抹画像,七天后就会有奇迹发生。

道士走后,老人果然遵照吩咐,每天都用蘸着酒水的竹叶涂抹画像。等到第七天清晨,西洋美人竟然从门板上走了下来。从此以后,这对西洋美人就白天帮老人操持家务,晚上则返回画中。老人也开始将这对西洋美人当做亲生女儿看待。不想不久后,西洋美人走下门板照顾老人的事情,传到了当地知县耳中。受贪念驱使,知县当即派人,强行将这对西洋美人门板画抢回了县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为何,不管知县如何召唤,两位西洋美女,就是不走下门板。不久后,知县获罪被打入大牢,这对油画,又被该县的李教谕所得。再之后,县衙失火,一众物品全都被点燃,但在烧制木质西洋美人油画像时,大火却马上停止。火灾过后,人们发现,一众物品全都被大火化为灰烬,唯有这对木质美人画像,只是受到了烟火的轻微熏烤,基本完好无损。

李仕教谕荣归故里时,特意将这对木质西洋美女门板画带回了家乡,并供奉在村里的天后庙中。李家族谱的记载虽然有些,虚构的神话成分。但这对木质西洋美人门板画依然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文物学者经过研究、检测发现,该对木质西洋美人门板画是明朝之物,距今至少有五百多年历史。它们比公认的西洋油画传入我国的时间,还要早一百多年。它们是何人何时所作?为什么画中的西洋美女会穿着中式汉服?油画被烟火熏烤,为何能幸免于大火?至今谜团依然未被解开。

结束语:木美人油画,民间俗称烂大门,即:在两块门板上绘制的油画。木质西洋美人,是两名身着汉人服饰,与真人一般大小的西洋美女。身高均为160CM的她们,穿着低领汉式襟衣。因木质西洋美人门板画,受过烟火熏烤的缘故,如今已经无法辨认出,她们所穿服饰的颜色。两位西洋美女都挽着高高的发髻,并似戴着抽纱类的盖头。完好的画像,仅有少许新裂纹。

门板画上

保存完较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位西洋美女均是鹅蛋脸,鼻梁高挺,眼窝凹陷,立体感很强,具备明显的西方人特征。两位西洋美女眼神生动,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赏画者似乎都能感受到她们流转的秋波。这对西洋美女门板画,宛如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绘制的《蒙娜丽莎》一般传神。

题外话:为何木质西洋美人门板画,为何会比油画传入我国的时间,早一百多年出现在福建?也许这与当时铜钱的走私有关。明朝时期,沿海邻国严重缺乏生产资料:铜。因此无数明朝商人,便开始将大量铜钱走私到国外。当时的日本虽然盛产黄金,但铜资源却是极度缺乏的。后世考古学家,曾在福建沿海地区,打捞出一艘沉没的商船。这艘沉没的商船上,就有无数用于走私的铜钱。编者怀疑,木质西洋美人门板画,就是走私铜钱的明朝商人,带到福建地区,随后又落到李家祖先手上的。

参考资料《历史不忍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