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陈独秀#看《觉醒年代》有个很大的体会,是民国时期的人物名字还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名与字,比如“陈独秀”,熟悉他的人一般会称其为“仲甫”或“仲甫先生”;又如“胡适”,叫“适之”似乎更亲切一点。而现代社会,名字已经不再区分名与字。那么,中国历史上的名与字有着怎样的区分,什么样的人物才能有名又有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礼记》上的说法,人生下来三个月就可以起名了,一般由父亲来承担这一任务。名是除了家族的姓之外,用于区分个体的称号,每个人都有。而字,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按照儒家的规矩,男子长到20岁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而女子在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筓”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所谓“待字闺中”就是还未取字、还未嫁人的意思。

既然已经有名了,那么字是干什么的呢?字的用途是在等级社会中表明身份、区分尊卑的。尊卑有别在儒家的体系里是非常重要的,在读书、为官这个体系中,这种严格的尊卑观在称呼上都要体现出来。比如下级称呼上级、晚辈称呼长辈,是不能出现姓名的。但是上级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是可以称呼姓名的。那么平级和平辈之间怎么称呼呢?这时就可以用字。所以当两个人平级时,就会以字互称。晚辈称呼长辈有时也用字,比如学生会叫陈独秀“仲甫先生”,但不能“直呼其名”,否则就是一种冒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代中国,取字是占人口总数不到5%的官僚与文人阶层的专利,占人口总数95%以上的普通老百姓是无字的,因为他们不在严格的尊卑秩序之中。《觉醒年代》的众人物大多为官僚或者读书人,所以像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等都是有字的。

现代社会,法律规定人人平等,人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字的功能也逐渐丧失,字的使用在社会上也逐渐消亡。

有朋友提出有意思的问题:张飞是个杀猪的,怎么也有“翼德”这样的字?历史上的张飞可是个文武双全的人呢!不过“翼德”这个字确实不错,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和文采的字?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