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读诗(散文)

孩子象小鸟,长大了总有飞离自己的一天。想到自己上初一时就离开父母到学校住读,17岁那年更是到千里之遥的异地去求学,父母的牵挂从那时起就一直伴随自己,到现在,从父母身上能带走且能终身享用的,恐怕就只有曾经与父母相处时受到的教诲了。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能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将止于孩子上高中后的住读生活。《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尽自己所能,教孩子一些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想这是所有做父母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有过这样一种想法:送孩子一件能够终身携带且享用不尽的礼物,要厚重若道。在孩子离开自己独立面对社会、面对人生的时候,不至于茫然无措,要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自信和能力。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我的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记得初一暑假的一天,我对孩子说,爸爸每天和你背一首古诗怎么样?因为我始终认定古人说的两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和“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欣然同意。其实,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让她背过不少古诗,可惜的是不系统不连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2004年10月上旬的一天,我和女儿完整地背完了《唐宋绝句解析》上的341首绝句。欣喜之余,感慨颇多。一年多来,除了女儿考试期间、春节回农村老家不背之外,几乎一天一首,有时一天两首。从字、词、句,到作者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等,都要做到“求甚解”,并联系作者的人生观与自己的人生观进行交流讨论,让女儿在读诗的过程中,既要懂得欣赏诗中的文学美,更要懂得诗中渗透出的作者的人生轨迹。有的诗人,虽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甚至不得善终;有的诗人,愤世嫉俗,因过于孤傲虽有出世之才却无入世之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和女儿的学习探讨中,让女儿懂得如何将诗歌置于大语文、大人生之中去学,这样,才不至于将读诗与功课学习、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女儿进入初三以后,语文成绩在班上更是一直保持领先,作文几乎篇篇都得到老师的表扬。女儿上高中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让女儿学会用平淡之心去面对新的生活和学习,迎接新的挑战。因为有了古诗作基础,她偶尔也看一些孔、孟、老庄之类的书籍,渐学渐悟“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谦受益、满招损”、“活到老、学到老”等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尚的爱好,既是学习的必要补充,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风景线。我们背完《绝句》之后的一天,女儿画了一幅优美的诗配画。我和妻子惊喜地问女儿是怎么画的,女儿说她脑子里有一幅照片一样的画。于是,我耐心地问女儿是怎样的一副情形。没想到女儿平静地说,她很小的时候,读课文中的古诗时,脑子里就自动出现一幅画,有的如照片、有的如图画、有的如实景。难怪女儿从小就爱画画,原来“胸有成竹”!女儿的话让我想到了胸有成竹,原来古人的这句成语不仅仅是比喻而且有真实的体验!我为女儿装订了八本画集,共二百多幅,取名叫“孩子诗里看画”。

我认为,爱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如果孩子有缺点、有不足,我常从自身找原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始终愿意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成人也在成长之中,也需要不断地学习,调整和提高。)我陪孩子读诗,更多是在与孩子一同读生活、读人生,感悟生活、感悟人生,然后学会如何去热爱生活、热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