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菜根谭》八二、不著色相,不留声影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释

疏竹:稀疏不密的竹林。

雁:是指大小外形和毛色都象鹅的一种候鸟,所以说“雁”时最好不要在下面加“儿”字,也就是不可以“儿化”,因此国语普通都称“大雁”,以示跟在房檐作窝形似麻雀的“小燕儿”有所区别。可是现在有一首流行歌曲,竞然取名为“雁儿在林梢”,此处的“雁”应该是“燕”字的错用。因为大雁都是凌空高飞,落地之后都是栖息在有水的沼泽地区,根本不可能在林梢徘徊飞舞,只有小燕子才跟麻雀一样在林梢上下翱翔。而且“燕"下可以加“儿”或“子”,“雁”下是不可以加“儿”或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潭:大雁都是在秋天飞过,河水都显得寒冷清澈,因此才称寒潭,潭是泛称河水。

当轻风吹过稀疏的竹木固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可是当风吹过去之后竹林并不会留下声音而仍旧归于寂静;当大雁飞过寒冷的深潭固然会倒映出雁影,但是雁飞过去之后清澈的水面依旧是一片晶莹并不会留下雁影。由此可见,一个具备高深品德的君子,当事情来临时,他的本然之性才会显现出来,事情过去之后他的本性也就恢复原来的空虚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评语

佛家语有“相由心生,相随心灭”,上面这段颇富有禅机的话,就最能证明这种道理。当风来竹子就知风因缘遇合,风过去之后缘尽又一切皆空。所以说“风过而竹不留声”,假如竹声继续不停,那就是万世因缘永不散,一切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虽大也容纳不下。可见一切诸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飘然而过毫不留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雁过寒潭不留影”,也跟风吹疏竹而竹不留声相同,这两件事使人看过了以后有一种大觉和彻悟,这也就是说万事万物不论是长是短是苦是乐,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所以有德君子应当抱随遇而安的态度,事情来了就拿出心去服务,事情过去之后心象要立刻恢复寂静,如此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于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