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珍贵的物件从来不以价值为目的

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红色传家宝

记忆的闸门一旦被打开

就像开了闸的洪水般奔流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一本唤醒时代记忆的影集

“几十年了,虽然先后搬了好几次家,很多物件都找不到了,但这本父亲生前珍藏的影集仍被子女们完好保存着。”单社潮时常在想,如果父亲仍健在,他依然还能继续听一听父亲那些说不完的红色故事,从抗日战争讲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成立讲到改革开放......如今的他,也成了父亲的模样,继续将这些老故事、红故事讲给自己的下一代听。

对抗日军追击永失爱子

“这枚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这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纪念章。”4月16日,在持宝人单社潮家中,他向记者展示着父亲单鹏展生前收藏的老物件,一枚枚见证国家记忆的纪念章,和一本收藏着泛黄老照片的影集,都是单老一辈子最珍贵的回忆。而当我们翻开这本影集,扑面而来的厚重历史感仿佛让我们也重回到那战火纷飞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社潮听父亲回忆,1940年新四军东进抗日,在江苏建立抗日根据地,单鹏展在本地区、乡参与青联活动和农会的减租减息并为乡造串征公粮和办冬学等革命活动。抗战期间有一年,日军分多路对盐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企图消灭抗日力量,摧毁根据地。那时,二十刚出头的单鹏展还在老家江苏盐城当小学校长、乡财粮员,新婚不久刚刚有了第一个儿子,昵称“小游子”。

彼时,日军对抗日家属疯狂追击,作为抗日力量的单鹏展一家也不能幸免。为躲避日军追击,妻子刘芳带着年迈的母亲和尚在襁褓中的“小游子”,与其他没来得及转移的抗日家属藏身于一处芦苇荡。

轰鸣枪炮声把“小游子”吓得哇哇大哭,刘芳为了不暴露目标,只能捂住孩子的嘴。直到日军走后,她才松开了手,但是她发现,孩子已经没有了气息!还没有好好体验做母亲的幸福却永失爱子,让刘芳难以承受放声大哭,任谁也劝不停。“小游子”大哥在这本影集里虽然没有照片,但这段隐秘而伟大的红色故事为家族抗日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离特大洪水最近的“护堤人”

1948年,在气势恢宏的淮海决战前线和广大后方,各解放区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而淮海战役支前工作中最动人的场面,是几百万的民工大军推着小推车运送粮食。当时,单鹏展已从盐城调来六安,担任皖北支前司令部财务副科长,负责敌后战场为我军筹集军粮军草和各种军用物资,及时送往前线,为淮海战役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在地方分管粮草工作突出,1953年,单鹏展被调去寿县出任县长一职。在影集里,有一张合影照片记录着单鹏展当时在寿县工作时发生的一件大事——1954年,淮河流域出现的暴雨给寿县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连续的暴雨使得寿县成为一片汪洋中的孤岛,四面全是水,整个县城危在旦夕。水位的不断攀升,意味着老百姓的撤离范围要进一步扩大。为确保洪峰来临时更多人的安全,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单鹏展,几天几夜没合眼,参与到撤离老百姓的工作中,更无暇顾及自己的有孕在身的妻子,妻子刘芳双腿的静脉曲张就是那年洪水留下的后遗症。

经过不懈努力,成功保护了寿县古城和老百姓的安全,古城内又恢复往日安宁。抗洪结束不久后,单鹏展调来原六安专署财委会,妻子也顺利诞下女儿。为了纪念这一段难忘的工作历史,他给女儿取名单寿安,一是妻子在寿县怀的女儿,在六安生下的意思;二来也是寿县迎来安澜之意。

即使在后来的晚年生活中,每当看到那布满弯弯曲曲像蚯蚓一样青筋的双腿,单鹏展总会和老伴一起回忆那年难忘的抗洪岁月。

刻在骨子里的节俭家风

与二姐单寿安一样,生于1957年的单社潮,是单鹏展取意于“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的新中国”。另外一个生于1958年的弟弟单社刚,也是取意“社会主义全民大炼钢铁”。

“父亲一生都与粮食打交道,又参与过敌后战场筹集军粮,节俭的家风更是刻在骨子里。”单社潮说,儿时父亲总是引用古诗词教育子女,尤其是节约粮食,哪怕米粒掉在地上,也要捡起来吃,不能有半点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勤俭节约是单家的传家宝。后来,有了孙子辈,即使生活条件好了,他的父亲依然保持着勤俭的美德,常告诫孙子孙女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学习工作要向高标准看齐”。

“作为一名老党员,父亲一生勤劳奉献,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待人处事忠厚诚恳、襟怀坦白,对待生活节俭朴素、安平乐简”……在单社潮的记忆中,父亲离休多年,仍保持革命时代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三餐素简,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一根腰带磨损严重,当提出要给他买一根新腰带时,他呵呵一笑说‘不碍事!能用就行’。”单社潮回忆道,父亲单鹏展在世时最爱穿一件藏青色大衣,穿了几十年,衣服下摆打了很多补丁,仍不舍得丢弃,但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他第一时间捐出2000元党费,没有丝毫犹豫。

单老的言传神教,不仅给儿女树立榜样,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子孙。单鹏展的重孙女也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孩子从小听姥爷讲太爷爷的革命故事,对红色故事非常亲近,在学校还积极地担任“红领巾讲解员”,讲述皖西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晚年生活,单鹏展一直关心、关注国家和省市的发展,保持着读书看报听广播的习惯,一把放大镜、一摞报纸杂志是他案头常年的“风景”,他告诫儿女子孙,要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省市大事。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单鹏展的一言一行

已经在单家后代的心中

播下了美德的种子

也让单家子孙后代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每每重温这部影集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

不仅记录着岁月的变迁

更承载了单鹏展浓浓的家国情怀

来源: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吴姗姗 张孟舒

编辑/陈媛媛 监制/兰天 终审/王政 施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