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舞家、舞团总监、品牌主理人、女性、朋友、妻子、母亲……谢欣的外化身份是多重的,即使条理清晰如她本人,一时也难以厘清。身份交织在一起,恰巧同她正在排演的《融》相呼应——表演融合舞蹈、绘画、摄影、文字、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也融合舞者和观者。我们进入《融》的排练后台,见证了彩排开始前,独自一人的、同舞团演员交谈的、同剧院工作人员相处的谢欣,试图以阿涅斯·瓦尔达《五至七时的克莱奥》的结构,还原下午一至三时的情景。那些交融着的名为“谢欣”的线索,也在细节中徐徐展开,不言自明。


下午一时

谢欣的背影很容易识别。远远看去,一道凌厉、挺拔的人影,黑色连身裙、黑色短靴,帽子紧贴头皮。这道人影,干脆地向前迈进。

《融》 进场排练的第三天, 她是首位到达的舞者。前一天,碰上难得的休息日,谢欣和谢欣舞蹈剧场却是在影棚度过的,白日忙媒体拍摄,夜幕降临,又辗转至个人品牌VANGUARD BODY的新品拍摄现场。凌晨1点半,所有工作结束,谢欣才得闲做当日的安排,微信群传来消息:下午1点可以做访问。

面对面坐定, 谢欣脱下短靴, 从包里掏出折叠规整的运动衣物, 不响地更换, 打算为稍后的排练作热身。这期间,对话没有终止,惺忪平常的换衣、拉伸,如同吃饭和喝水,不会干扰她的思绪。她的身体里好像有两个甚至多个系统同时运作。访问中段,谢欣舞蹈剧场的舞蹈演员们逐一到达, 谢欣几乎是瞬时切换到 “招呼” 模式的 — “来了。” 但转头,她又以同样平静的声调,回到我们探讨的话题上 ——自然是正在排演的 《融》 。

作品被定性为 “艺术现场” , 由国际编舞家沈伟创作,在我们交谈之处,新开幕的西岸穹顶艺术中心首演。作为对于全新艺术形式的探索,舞蹈与绘画、摄影、文字、装 置、 影像、 声音等相结合, 剧场也不设界线, 舞者起舞时,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可以穿行其间,甚至可以与之互动,达成 “浸入式” 的效果。

对大多数舞者而言,近距离是一次脱离舞台的挑战,它象征着亲密感, “肢体、眼神的细节可以被观众的眼睛直接捕捉” ,同时意味着不可控。“其实舞者的每一秒都是不可控的” ,谢欣认为,身为舞者,需要去尊重直觉,尊重不可控的每一秒中个人的变化。

带领舞团参与《融》之前,谢欣交待舞蹈剧场的演员们:面对这个项目,我们既是一个集体,又不是一个集体。舞团成员们朝夕相处,难免产生惯性,但谢欣希望,“多去和舞团外的演员们搭档,去认识新的朋友,演出时主动支持他人。”而这也是《融》,融为一体,作品名的本质,“每个人的来处不同,却因为一件事情彼此支持,互相懂得。”

她也有些对自己的交待。比 如, 把 “谢欣” 先丢到一边,不要太注重成长,又比如,不要去在乎过程中自己是不是做得更好, “就是特别简单地吸收,再慢慢地整理,让沈伟老师的想法真正进入到我的身体。” 舞者通常有个人化的运动模式、肢体习惯,出自本能,和编舞家的磨合便是对于本能的打破,对于新秩序的接纳 —这同样发生于谢欣同其他编舞家的每一次合作。

在谢欣眼中,沈伟是极其儒雅、简单的人,自在且随心,不为任何人而做一件事情, 也不吝啬分享自己视作珍宝的道理, 那 些 “每一年、 每个阶段思考后所留下的智慧” , 他常在排练时提及。《融》 运用 《易经》 的知识创作, 呈现出 “外圆内方” 的形态:穹顶的圆顶为圆,舞者的方形空间为方,圆代表乾,方代表坤,乾为天,坤为地,64个展位则是64卦,象征万物。

这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让谢欣隐隐感觉, “一个走得越远的人,他会越认识自己是谁,自己的家长什么样子,自己成长的背景到底带来了怎样的唯一性。” 而与此同时, “你的眼界开了,你才会知道自己到底从哪来。因为你对所有的东西会有分辨和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午二时十分

舞者们陆续到达。都是 《舞蹈风暴》 的熟面孔。

负责后台管理的工作人员见舞者到齐,带领大家参观新落成的西岸穹顶艺术中心。舞台仍在搭建,64卦铺陈在地,透明的方形空间也未成型。圆形穹顶透出日光,午后太阳直射之下,室内如温室。绕场走一圈,注意事项、后台须知悉数告知, 演出服装也发放至舞者手中, 长达30分钟的讲解, 谢欣 “隐身” 在穿拖鞋、 毛线袜、 运动束脚裤的舞者群里,不时听见她低沉却有力的声音,一句作为回应的 “好嘞” 。没有怠慢。

她依然如往常那般工作, 照应舞团的演员 —即使拿到《舞蹈风暴2》 冠军后, “明星舞者” 就成了谢欣的前缀。“明星两个字,和我怎样面对工作、面对舞者,不相关。自信同时谦卑,两件事一点都不矛盾。” 谢欣说。

问题是,舞者因为综艺节目进入大众视野,又是否会被潜在的目光所裹挟?

“被大家关注也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因为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当你已经得到这些,不妨用它给你带来的东西去做之前想做的事情。这件事情带来的新机会,需要珍惜,那也不是谁都可以拥有的。” 名气的好与坏, 上节目之前,谢欣已经考虑清楚 —会选择参加节目,就代表她愿意接受到来的一切。

其中之一, 也包括堪称 “疯狂” 的工作邀约。谢欣曾在微博记录,四月中,她和舞团已经完成在全国各地的21场现代舞表演, 《大饭店》、《九重奏》、《一撇一捺》的巡演, 《熵》 复排、 演出, 而如今的 《融》 , 总计十场,占据掉现阶段所有的时间。她一刻不停地起舞,个人品牌和舞团教育工作坊也需要顾及。

“当我同时在做四份工作,生活里也有很多的人和事需要照顾的时候,我并没有把它们当作负担,才会让这几件事情可以循环。比如我现在是舞者,我就认真去排练,去完成演出,比如我现在接受采访,我没有用套路回答,而是又一次梳理自己的想法,启发自己对于问题的思考,那么我就是在收获。这些工作结束之后,当我要去做服装,或者去教课,上一份工作获得的能量就可以传递给下一份。”

自创服装品牌的琐碎,正是如此吞下的。《融》 的演出服装由 VANGUARD BODY提 供, 她懂面料, 有合作的工厂,想着尽一己之力,帮了忙。发放到舞者手里的,是包装完备的信封一般的纸袋,谢欣念着舞者的名字,向每个人细心嘱托衣服的使用方法:纸袋里有三套相同的衣物,表演持续10天,一套被喷漆喷得无法再穿时,就换一套新的。

大多人初识谢欣, 以为她是艺术家个性, 清高、 孤僻,难以接近, 但她自认 “做事冷静、 理性” , 和他人相处时却 “极尽轻松、 简单, 甚至柔软” 。舞团的成员依赖她, 其他现代舞者也常向她寻求建议。“欣哥” 这个称呼,听起来中性,具有力量感和掌控力,但谢欣清楚,自己有着作为女性创作者的独特视角。

“女性编舞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感知能力,可以让作品有更打动人的那股力量。” 谢欣说, “我总觉得,女人的能量是无穷尽的。”

下午二时四十分

舞者们前去试衣。我们终于能坐下,谈谈谢欣,和谢欣的舞蹈了。

经过不停顿的热身,此刻,谢欣的身体完全延展开来,谈话时,她不时拿脊背和脖颈画出一个巨大的圆形。身体像一只优雅的画笔。

谢欣曾被一则评价触动,当时她在英国排练,前来看舞的人反馈:谢欣的舞蹈不是一个动作加一个动作的罗列和拼凑, 而是从身体里面最自然、 同时又有能量地流淌出来的,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人最质朴、最原始的共振。她也因此被称作 “身体和内心、大脑同步的舞者和编舞家” 。

什么是谢欣的舞蹈?这个问题放到今时今日,又有了不同的答案。

“现在,我不想要去告诉任何人 ‘谢欣’ 的舞蹈是什么,因为大家都能看见。你觉得是什么,就用你的形容词告诉我,这样子会更真实。” 谢欣觉得,审美是流动的,随着不断深入面对自己、挖掘自我、了解自身,与生活中种种事件的相遇,直觉会发生改变。那么,问题的答案,永远在 “进行时” 。

什么不是谢欣的舞蹈?这个问题,似乎可以被更清晰地解答。

“无病呻吟、顾影自怜,没有任何思考和感知,那不会是谢欣。”

一直以来,谢欣的编创都是对其 “感受和思考” 的呈现,出国游学、创立舞团、结婚、怀孕生女,她在自然到来的生命事件面前自我探究、自我发问,掘地三尺寻求答案,而后生发创作的动能。她认为, “当代艺术的创作者一定得主观。如果没有主观的思考和自我逻辑的建立,作品也没有分享的必要。人就是艺术的核心。”

大多数人通过客观规则认知世界,艺术家所做的,是从客观事物中寻到主观视角。桌上的一杯咖啡,有人看到线条,有人看到材质,有人看到层次,有人琢磨设计,现代舞者,又或者谢欣本人,面对这杯咖啡,则是选择体验、喝下,建立与它的关系,再以自我逻辑最终呈现体验 —“而这就是作品。咖啡不单是咖啡,它有了人的思考和呈现。”

这些思考也在不断生长。作品发生的阶段, 思考是鲜活的、 滚烫的、 有生命力的, 回过头来, 远距离观看, 当时的认知又有所更新,那么,作品原本的样子会被保留下来,仅在细节作出微小的调整。也是这样回望的过程中,谢欣确定自己想要 “回归简单” 。她已经跨越追求技术的阶段,不需要再去讨掌声,赢喝彩。

你总能从谢欣身上看到一种属于舞者的生命力,那些原始的激情,与他人无关的本能,让她的表达得到延展,也得到立体的看见。近年来,现代舞作为一种当代艺术形式,正在被时装行业所青睐,Dries van Noten、Hermès、Marc Jacobs、Marni, 都曾以现代舞作为时装展示形式。谢欣和谢欣舞蹈剧场也合作过 Saint Laurent、XUZHI。

“我觉得,大家会选择现代舞是因为它的包容性。现代舞的创作没有那么多风格的限制,是一种对可能性的打开。”

或者说,现代舞像是时代的产物,无须背负历史的重担,也没有芭蕾、拉丁、民族舞等舞种约定俗成的审美限制,它是巨大的可持续的不断更新的对于身体的探索。每个现代舞者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思考,拥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这是追求 “个人化” 的时代造就的景象。

一位合作的摄影师告诉谢欣,拍摄舞者非常有趣, “因为舞者的身体是活的。” 一切都是此刻的发生,无法被复制。谢欣的每一刻也是活的,这是她作为现代舞者的必然。

身体的活,仅是浅层。她从未停止过自我发问,沉浸于寻找答案的乐趣之中。有时候,答案会很快觅得,有时候,也需要时间等待,等内心的声音穿过浓重的黑暗,才能抵达耳畔。是迷茫,是周折,但周折的寻觅,寻觅的过程,过程中感受的丰富, 让谢欣 “活” 着, 身体和思想都只在此处,只在当下的此刻。

编辑—马晓晗Lesley

采访、撰文 —LEANDRA

供图—谢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