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了解了猫狗的耐力差异后,就觉得“招猫逗狗”这词儿特别传神。

“招猫”凸显出人单方面努力招引猫而猫不为所动的样子,“逗狗”则刻画出人与狗互相逗趣的画面场景……再次感叹汉语的博大精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招猫不得,逗狗有效”,其实是猫狗这两种动物“骨子里”的特质所决定的。

更具体来说,是二者的耐力差异所致。

作为猫科动物的一员,猫和老虎、狮子、猎豹等家族成员一样,在长距离追逐时并无优势,爆发力才是它们长久以来赖以生存的技能。

我们拿时速可达110公里的猎豹举例,猎豹是猫科动物乃至动物界公认的速度之王,它启动后两秒,速度就已经能够达到每小时70公里了,每一步踏出去都是7米开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就在这短短的两秒内,猎豹的身体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它们的呼吸会从每分钟60次快速上升到每分钟150次,热量不断在体内囤积,由于无法迅速散热,猎豹的体温也会迅速上升,而当它们的速度达到极限时,其体温就已高达40摄氏度了。

一旦到达这个临界值,猎豹就不再奔跑,因为再跑下去,身体就完全超负荷了。

用一句话来形容猎豹的奔袭,那便是10秒钟、300米,有速度、没耐力。

再来看狗,既然前面用猫科动物中速度最快的猎豹举例,那我们就用犬科动物中耐力数一数二的狼与之相较。

狼的速度并不如猎豹那样出彩,而是“平平无奇”的每小时60公里,但是为了追逐猎物,它们能够跟随着猎物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奔跑20公里,如果是慢跑的话,狼的耐力也足够支撑它们跑上80公里,耐力配合着时刻昂扬的斗志,被狼盯上的猎物,大多难逃一劫。

退一步讲,1万多年前,驯化而来的狗跟随着耐力极佳的人类狩猎,没点儿耐力也是不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从猫科动物和犬科动物大家庭来看,猫狗在耐力上就已经有很大差异了。

有人可能会问,耐力不是可以锻炼的吗?这个问题的答案还真得因“物”而异,人和狗确实都能通过锻炼增强耐力,但是猫不行。

猫狗的肌肉构成有明显差异,健身的朋友应该多少都了解白肌和红肌,简单说,白肌比例高,爆发力强而耐力差,红肌比例高,爆发力差而耐力强。

其实只需要回想一下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以及白肉的鱼和红肉的鱼,就能帮助我们理解红肌和白肌了。

如上图所示,左边的是金枪鱼寿司,右边的是比目鱼寿司,很明显,前者是红肉鱼,后者是白肉鱼,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是因为生活习性不同导致了它们体内的肌肉组成有异。

像金枪鱼那样的红肉鱼,通常都始终保持群体游动状态,耐力极佳。

尤其是金枪鱼,它们需要通过游动让水流进入鱼鳃,由此获得氧气,所以其体内红肌的比例极高。

而像拥有白肉的比目鱼,属于“劳逸结合型”的猎食者,它们经常处于“躺平”状态,生活在水底的泥沙中。

但身为凶猛的肉食鱼,比目鱼非常擅长迅猛出击和偷袭,完全依靠速度取胜,所以其体内白肌的比例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应到长跑和短跑运动员身上,虽然我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他们体内肌肉的组成,但可以肯定的是,博尔特体内白肌的比例肯定高于任何一位马拉松冠军,而马拉松冠军体内红肌的比例也会高于博尔特。

对于人类来说,白肌和红肌的比例一部分源自基因遗传,也能够通过针对性的锻炼进行一定改变。

最后回到猫身上,猫捕捉猎物靠的是爆发力,它们的肌肉构成中,白肌的含量极高,所以在家里,猫可以一跃到书柜之上,也能一溜烟钻到角落里,但是要让它们一直保持狗那样的热情是不可能的。

猫往往会像狂奔了10秒后的猎豹一样,在一次发力之后选择休息,任谁也改变不了。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人能带着狗跑马拉松,却从没见过、听过谁带着猫跑马拉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