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脊椎动物·白颊长臂猿

Nomascus leucogenys

白颊长臂猿,隶属于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长臂猿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国内曾经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目前野外几难见到。照片摄于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

白颊长臂猿雄猿有点酷,通体漆黑,唯一捧“大胡子”是白色,平添了几分沧桑。雌猿通体黄褐色,头顶一块呈棕黑色。白颊长臂猿体型较小,成年后体长通常为50-60厘米,体重6公斤左右。

它们白天活动觅食,以多种热带型野果、嫩树叶、花苞、树芽等为主要食物,也吃昆虫、小鸟。它们奉行“一夫一妻制”,性格温和,很少争斗。一到晚上,就会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树木顶端休息。

在中国境内,仅云南南部少数几个地方曾经记录到白颊长臂猿的行踪,其中西双版纳的勐腊便是白颊长臂猿曾经的故乡。据记录,上世纪60年代,勐腊县就五六百只白颊长臂猿,城中每天清晨都能听到短促的猿啼。

遗憾的是,自70年代起,白颊长臂猿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如今难以见到野生种群。曾经常常响彻勐腊的猿啼声,已成回忆。

照片中的白颊长臂猿名叫缘缘,于2018年被解救至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那时候还是婴儿期,还在吃奶。”在该公园做森林体验师的阿福见证了缘缘的成长。

“除非受伤,我们几乎不会干预它。”阿福说,缘缘以及另几只被救助的白颊长臂猿,依旧保持了野性,“它们都是清晨叫,下午不会叫,除非变天要下雨。”阿福说,白颊长臂猿好像活动的天气预报,只要天气变化,就会长鸣,“那种啼叫,有一种悲怆感。”

领地意识,深深地刻在了它们的基因中。“缘缘的活动范围差不多有5平方公里,另一只年长的白颊长臂猿活动范围有10平方公里。”阿福说,几只白颊长臂猿之间时常争抢地盘,彼此争斗过程中甚至会受伤。

尽管公园已经尽量少地干预白颊长臂猿,但它们身上的一些野性依然消失了,“最明显的就是,野生白颊长臂猿非常警惕,一定不会接近人类,但缘缘它们会来和人交流,讨要食物和水,也会模仿人的行为,会撒娇照镜子。”

长臂猿是森林里的旗舰物种,是一个森林健康的标志,它们和猩猩家族一起组成类人猿,是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而目前全球19种长臂猿的境况都十分堪忧,在IUCN的红色名录上,有13种列为濒危,4种列为极危。

2002年,中国邮政发型了一套《长臂猿》邮票,旨在呼吁人们保护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就在其中。人们希望有朝一日,它们还能回到森林,人们还可以听到那清脆的猿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子涵,普洱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在《环球人文地理》《云南画报》等杂志期刊及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刊发;写作之余热爱摄影,用镜头记录人文风俗。

策划统筹 赵娟 连惠玲

文字整理 连惠玲

海报设计 郑弼尹

》》戳图进入专题了解更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