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芒种过后,黑压压缀满枝头的桑葚就成熟了。在不养蚕的晋南地区,桑葚很少有成规模种植的,一般就是房前屋后场院坡上野生的几棵,桑葚树一般又长得极高,不会爬树的我只能靠朋友的大方“施舍”才能享用到这美味,在物资极度缺乏的童年,那酸酸甜甜的桑葚曾是深藏心底的美好回忆。

近年来,随着医药学研究的深入,人们知道了桑椹对肝肾亏虚引起的头晕眼花,耳鸣目涩,神经衰弱有疗效,特别平时容易失眠的人多吃些桑椹,可起到安神的作用,桑葚也作为一种大众水果登堂入室,深受大家的欢迎。

六一前去胶东出差,得知住地附近的小山下里有一个经营了20年的桑葚采摘园开园了,几个人儿时的记忆被勾起,一大早就直奔目的地。

桑葚园位于丘陵底部,从路人处打听到具体位置,一行人驱车先上后下,曲曲折折总算是来到了桑葚园。没想到还有比我们来的更早的,女主人郑大姐正在张罗着指挥倒车,给她们拿采摘用的家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介绍,这片园子有10多亩大,主人最开始先在此地养猪,苦于猪粪等排泄物的处理,干脆就将门口这10多亩地承包下来,经多方考察种上了桑葚,桑葚树管理粗放,喜有机肥,家里的猪粪以及冲猪舍的污水可以直接还田增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我们看到桑葚已经进入大面积成熟期,枝头密密麻麻布满了黑紫色的桑葚。树下落满了熟透的果实,看着真是可惜,郑大姐说,昨晚刮了一场大风,熟透的都刮掉了,没办法。

由于种植面积较大,桑葚又属于热手货,从开始采摘到下梢不过半个月时间,全家老小只有6口人,根本摘不过来,所以一直都是采取采摘的模式,这个园子开了20年了,当地人都知道。进入桑葚园,随手摘了一个放到嘴里,真甜,和小时候吃的不一个味。郑大姐说,现在人大不喜欢酸,这是个杂交品种,纯甜,越黑说明熟的越好,就越甜。你们往里走,里面的更大。每棵树口感不一样,尝一尝,喜欢哪个口味就摘那棵树上的,随便吃,摘了带走的5块钱一斤。我们随机找了几棵树试吃了一下,果然如此,就只选自己喜欢的口感去摘果子。

桑葚树挂果很早,有些很小的树也不甘落后,寥寥的几个枝条也缀满了果实。突然,在密集的桑葚园中,我们发现了不协调的一幕,有的树上本该黑紫色的果实膨大成灰白色,郑大姐说这样的树就别摘了,一会就砍掉了。果然,一会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手持电锯将树枝全部锯掉了,园子里已经散落了很多树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小伙子说,今年雨水太多,桑葚最怕潮湿,加上园子里种植密度大,不通风,就染上了这种白粉病,实际上是桑椹菌一种核病,而且是肥大性菌核病,感染果实后将本该黑紫色的果实膨大成灰白色,就不能吃了,害怕传染,锯下来的树枝要集中深埋,春季桑果开花时及时用杀菌药剂喷洒防治。这园子里两种树品种不同,抗病能力也不一样,幸好抗病能力差的树只有几棵。

看着掉了满地的桑葚,我们问小伙子为什么不摘了去集上批发,他苦笑了一下:哪有功夫摘,这片桑葚园往年能结4万多斤,落到地上有的2万多斤,采摘卖掉2万多斤,5、6元一斤,浪费一半还能卖10来万,还算是很可观的。

看着这满园的桑葚和稀落的采摘人,我问,就这速度能卖这么多,郑大姐叹了后气说,你们是外地人不知道,今年桑葚熟的早了一个星期,再加上不知道怎么传出去说是这里的桑葚树长病了,来采摘的人就少了,往年来采摘的车都放不开,一家人从早忙到晚都吃上饭,种了这么多年,今年是行情最差的一年,连人工费都不够。你们也看到了,根本不打药,长病的树直接就锯成光头拖出去了,哎,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呀。

不过说实话,这桑葚确实不好摘,看好的熟透了,一碰就掉,干脆摇摇树枝用盆接,用了各种办法,我们几个人个把小时才摘了6、7斤,加上还吃了不少,总共才花了30块钱,想想农民真是不容易,从春天忙活到现在,眼看着满树的果实不能变现真是让人心疼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建议她降低一下种植密度,桑葚树长太大了,很多够不着的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它浪费了。郑大姐说每年都修剪树枝,可能是这地里的肥料太足了,长太快,今天砍掉的树枝明年就能长出了,一点不耽误挂果。你们也发现了,这园里的地很疏松,那是因为家里的猪粪都下上了,全都是有机肥,看来这肥料多了也是愁事,不下地里怎么处理呢,真是左右为难。各位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帮郑大姐出出主意。

今天的采摘,还有个意外收获:光顾采摘了,出来才发现小编的白色旅游鞋的鞋底都被掉在底下的桑葚染成了紫色,还担心被天然色素浸染洗不出来,回到酒店用刷子蘸上水轻轻一刷就掉下来了,看来桑葚的色素是溶于水的,大家去采摘碰到这种情况就不用紧张了。

小编的老家晋南不是桑葚主产区,不知道桑葚树会长这么严重的病。种植不易,果农们只有科学种植和积极防治才能及时预防病害的发生。你们见过桑葚发生这种病害吗?如果有什么好防治方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看更多百姓图片故事请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