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历史的风云中走来,带来满身泥泞,却因而成为了新中国的脊梁,邓小平,就是其中一位。

作为领导人,很多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好奇,甚至包括他的一日三餐,饮食习惯,有人认为,邓小平已经是一个这样大的干部了,那么他的工作餐一定是非常讲究的,不仅有专人烹饪,而且一定种类繁多,食材名贵。

然而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在很多历史资料中都有所记载,邓小平的工作餐非常简朴,甚至比很多普通人吃得还要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西红柿炒鸡蛋就非常不错”

1975年,再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邓小平出席了某高级干部会议,作为东山再起的革命元老,负责此次会议后勤安排的工作人员一度非常紧张,他既了解邓小平一贯勤俭节约的朴素精神,但是又考虑到此次会议的特殊性。

因而在与会人员的工作餐安排上非常苦恼,而这件事不知如何传到了邓小平的耳中,他特地安排了自己身边的警务人员找到了后勤负责人,随即表达了一切从简的想法。除此之外,借由这件小事,邓小平还在这次会议上再次强调了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殊化的要求。

彼时,党内官僚作风兴起,部分地区的领导干部在走访时经常大吃大喝,这样不仅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为当地干部和人民造成了负担,因而,邓小平还着重提到,在调查研究时,工作餐的标准尽量简单。

他在会上还举例“西红柿炒鸡蛋就是非常不错的工作餐了。”

这一席话让与会人员深受触动,会议结束之后,邓小平还带领大家一起吃了中央安排的工作餐,每个人一份米饭,一点西红柿炒鸡蛋,一点小葱拌豆腐,还有一碗冬瓜汤,邓小平带头将工作餐吃得一干二净,其他领导干部也纷纷效仿。

这次会议之后,邓小平同志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更加深入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列车上的工作餐

经常需要出差的人或许最头疼的就是在列车上的吃饭问题,因为客观原因,火车上的餐食一般都是提前做好,再进行保存出售的,因而口感较现做的多少差了一点,因而在如今的网络上,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吐槽火车餐和飞机餐的不好吃。

而邓小平作为一位常年需要在各地奔走的领导人,可以说,他乘坐列车的次数也是非常之多的,那么,邓小平在列车上的工作餐又是什么样呢?

根据当年邓小平乘坐的专列上的工作人员回忆,邓小平搭乘列车期间,无论是一日三餐还是其他习惯方面都非常平易近人。

在收到工作通知之前,列车长还专门派人征询过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希望能了解到邓小平对于工作餐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亦或者有没有什么忌口的东西,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样一位大领导,在饮食方面却丝毫没有什么要求。

唯一的要求不过是“尽量简单,家常菜就好了”。

因此,在邓小平乘坐列车期间,早上一般吃的就是豆浆油条,中午则是大米饭配西红柿炒鸡蛋,或者炒小青菜,砂锅豆腐等类似的家常菜,有时候吃不完,邓小平还不允许浪费,让工作人员收拾起来,晚上热一热再吃。

谁知邓小平一看,便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他让警卫员将厨师长叫了过来,语重心长地给他讲述了自己之前的革命故事。

邓小平说:“我们那个时候,水草,树根,真的什么都吃过,我知道你们怕我吃不好,但是在我眼里,这些家常菜比什么都好,以后我没吃完的,千万不能浪费。”厨师长听到这一席话,顿时心中感慨万千,而这件事也一度在列车上广为流传起来。

邓小平:以简单为主,但是最爱吃家乡菜

尽管邓小平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对饮食并不挑剔,但是作为一个地道的四川人,他在日常的生活中,最爱吃的还是重口味的家乡菜。

1975年邓小平复出之后,中央委派管建平负责邓小平及其家人的一日三餐,根据管建平回忆,当时邓小平家中祖孙三代,十几口人,但是邓小平给管建平的要求还是四菜一汤,不能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在闲暇无事的时候,管建平会为邓小平额外准备一个小拼盘,里面放着一些简单的下酒菜,但这样的情形也是极少数的。

管建平说,邓小平同志尤其喜欢吃辣,几乎什么菜都喜欢放一些辣椒,他平时最爱吃的几乎都是家乡菜,例如麻婆豆腐,水煮肉片这样地道的川菜。

当然,除了川菜,淮扬菜中的大煮干丝和红烧狮子头也深受邓小平青睐,而这两道菜也是邓小平喜欢的少数几道不放辣椒的菜品。

邓小平曾经对管建平说过:“川菜的辣,淮扬菜的淡都是它们的特色,我喜欢吃辣,但是吃淮扬菜的时候不能放,不然就是川不川,扬不扬了。”

因而,在中南海的时候,邓小平的一日三餐几乎就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早餐的时候吃的是豆浆油条,馒头稀饭,午餐和晚餐一般都是四菜一汤,少数时候,厨师会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和邓小平的胃口换做一些面条水饺之类的主食。

如果非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由于工作原因,邓小平经常会熬夜工作,因而养成了吃宵夜的习惯。

但是为了不让管建平休息不好,他通常不会特地为宵夜将管建平叫醒,而是让身边负责值班的工作人员随便做点,有时候下一碗阳春面,有时候是一碗蛋花汤,因而,在管建平眼中,照顾邓小平的饮食是一件非常轻松的工作了。

从管建平的回忆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工作中的邓小平还是生活中的邓小平,似乎都和普通人并无什么区别,甚至,他更节约,更简朴,更知道粮食有多来之不易,一分一毫都不允许浪费。

邓小平带头吃“瓜菜代”

1961年,全国人民又迎来了新的粮食危机,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带头吃“瓜菜代”为的是剩下更多的粮食供国家渡过这次难关。

也许有人会好奇,“瓜菜代”是什么,当时,因为国内经济严重滞后,国内群众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为了填饱肚子,大家还是更多地种植红薯萝卜这样的粗粮或者可食用的瓜果,因而这类可以用来饱腹的食物也被称为“瓜菜代”。

但是邓小平所吃的“瓜菜代”还不仅如此,困难时期,他的饭桌上只有一盘绿油油的菜叶子,这是从当地河里捞出来的可食用的水草,说是可食用,其实只是无毒罢了,但是谁能想到,这一度是政治局常委邓小平饭桌上唯一的一道菜。

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为何在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后,邓小平的饮食习惯依然如此简朴的原因,只有真正挨过饿的人,才能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之古训。

事实上,不仅是邓小平,包括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等,他们在饮食上的习惯和要求几乎都是一致地简朴。

因为他们见证过中国最积弱的时代,也看到了无数底层人民连温饱都无法满足的样子,而他们终其一生所奋斗的,革命的,向往的目标不过是让所有中国人都能做到温饱无忧,为了尽早地走到这一天,他们倡导节约,呼吁简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最让人无能为力的,或许就是,如今的我们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旁观者,面对曾经落后的落后,衰败,曾经的饿殍遍地,尸横遍野,我们悲痛,我们不忍,但是我们无法改变,因为这一切对如今的我们来说,只是历史长河中早已过去的一幕。

我们伸出手,无法扶起任何一个倒在那个时代的人,我们可以回望,却无法参与。

但是毛主席不一样,周总理不一样,邓小平不一样,他们是见证者,因而他们对珍惜二字有着比我们更深刻的理解,邓小平为何在饮食上要求尽量简朴简单,是因为他不重口腹之欲吗,非也,是因为他明白,他既是一个普通人,又不是一个普通人。

普通人的身份让他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利,不是普通人的身份又让他必须承担起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重任。只有让他成为一个标杆,才能让无数未曾挨过饿的中国人民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