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朋友发来问题:你是否提倡将古典诗词写作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为什么?

本人觉得这个观点不值得提倡。

虽然我是诗词号,以赏析诗词和格律讲解为主要内容,以推动诗词的普及为日常操作——但并没有提高到背负复兴民族文化的高度,我只是打心里喜欢。

因为古诗读得越多,看当今诗坛乱象越多,就越清楚一点:古诗词的高峰期早就已经过去了,它已经成为了一部分人(像本人)精神领域的兴趣爱好,没有实用价值,成为了一种务虚——就好像书法一样,你把它当作艺术品看,还有些价值,但是你要是傻到以为没有书法,中华民族就不能复兴,那真的是环保小姑娘来了也救不了你。

诗词、书法这一类从国人生活发端的艺术行为,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只能存在于博物馆中,老古董心中,半懂不懂的新诗人、书法爱好者口中,闪着耀眼的昨日光环,却对今人的生活起不了多大作用,仅仅是点缀生活。

而正是这一点点缀生活,也被很多投机取巧之徒借机大闹天宫——君不见丑书大师横行华夏?君不见诗王、诗皇乱喙平台?

为什么官方、教育机构不出来引导正确走向,为什么只是一些快被取缔的书协、诗协出来指点江山?

因为在对国家实力心有戚戚、真正为中华复兴努力的人心中,这类奇技既无法引导科技发展,也无法激活经济实力,更无法左右意识民心,所以就任由你们百花齐放吧——连管理的精力都不想浪费。

因为无用,所以没有有效管理,因为没有真正的引导,所以那些霸占着话语权的人,以为自己是高手的人,打造了圈子的人,为了这些被时代抛弃的玩意,形成了一个自说自话的利益闭环。外人攻不进去,自己在内部腐朽。你看看那些什么协会,什么刊物,被老百姓骂成什么样子,却依旧岿然不动,自我感觉良好?

所以,你想将这些旧时代曾经辉煌的东西,再一次通过教育模式来强推给下一代,注定是要失败的。年轻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绝大部分人已经通过网络睁开眼看世界,意识方面不谈,即便在生活技巧、文化艺术、素质修养、未来走向,现在年轻人的想法已经和老一班子完全不同。你看看有能力的年轻人,有几个对传统的那些东西感兴趣呢?

不是传统的东西(诗词、书法)不好,而是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时代。

我们常说,老人要有老人的觉悟。那么这些已经过时的毛笔字、古诗词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觉悟呢?毛主席也曾经说过,年轻人不要学旧体诗。

一种文艺方向,自然有它的受众。诗词、书法大都是中年以上的人,有了平和的心境,有了足够的时间和金钱以及闲心,并且也无法再玩年轻人的那一套,在这种情况下,才会逐渐将兴趣爱好转到这些传统的“慢”玩意中来。

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东西,不能借文化归来大旗,强行逆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人最看重什么?选择的自由。其实现阶段的国家中小学教材就很好,基础知识一字排开,文化传统比重也不小,不强行让你必须学什么,而是让你自己选择写什么。

国家的教育是为什么?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是干什么?是为了建设国家。诗词作为文科中古文方面的一小分类,除了考古之外,在当今社会,为国家、为人民,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文艺当然有精神引导作用,但即便如此,诗歌中的当代诗又好懂,又好写,只有押韵、节奏感,完全能起到现代人的精神发散与共鸣功用——为什么还要去写难写,就算写出来,大部分老百姓还看不懂的文言文旧体诗?

个人的精神爱好当然是可以的,你看如果你喜欢飙车,那是不是要把驾驶证学习放入中小学教育?你喜欢钓鱼,是不是要在中小学里开钓鱼课?

你喜欢古诗词,就要把诗词写作课纳入中小学教育?

这不是开玩笑嘛。即使诗词是我们伟大的传统文化,那又如何?我们喜欢古诗词,那就默默地守护、传承,在日益丰富的文化系统中尽自己的力量让它活得久一些,但是也要认清楚形势和处境,在小朋友们思想没有完全成熟之前,最好不要过多地沉迷于务虚的文艺创作——这就是毛主席说过的,年轻人不要学旧体诗。

真正爱好传统诗词的人,想推动传统诗词的人,不会寄希望于教育部门的强令执行。这又不是扫盲必备,教育部门也不会这么缺脑子,将已经消失了社会公用的技能、知识纳入小孩子们宝贵的学习时间。

教材可不是不关注传统文化,文言文、诗词在语文中比重是高的。因为学习诗词,是有利于民族自信心和发现中文美感的。

但是民族自信心和文字美感,终归还是不能解决国家建设和个人吃饭的问题。

所以古诗词创作这等高级排遣,得吃饱了饭再说,小学生学了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