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端午节的民俗是吃包子。在电视普及之前,老一辈的人们,并不曾知道外面有吃粽子和划龙舟的民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家也能产出制作粽子的原材料。但为何却要在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一个谜,大家都不知道答案,我也是。

老家的人,祖上都是清朝时由湖北迁来,而湖北,是楚国故土的核心地带。我们村里,姓屈的人为数不少,不知道他们在战国时的祖先和楚国的屈原有没有关系。但想必大家刚迁来四川时,也都是吃粽子。

为何后来改了呢?我估计,或许是因为老家地处南北地理分界线稍南处,小麦和水稻都有出产。而制作粽子的糯米,因没有主粮的性质,所以人们不愿种植。

以前的农村,也是寸土寸金。山里地少,水田就更少了,糯米产量比不过水稻,口味也不讨所有人的喜。纵使喜欢吃糯米的人,也只能将其当做小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种糯米没有性价比。所以一来二去,大家就抛弃了糯米,只剩下少量有闲田的人家,还在种它。

又因制作包子的流程,也远比做粽子方便简单。农历五月正是大巴山里的农忙时节,人们没有空闲时间去交换糯米,也没有时间做粽子。可能某一年的端午节,一个聪明的农妇看着陶缸里的面粉突发奇想,于是用包子代替了粽子,最后口耳相传,成了大山里的新民俗。

当然,这个猜测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又是否直接导致了老家人在端午节改吃包子,还请读者朋友们自己思考。

小时候的包子,以芽菜馅为最多。村里家家户户都做芽菜,将青菜串起来,挂在藤条上晒干和风干,再抹上盐巴、辣椒粉等各种调料,放进腌菜缸里腌制一段时间,芽菜就做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城里人都喜欢吃芽菜馅的包子,但我们小时候,却很讨厌它们,因为我们平时吃了太多的芽菜。这实在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芽菜作为腌菜,可以长期储存,炒成下饭菜也很方便,因而非常适合农村。这是除豆瓣酱外,村里人吃得最多的菜。

端午节时,家家户户的包子,也属芽菜馅为最多,其次就是白糖馅和腊肉馅了。鲜肉馅是断不可能有的。鲜肉,只能用来和青椒一起爆炒。把它做成包子是暴殄天物,这是村里女性们心照不宣且为数不多的共识之一。大家可能理解不了青椒肉丝对我们村里小孩的含义,我想,这应该是超过了同时代肯德基对城里孩子的含义。青椒肉丝在大铁锅里用柴火爆炒出来的味道,我无法言说。

糖包子就是白糖馅的包子,除了白糖,什么都没有。大家对糖包子的讨厌程度,普遍要高于芽菜包子。白糖在蒸笼里的高温下会融化成糖心。咬一口,是面,再咬一口,就是甜面了。那种甜味,不是纯粹的,是混合着发酵面粉的奇怪味道,甚而有一种涩感,很难让人喜欢起来。我妈妈是厨艺高手,但我必须承认,我不喜欢她做的糖包子。别人的,我就更不喜欢了。

腊肉包子最受欢迎,也是大家心中真正的美味。我的读者朋友们,再多的空洞描述,都比不过真实的事件,所以我必须得举例子来证明这一点。

小时候,院子里人多、小孩多,而美味却很匮乏。所以很多家庭做美食时,都把门窗关起来,自己在家悄悄做、悄悄吃,你断不可能通过烟囱来判断是否是美食,万一是猪食呢?关上门才能做的事情也有很多,万一是在家看电视呢?你可别讶异,许多人都喜欢去别人家看电视,这样电费就省了很多,因此后来很多家庭都是关上门窗看电视了。

我曾在一个大白天去找我的玩伴,在她家外面吼了大半天,也没人应。门没有上锁,那就是从里面锁上了,于是我推开了窗户,却看得两个大人和两个小孩,嘴里都塞着腊肉馅香味的包子。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疑惑、震惊和窘迫,他们瞪大了眼睛,直盯盯地看着我。我只好落荒而逃。

又有一次,我们院子里五六个小孩结伴去学校。上一段提到的那个玩伴,却一直在后面慢慢地走,她似乎是在藏着掖着什么。在走了一半路程时,我猛一回头,却看见她拿了一个肉包子在啃。她见状赶紧又把手背在身后了,只剩了上下蠕动的嘴巴还能证明她在吃包子。

不过这些事,我们都不觉得奇怪,因为大家都或多或少地做过,只是方法不一样,只是我们的藏术更高,没被发现而已。

现在,物质生活好了很多,村子里的人,在分享食物这方面,也大方了起来。不过,不愿意分享电视画面的内在逻辑和精神,还是存在。只是,电视换成了别的东西。比如,嚼空话嘲讽某家一个985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白读书了,不去端铁饭碗,居然搞起了自媒体,靠写文章过活。

很多年来,我们都是吃包子过端午节。直到我去县城里读初一时,才第一次吃到粽子。彼时,我看到校门口一个小推车上摆满了粽子,粽子旁边是一大盘白糖。我很想买,但我对粽子没什么概念,害怕价格太高。所以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向同学打听到价格后,才去买了粽子。1.5元一个,我给了钱,接过了粽子,又学着大家的做法,去掉粽子外衣后在白糖上滚了一圈。

那是2006年的春天,还没到端午节,坦白说,第一次吃到粽子时,第一口下去,我就对它的味道很是失望。

于是,端午节吃包子不吃粽子的习俗,就被我保留了下来,并延续至今。大家关于粽子的咸甜之争,我都是当戏看。

现在我不仅不喜欢吃粽子,也对粽子背后的历史故事不感兴趣。坦白说,我不喜欢屈原。论爱国诗人,我只喜欢杜甫。因为杜甫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又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还说“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杜甫是真正的、赤诚的爱国诗人,因为他爱民。屈原比不上他。

我在成都,常常从杜甫草堂前路过,但我没有进去过。因为我知道,草堂并不是1200多年前的那个“卷我屋上三重茅”的茅草棚了,我也不必通过一个旅游景点去追寻他的足迹。

最后,祝我的读者朋友们端午节快乐,祝你们的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你们海纳百川。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