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漯河“麦收大片” 范子恒 摄

火红的六月,金灿灿的收获。这两天,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繁城回族镇尼庄村种粮大户王武闯心里乐开了花:1600多亩优质小麦已卖出去800吨,有的以每斤1.32元的价钱卖给了面粉厂,有的以每斤1.36元的价钱被种子公司回收。“今年种的‘新麦26’是优质强筋麦,抗病能力强,加工的面粉稳定性强,做出的面条筋道有嚼头。”2021年6月8日,和优质小麦打交道13年的王武闯告诉记者,2021年他的优质小麦亩产1200斤,现在仓库里还剩150多吨,很快也要卖给面粉厂。

王武闯是一个缩影。在漯河,食品产业倒逼农业供给侧改革,使传统农业实现了结构优化。一组数据可见一斑:漯河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2016年为41.3万亩,2017年为75.6万亩,2018年为101.99万亩,2019年为109.97万亩,2020年为119.36万亩(占总种植面积235.44万亩的50.7%)。

近年来,漯河市依托龙头企业成立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步伐。位于漯河市郾城区的河南雪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综合服务中心,6座烘干塔正在建设,旁边的3个容量为3000吨的立筒仓已储存了不少小麦。“今年与周边小麦种植大户签订优质小麦订单,既保证农户优质麦卖个好价钱,又让公司拥有了优质粮食原料,降低了采购成本。”河南雪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庆生告诉记者。

目前,漯河市已建成中粮、雪健、南街村、舞莲等8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员包括82家种植合作社、11家粮食收储企业、8家粮食加工企业、32家食品生产企业和16家农业综合服务企业。

除了龙头企业带动外,市场需求也促使种植结构悄然发生变化。6月8日,漯河市舞阳县太尉镇东王村联兴花生种植合作社里,成包的优质花生种子正被工人卸下。“小麦刚收完,这两天公司正给农户派送花生种子。这个优质品种是‘宛花308’,主要用来榨油。”合作社负责人关伟强告诉记者,合作社的花生供不应求,合作社以“公司+农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今年的花生种植面积达到两万多亩,带动周边一万多户农民加入。

“这两年,优质玉米种植面积也在增长。”漯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科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漯河市优质玉米种植面积达104.6万亩,占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6.7%。

漯河在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结构调优、产品提质、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去年,漯河市土地集中型流转面积达147.5万亩,占比达58%。漯河市年均粮食产量为190万吨,加工转化600万吨,物流转运1000万吨以上。漯河市农民人均收入1.8万元,超出河南省省10个百分点。

来源:漯河日报

编 辑 | 魏 娟

审 校 | 张健雅

监 制 | 梁占杰 张志武

特别声明

未经许可请勿随意转载或摘编本公众号刊发的政务新闻,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