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梧古驿道桥头段位于怀集县西南部的桥头镇内,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正式发现并开始受到关注,今年上榜“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后,关注度得到了提升。现存驿道全长约10公里,在桥头镇境内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0个。从桥头镇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及这些文物类型可看出,昔日这条驿道沿线相对较为繁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鼎建岐岭路记碑“隐身”在山脚的杂草树木中。

桥头镇内曾设两铺

现在流传的铺、驿、店等地名,绝大部分与古代驿传紧密相关。我国自唐代开始有了日夜兼程的“急递铺”,专用于军邮。十里一铺,铺有铺长、铺兵。他们的任务是为来往官员提供茶水和歇脚场所,更重要的是为往来官员商贾提供安全保障。这些铺、驿、店的周边,人流货物往来较频繁,因此也是较为繁华的地方。

明、清两朝,各县有县际沟通的驿道。怀集县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明清时期,怀集县属广西管辖。据清同治《怀集县志》记载,怀集设9铺。在桥头镇境内有两铺,一是下埠铺,位于现在的桥头镇岩旺村一带。另一铺是旱迳铺,位于现在的桥头镇岑元村一带。

怀梧古驿道桥头段起点就是桥头镇岩旺村,终点位于桥头镇岑元村寻源谷,与封开县接壤。怀集县博物馆副馆长植中坚介绍,桥头镇毗邻两省(自治区)三县,古时候两地往来必经这里,是交通要道。这段古驿道就是连接桥头镇这两铺的道路。据当地居民相传,古时候这也是怀集通往梧州府的重要官驿邮路,但这一说法仍有待考证。

古驿道沿线现存的文物种类包括了桥梁、岩洞、古屋、私塾等等。从这些也可看出,这条驿道周边当时应是人口较为集中、相对较繁华的地方。

古石碑记载驿道重建情况

怀梧古驿道桥头段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岑元岭古屋、岩旺鼎建岐岭路记碑、岩旺莲花巷口石拱桥、徐丰石拱桥、岑元美目私塾等分布在岩旺村和岑元村,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已录入国家文物局系统。

植中坚及桥头镇文化站的负责人介绍,有文字遗存展现古驿道文化的文物,就是鼎建岐岭路记碑。该碑“隐身”在岩旺村委会旺口村岐岭山脚,用镰刀清除杂草树木后,人们才得见碑的真身。

这座碑为石灰岩石质,碑体为四方柱,碑顶有二层,形状像官帽,碑通高2.08米。碑身四面用阴文刻有文字,较为清晰一面刻有“鼎建岐岭路记”字样,另外两面刻有信士、善缘等文字,底座为四方形,有花纹图案。

植中坚介绍,碑文的内容大概是记载了在清雍正年间重建鼎建岐岭古道的缘由、捐款名单等。

石碑上的部分字已脱落或模糊。记者仔细查看,发现有碑文“今岐岭之路界两涸之间,通市廛之道,巉岩险阻”,筹资修建“使平一若坦夷之道狭者使广依然康庄之途。”而重修古道之举得到了众善信的支持,“不数月而厥事。”从这些记载中可看出,清雍正年间,这条驿道已经是通往集市的重要道路,因此才得到了众多“信士”“善缘”的热心支持。

通往石碑的道路部分路段仍是用鹅卵石、石块等铺就。植中坚等人介绍,这些就是古驿道的路面。可惜的是,沿路驿道几乎消失。石碑上的文字因风吹日晒雨淋也已部分脱落。因技术等问题,碑文也至今未拓片保存,这为详细研究这段古驿道的历史留下了遗憾。

寻源谷内修整后的古驿道。

寻源谷驿道已开发利用

现存约10公里长的古驿道,基本保存在岑元村寻源谷内。沿着“Z”形上山路来到刻着“寻源谷”三个大字的石碑旁,就看到了古石山门,山门后蜿蜒曲折的石道是古驿道的一部分。寻源谷开发后,考虑到游客安全等因素,景区对该段古驿道进行了重修。走在这段路上,颜色偏黄、凿痕明显的石块就是古驿道原来的铺路石。

古石山门较为狭窄,宽度仅约一米。植中坚介绍,古石山门在当时起到关隘的作用。“遇到强盗劫匪,将这里一封堵,就不容易被追上,还可以进行反击,相当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在寻源谷的山林间,因人迹罕至,较为完好地保存着近8公里长的古驿道。这段驿道两侧怪石嶙峋,路面较为崎岖。景区在开发时只进行了简单的除草等,尽量保留驿道原有面貌。

去年,景区推出了古驿道徒步越野活动,受到了游客欢迎。走访中,景区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今后的宣传推介中,与古驿道相关的活动也将是景区的一个特色。

植中坚希望,怀梧古驿道桥头段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可以对驿道全线进行较为全面详细的调查研究,充分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从而助力怀集、桥头镇更好地发展旅游产业。

▍ 来源:西江日报

▍报料客服:18026194511

▍免责声明:本文由怀集领域网发布,由于部分内容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领域君微信:huaijinet88,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敬请谅解,谢谢合作。

欢迎报料,采用有奖

怀集领域网,知怀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