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下高校毕业生做求职准备的有了一种新动向:男生身着名牌西装、皮鞋,女生也是名牌套装,甚至去做美容手术。搞一个如此“名牌包装”,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对此,一些毕业生认为,现在就业难,在招聘面试时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搞“名牌包装”也是迫不得已。不过,事实上,这一招在具体的应聘中并不是很灵验。
有一家著名公司招聘员工,当其中一名初试合格者在企业招待所住下后,想到第二天的面试就坐卧不安,就在房内来回踱步,当“服务员”在午夜敲他房间时,他还在苦苦思索明天该怎么办。结果,第二天一早这位应聘者就被告知落选了。他非常奇怪:面试还没有开始,怎么就叫我离去?招聘人员说,因为明天的面试,晚上都睡不着觉,这样的心理素质又怎么能承受得了大风大浪呢?
可见,许多用人单位看重的并不是应聘者外表的“名牌包装”,而是其包括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在内的整体素质。当然,对于外表,并不是一点也不须讲究,但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衣着整洁得体即可。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人的素质,特别是内在素质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求职面试是一种对应聘者综合素质的测试,通常讲,绝大多数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心理素质、知识面、技能、协调能力及吃苦精神等。因此,大学毕业生要找到一份好工作,要紧的是掌握真才实学,在提高内在素质上下功夫,千万不要舍本逐末,把心思花到金玉其外的“名牌包装”上。在大学期间夯实基础,学好知识,怀揣真才实学走上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不是华丽的自荐书,而是实实在在的有用之才。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比如热门专业毕业生过多,导致需求有结构性缺口;用人单位设置门槛过高,毕业生难以逾越等,但大学生是不是也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有些大学生自恃是“天之骄子”,求职时眼睛紧盯着体面、薪酬高的行业,缺乏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正确认识。用人单位需要大学生,但不需要那些报酬要求高、自身能力低、做事不踏实、对工作缺乏激情、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学生。求职是个人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不可能让社会来适应你。既然现代社会需要有知识、有能力、有激情、有道德的大学生,那大学生们就应该适应社会的需要,积极往这方面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自身实力。有了实力才能有竞争力,有了实力才能赢得就业机会,有了实力才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有了实力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1.要提高专业能力
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相关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包括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等。专业知识是大学生整个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是每一类人才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专业实践能力与行业职业活动紧密相关,决定大学生能否从事某一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毕业前夕,大学生应该查漏补缺,弥补专业知识盲点,多参加实践,了解行业企业相关知识,实现自我增值。
2.要提高职业素养(非专业能力)
大学生走出校门,要适应工作岗位,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是决定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否快速适应岗位工作、进入职业角色的又一关键。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诚信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任务执行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信息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单位进行人才选择与录取的关键因素。广大毕业生应该在求职准备阶段好好补上这一课。
3.要提高求职能力和创业能力
求职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自荐能力、表达能力、面试技巧、职业分析能力等,提高这些能力将会增加自己职场获胜的几率。竞争就是“差异”,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精细的社会,分工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工作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劳动者的知识与能力具有差异性。因此,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发掘自己的潜力,着意培育自己的特长,放大自己的优点,打造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样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为就业增加一个有力的砝码。
4.要磨练吃苦耐劳的坚强毅力
平静的海面练不出优秀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强者。“80”后大学生一般都没有遭遇多大的挫折和磨练,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养尊处优、享受安逸的习惯,自强自立意识薄弱,吃苦耐劳精神欠缺,这些弊端在“企业拒聘城市独生子女”、“大学生就业就是比爹”、“父母替子女排队投简历”等事件中暴露无遗。许多大学生落聘就是因为不能吃苦。俗话说,“吃苦是成人的门槛”,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应该做好吃苦准备,砥砺健全人格,磨练坚强意志,提高心理承受力,坚决不做“啃老族”,这一点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尤为重要。
虽然国家正在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教育部门出台多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企业也正在想方设法解困,但是有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机遇和挑战无处不在,竞争永远不会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的还是拥有真才实学的有用之才。
因此,无论有无经济危机,年轻的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及时充电,练好内功,提高自己的硬实力,而不是抱怨或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