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袁隆平先生的离世,55年前的杂交水稻研究被人们提及;而几年前诺贝尔奖的颁布,也让屠呦呦先生的青蒿素再一次被世人熟知。殊不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那个年代,还有一项生物学成就举世瞩目,以至于1966年诺贝尔奖得主的英国生化学家约翰·肯德鲁,在访问中国时曾表示,这是(当时)英国最知名的中国科学成就

而这一切,都要从1965年9月17日, 那个普普通通的星期五说起。

那一天,年轻的科学家们早早来到了上海市岳阳路320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实验室里,杜雨苍、龚岳亭等人紧张地围着一个操作台,观察着桌上的小白鼠。

这只小白鼠刚刚完成注射,注射进它体内的,是来自上海生化所和北京大学的三个研究团队、二十多位科学家,耗时七年合成的牛胰岛素结晶。过去欧美科学家合成的胰岛素结晶,进入小鼠体内后都毫无反应,起不到原有的效果。

此时,完成胰岛素A链和B链重组的科学家邹承鲁坐在隔壁房间,焦急地等待着实验的结果。

成败在此一举。

七年努力举世瞩目

七年前,也就是1958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九个年头,为了响应国家发展科学事业的号召,献礼国庆十周年,上海生化所决定做一个有分量的项目——人工合成蛋白质

为什么要合成蛋白质呢?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过: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蛋白质的确重要,但是合成蛋白质难度非常大,当时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如果中国人能合成,那必然举世瞩目。

大的方向确定了,有那么多蛋白质,究竟要合成哪一种呢?其实,在中国科学家的心里早就有了答案——胰岛素

为什么胰岛素会成为天选之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胰岛素的一级结构 | 图源:Sun Y, 2015.

首先胰岛素很小,只有51个氨基酸,合成难度相对比较低;同时它也是当时唯一一个已知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而且在当时,要得到胰岛素只能从动物采集,但采集的效率不高、且含量极低。所以,胰岛素就显得十分珍贵,如果能人工合成会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真的困难——中国科学家们没有合成蛋白质的任何经验各种生化试剂材料极度匮乏,而且胰岛素的两条链(上图所示的A链和B链)还可能会随机拼接,影响最终的结果。也正因为这些麻烦,当时的国外科学家都觉得难以实现。

但是中国科学家没有轻易放弃——对于胰岛素含有的17中氨基酸,八个研究单位新建工厂自己生产。而对于合成胰岛素的最大难关——A链B链的重组——也在邹承鲁团队的攻关下被顺利解决。

年轻时的邹承鲁 | 图源:Wikipedia

另一方面,胰岛素两条多肽链的合成,也在纽经义团队和北大-有机所团队的努力下依次实现,至此,胰岛素合成的几个关键问题也都被陆续解决。

再把时间拨回1965年9月17日,邹承鲁团队的杜雨苍,和纽经义团队的龚岳亭,将合成的牛胰岛素结晶注射到小鼠体内,并开始紧张等待实验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胰岛素结晶

小鼠开始抽筋跳动,发生了显著的惊厥反应——这也昭示着,经过七年的漫长努力,中国成功合成了人类首个在体外具有完整结构的功能性蛋白质

“整个实验室在场的人们都开始欢呼起来,情不自禁地拥抱庆祝,那实在是一个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激动时刻。”当时的龚岳亭回忆到。

小鼠实验成功的场面,右2杜雨苍,右3龚岳亭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主席阿尔内·蒂塞利乌斯来中国访问时,适逢中国爆炸第三颗原子弹,他说:“制造原子弹是可以从书本上学到的,但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却不能。”

合成生物学的突飞猛进

胰岛素人工合成的巨大成功,也昭示着纽经义、邹承鲁、杜雨苍等年轻的中国科学家,已经打开了现代生物学一扇全新的大门:合成生物学

所谓合成生物学,关键就在于“合成”二字,传统的生物学都以“观察”为主,我们去观察动植物,观察生物体内组织细胞的活动,观察生物化学反应,而合成生物学则是要“翻身做主人”——我们要合成生物分子,合成生物器官,甚至合成生命。人工胰岛素就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一步。

合成生物学的构想 | 图源:nature communication

20世纪中叶,人类对DNA和遗传物质的进一步了解,促使了21世纪初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开始尝试改造各种生物来合成燃料、材料、药物,比如通过细菌来合成各种可降解材料,以及像是本来需要从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等药物。

又或者可以从无到有合成一个全新的基因组,实现生命的创造:比如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成功创造的世界首例人工合成生命结构——通过将人工合成的DNA基因组导入支原体中,再复制分裂,形成了完全人为设计的生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造生命Syn3.0 | 图源:Hutchison C A, et al. 2016.

略显遗憾的是,在合成生物学的开端,缺少了中国,那个最开始实现了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成员。

中国自己的合成生物学

但正在经历改革开放,快速进入世界发展大潮的中国科学家,很快就意识到了合成生物学的重要性——它是继DNA发现、基因组测序之后的第三次生物学革命,我们可以将生物学转化为工程学的成果了。

21世纪开始世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 图源:赵国屏, 2018.

21世纪的中国科学家,仍然有着1958年时敲定人工合成胰岛素的那种心怀壮志,创新进取的精神与激情:十几年来的不断前进,中国合成生物学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

每年上亿资金的投入,力求开发出生物燃料、生物材料、生物药品等生物制品,来满足14亿人口的需求;

我们合成生物学的技术也逐渐走向世界领先,合成酵母染色体,合成病毒并实现灭活疫苗的构建等等。未来合成真核生物生命指日可待;

在去年的新冠疫情中,中国优秀的合成生物学帮助我们设计了DNA探针,像是追踪器一样准确地检测病毒;此外,合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用来帮助寻找合适的药物或者设计开发高效的疫苗,帮助人们抵抗病毒侵扰。

我们,已经重新回到当初那个实现举世瞩目成就的地位,甚至应该说,早就超越了那个时代,实现了更大的突破与飞跃。

科技立国,我们从人工合成胰岛素,再到现在合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不仅让中国重新回到世界科技舞台,多样的应用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正如张先恩老师所说:“中国的合成生物学,正如蓬勃朝阳,蒸蒸日上。”

参考资料

Sun Y. The creation of synthetic crystalline bovine insulin[J]. Protein & cell, 2015, 6(11): 781-783.

邹承鲁, 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回忆. 光明日报.

张佳星, 七年坚持不懈!人工合成胰岛素登顶化学合成之巅. 科技日报.

张先恩:中国的合成生物学,正如蓬勃朝阳,蒸蒸日上. 中国科学院院刊.

赵国屏. 合成生物学:生命科学的“利器”. 人民日报.

张先恩. 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回顾与展望[J].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9, 49(12): 1543-1572.

Pei L, Schmidt M, Wei W. Synthetic biology: an emerging research field in China[J].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11, 29(6): 804-814.

Fernau S, Braun M, Dabrock P. What is (synthetic) life? basic concepts of life in synthetic biology[J]. Plos one, 2020, 15(7): e0235808.

Hutchison C A, Chuang R Y, Noskov V N, et 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a minimal bacterial genome[J]. Science, 2016, 351(6280).

来源:biokiwi

编辑: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