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云女子不英雄

文/朱敏

登山瞭望,一目百里。三市繁华,尽收眼底。

5月31日,庆祝建党100周年长株潭知名作家团前往株洲九郎山采风创作。走进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九郎山,溪水潺潺,鸟语啁啾,芳草遍地。面对苍莽群山,呼吸清新空气,伴随着古琴和琵琶老师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听了很多关于这座人文之山的传说和故事,尽享了一顿精神盛宴。

九郎山位于长株潭三市交界之处,主峰枫树寨海拔328.8米,是三市的制高点。因三位释家弟子和六位郎中治愈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眼疾,被御赐九郎庙而得名。这里孕育了很多神话传说,诸如“炎帝采药引仙泉”“屈原传道上林寺”“五娘舍身救百姓”“芭蕉仙姑福泽民”“秀才求雨骂龙王”等等。

株洲九郎山山高林密,且扼南北之咽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曾在此演兵,吴三桂曾在此策马,佛道两教争相在此修观立庙。置身“洪武寨”,还可看见遗留下来的城墙、战壕和点将台,仿佛还可体味到当年朱元璋“沙场秋点兵”的凛凛威风。镶嵌在九郎山中的,还有辛亥革命先驱秋瑾的故居,以及世界轨道交通之都田心。

秋瑾故居槐庭,是我此行感受最深刻的地方。

一、红颜谁说不封侯

走进株洲市石峰区大冲村,远远就能看到一座青瓦大宅,两棵参天大树从中透出青枝绿叶。宅子的女主人,就是风华绝代之女性,近代中华巾帼第一人——秋瑾。

槐庭是秋瑾与富商王黻臣之子王廷钧的婚房。如今的槐庭,是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尚有房屋86间。而当年的槐庭名为“王家大屋”,又名“大冲别墅”,三进两层,共有房屋13栋,大小房间148间,另有天井10个,亭子3座,还辟有专门的习武场地——威武厅,可谓气派非凡。

秋瑾又称鉴湖女侠,原籍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1877年生于福建厦门。当时,她的祖父是厦门知府。那时候的厦门知府,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厦门市委书记兼市长吧。秋瑾是清朝名副其实的既得利益者、官三代,是统治阶级的一员。

生于权贵之家,嫁于豪门大户,不禁让人好奇:女侠为何甘愿舍弃如此富足的生活,为革命奔走呼号,甚至献出年轻的生命?她又何以舍身弃命地,造自己这个阶级的反?

答案在秋瑾生平事迹陈列馆可以找到。馆内陈列的千余幅老照片和数十件实物,展现了秋瑾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在《鉴湖女侠秋瑾传》里,有着秋瑾少年时代的大致描写:“读书通大义,娴于词令,工诗文词,著作甚美。又好剑侠传,习骑马,善饮酒,明媚倜傥,俨然花木兰、秦良玉之伦也。”这样一个聪慧、侠义、激情澎湃地追求正义的少年,在那样一个风雨晦暗的时代里所受的压抑,是不言而喻的。

透过泛黄的老照片,我们得知,幼年的两件事情,在秋瑾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一是缠足的痛苦,让她体会了撕心裂肺的痛。二是清朝官员对待洋人和国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激发了她推翻清朝政权的革命思想。

因此,尽管过着优越的生活,但秋瑾年少时立下的“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的大志,仍时时在内心涌动。她骑马打拳,耍刀舞剑,开辟威武厅习武,还跟黄兴学习射击,以及制作炸药的方法。

男女平权,是秋瑾矢志追求的目标。她从自身做起,把缠足布和“三寸弓鞋”丢进了垃圾桶,并将自己名字“秋闺瑾”中的“闺”字去掉,改为秋瑾。史料照片中,她常着男装。主持大通学堂后,经常身穿男子体操军衣,怀藏勃朗宁手枪,腰佩倭刀,骑着马,指挥学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

二、秋风秋雨愁煞人

在小说《药》里,鲁迅描写了一个因刺杀清政府要员而被杀害的革命烈士,他叫夏瑜。他的心脏被刽子手活掏出来下酒,而他的血,又被浸泡了馒头,卖给愚昧的草民当作医治肺痨的良药……

夏瑜,就是辛亥烈士秋瑾与徐锡麟的合体。在鲁迅小说中,夏瑜的事迹是辛亥先烈徐锡麟的事迹,而夏瑜的名字则得之于秋瑾。夏秋,季节也;瑾瑜,美玉也。秋瑾夏瑜,高洁如玉,坚硬如玉之君子也。

1905年以前,为推翻清政府而组织的最重要的革命团体有三个:孙中山创建的兴中会,黄兴、宋教仁创立的华兴会,以及蔡元培创建的光复会。秋瑾和徐锡麟都是蔡元培创建的光复会主要领导人。

1904年夏,秋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1905年,秋瑾回国加入光复会,同年7月再赴东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1907年1月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中国女报》,号召妇女为争取解放而斗争。1907年2月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

1906年7月,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后被俘,被恩铭的亲兵活掏心脏下酒。徐锡麟被捕后,有人力劝秋瑾逃走,但她“泣于室内,不食亦不语”。拒绝逃跑,终至被抓。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从被捕到牺牲,她只写了一句话的“供词”——秋风秋雨愁煞人。

鲁迅不仅与秋瑾、徐锡麟是同乡,而且是同志。鲁迅也是光复会早期成员。当年在日本,他与秋瑾、徐锡麟等人在反清斗争中结下深厚友谊。秋瑾、徐锡麟就义之后,他悲愤地写出小说《药》,塑造出夏瑜这个人物形象,彪炳文学史册。

1912年孙中山莅临杭州亲往秋社致祭,题赠挽幛:“巾帼英雄”。1939年周恩来巡视浙江,在绍兴题词“勿忘鉴湖女侠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号召世人向秋瑾学习。

1961年秋天,伟人毛泽东凝重地写下:“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将秋瑾和鲁迅、陆游,一起赞美。

1979年8月,宋庆龄为秋瑾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一百多年来,关于秋瑾的影视剧、戏剧、小说、连环画及研究秋瑾的书籍数不胜数,分布在杭州、绍兴、株洲和湘潭等地的纪念设施达十多处。

三、诗以传情歌咏志

秋瑾一生留下许多著作,包括120多首诗,38首词。她以天下为己任,大义凛然,气势豪迈,文词朗丽高亢,音节嘹亮。为了普及革命,她还写过白话文,谱歌曲,甚至编弹词,来向广大群众传播革命的道理。

十岁的她,就能写出工整的格律诗。“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就是她少女时代的诗作。

秋瑾为自己受封建礼教和家庭束缚,不能上阵杀敌而遗憾。“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之音?青衫湿!”这首词,就是秋瑾当时心情的写照。

秋瑾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反帝运动高涨之时。面对内忧外患的祖国,她心忧如焚,在《如此江山》中写道:“曰归也,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瞽!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在东渡日本留学的客轮上,秋瑾写下了“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的诗句。她有着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曾诗云:“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颔联大有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诗风,颈联让人联想她的另一首诗:“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尾联则与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思想相通。

她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鹧鸪天》抒发了她立志为国牺牲的心声:“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她也有作为一个女子的生活情趣和细腻感情:“夏昼初长,纨扇轻携纳晚凉……浴罢兰泉,斜插茶花映翠钿。”

秋瑾的诗词,炼道而持重,委婉而灵动,竟多出自二十余岁时之手,实令人叹服有加。可惜这位鉴湖女侠死于清朝屠刀之下,仅存世三十一春秋。死后其遗骸几经迁葬,后建墓于杭州西泠桥侧,与岳武穆、于忠肃、张煌言并峙湖山,名垂青史,供后人凭吊。她的儿女也非常传奇,大儿子成为了富商,女儿则是民国时期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

一个纯洁高贵的灵魂逝去了,但这样的人,虽死犹生。她的爱国情深,她的人格魅力,她纯洁而勇敢奋进的精神,如璀璨的星光,将永远闪耀在中华文明的星空!

如果你去株洲,一定要去九郎山,赏秀美风景,听远古奇闻;

如果你去九郎山,一定要去槐庭,看巾帼传奇,悟英烈精神。

朱敏,35岁,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沙市文联网络文艺发展中心文学编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红网

作者:朱敏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2021/06/15/953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