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莱河有南北之分,这一点很多朋友都知道。但南北胶莱河的分界点在哪里?这个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起初也只知道分界点在平度南部,但却并不了解具体是哪个村庄。后来查询史志资料,才了解到:平度市蓼兰镇的南姚家村,就是南北胶莱河的分界点。

关于这个信息,《青岛市志》记载道:

胶莱河干流是一条没有源头的、南北两端通海的人工河。以平度市姚家分水岭为界,北流入渤海莱州湾的为北胶莱河;南流入黄海胶州湾的为南胶莱河。

上文中提到的“姚家”,就是现在蓼兰镇辖区内的南姚家村。南姚家村原名就是“姚家”(因姚姓建村而得名),不过由于在平度城郊还有一个姚家村,上世纪地名普查时,为了进行区分,南边这个姚家村,就根据方位,改称为“南姚家”。

南姚家村距离之前曾介绍过的窝铺村不远,前段时间去窝铺村探访时,也顺路到了一趟南姚家村,参观了那座在史志当中久负盛名的“分水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姚家村不大,百余户人家。自南向北进村,需要从胶莱河上的一座小桥跨过。看到“小桥”这个字眼,大家应该就能想象出此处河段的宽度。南北胶莱河在各自的下游虽然都比较宽阔,但南姚家村相当于它们的源头,本身水量就不大,加上近些年降雨不多,此处的胶莱河,与其说是“河”,还不是说是“沟”。然而,再小的“沟”,在地理上,也被视为胶东半岛的分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水岭所在的土坡)

在南姚家村,我们遇到了一位热情的大叔。听说我们想要参观南北胶莱河的分水岭,他专门把我们带了过去。

与刚才提到的“河”、“沟”的概念相似,这座分水岭与其说是“岭”,还不如说是“丘”,实际上就是河边一个比较高的土坡。在土坡的附近,有一条自北面流过来的“河”。按照当地人的说法,以往水源充沛的时候,这条河在汇入胶莱河的干道之后,会形成一个大的水湾。水湾的水在正常情况下是向北胶莱河的方向流,不过一旦水位上涨,越过分水岭的低处,就也会流入南胶莱河当中。

刚才说的,其实就是运河当中常见的“复闸”原理,帮助船只在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间行驶。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建设专门的水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根据元代和明代史料的记载,从窝铺村到南姚家分水岭一带,也的确建有工程浩大的水闸。

元代开凿的具体情况,史料记载不详。但到了明代,仍有人呼吁继续对胶莱河进行疏通。明末曾任平度州知州的杜志攀,曾撰写过一篇《胶莱河论》,专门提到了分水岭的事情。他说:

至窝铺闸分水岭,形如背,纯土非石,白沙河从北来,南穿河之左腋入河,宜立水门,河至此东西分流,船自麻湾口到岭是逆流而上,自岭到海仓口又顺流而下,全河之工惟此处大费。

古代的工程建设条件有限,要修建可使船只在分水岭通行自如的水闸,并非易事,耗费也是相当大。因此,胶莱运河自元末废弃之后,明清时期虽然屡有人提议重新开凿,但始终没有实行。

胶莱运河虽然废弃,但最早在南姚家分水岭修建的水闸,其遗址却保存了下来。只不过在经历数百年风雨、屡被河水(过去河里的水量还是很大)冲刷之后,这里的水闸遗址只剩下一部分石基。遗址虽小,但在历史地理上的意义却大,现如今,胶莱运河——南姚家水闸遗址,已经被列为山东省级的文保单位。笔者去村里探访时,就见到了这块保护碑。见碑思古,颇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