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年,不管是非正规的民间借贷、还是打着金融创新幌子的P2P投资、甚至有着金融牌照的信托理财,都陆续暴雷出事、血洗投资者。

有人把此归结为社会去杠杆、金融去产能的结果。其实政策只是助推器、加速了这一进程,这些理财模式的背后本身就酝酿着巨大风险、暴雷只是迟早的问题。

1

绝大多数行业、企业发展的起始,都怀揣着美好的理想,并非一开始就筹划着跑路、诈骗。

只是随着情势的发展…行业的原因、自身的原因、项目的原因、客户的原因、监管的原因等等,从刚开始的挽救挣扎、到之后的妥协平躺、再发展到最后的暴雷跑路。

反观近十余年金融暴雷的背后,几乎都隐藏着这个路径。

民间借贷是解决民间融资难问题,总有那么一些企业和个人、因不符合银行的条文要求而融不到资,虽然利息高些、但能借到钱解燃眉之急啊,短期使用是可以承受的。

P2P投资刚开始就是金融创新,把小额/分散/跨区域的资金通过网络、以极低的成本的聚集起来放贷给借款人…解决了小额、高频、低收益的社会融资问题,而这是正规银行不愿意做的——2万元的借贷没啥利润、风险还高,之前大数据不完备、金融科技不发达,银行做这样的业务铁定亏本。

信托理财也一样,作为持牌照的正规金融机构,通过募资投资于非标项目、解决了很多企业的融资难题,在投资人获得远高于银行存款收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出发的起初都满怀着宏大的梦想,可在行走过程中慢慢的发现事情不对、跟自己想的不一样,接着也就慢慢的改弦易辙、忘了出发时的初心。

这些后来暴雷不断的理财投资,运行不久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资金借出和资金借入不匹配。

一个是金额不匹配。

借款人需要100万,而投资人只有1万,怎么办?聚集100人的钱就到100万了啊。可借款人的资产抵质押给谁呢?借款人立马想用钱、可筹集这些钱需要时间怎么办?

另一个是时间不匹配。

有人的钱只闲置1年或只想做1年的理财,而项目的投资周期却是三五年,可投资人想理财、而借款人也想融资,如何解决这个时间不匹配的问题?

于是债权转让开始了、短债长投开始了,在解决老问题的同时、又制造了新问题。

2

所谓债权转让,是指出借人把钱一次性、全额出借给借款人,之后再把自己的债权一笔笔、大小额不等的转让给新的出借人,从而实现投资目的。

王三把自己的100万出借给企业,并拥有了100万的债权。李四手里有4万,那就转让4万块债权给李四、让李四也能理财;王五手里有13万,那就转让13万债权给王五、让王五也能理财。

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王三大概率是平台公司(P2P平台/借贷平台等)自己的人。

民间借贷(P2P也是民间借贷、只是金额门槛更低)的暴雷始于债权转让。

所谓短债长投,是债权的到期日和项目的盈利回款日不一致。投资人只愿买一年期的债券产品,可募集来的钱所投的项目开始盈利并回款至少得3年以上,那募集三次不就解决了么?!用新募来的钱去还到期的债,接续三次后就能等到项目回款、清偿债务了。

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如信托、资管等)的暴雷始于信托的短债长投。

不管是债权转让还是短债长投,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暴雷点——资金池

但现实又不得不这样做:借款的企业或个人想立马拿到钱,而投资人的钱并不能立马聚集起来、而是缓慢的长期的慢慢聚集起来;上一轮信托理财要到期,则需要提前一两月就募集资金来接盘、以确保能到期本息兑付。

而这个操作过程都需要资金池的协助。

于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资金池需要刚性兑付,且这些理财没有具体对应的项目…只是一个债权转让,而债权转让无法确保资产抵质押在新的投资人名下——主要是上面说的金额不匹配。

里面操作的猫腥太多:本本只有100万的债权、可转让出去并募集回来200万,这是超额转让;本来项目到期需要信托还钱1000万、可募集来的资金却达1500万,这是超额募集。

超额转让募集来的钱需要刚性兑付收益,经过这样的转让、债权置换后,理财资金就不能精准的对应某个具体项目、从而变成了一锅粥,亏钱的项目和赚钱的项目混在一起、出现交叉感染。

庞氏投资由此开始。

3

投资人的目的很明确,只要本金绝对安全、收益绝对兑付;可现实是项目有亏有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作为资管方、平台的方的信托公司/P2P公司怎么办?

在借出和借入不匹配的情况下,也就总结出了资金池的解决方案。

资金池在增加融资成本的同时(募集闲置期的资金也要支付收益、这笔额外的成本由谁出呢?),又把所有的项目混淆在了一起、并由此突破了资产隔离的风控要求。

多米诺骨牌由此打开。

如果项目盈利,本息兑付没问题。可若项目亏损呢?则由盈利项目调配资金过来填补亏钱项目的窟窿。

当经济下行、违约项目越来越多怎么办?通过后续募集的资金去填补之前项目的亏损。

就这样,一个庞氏投资的模型正式开启。

当庞氏投资的规模足够大、参与人员足够多、其影响力就不可小觑,一旦资金链断裂…这是必然的,必将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

于是监管出手了。

信托打破刚性兑付、银行打破牌照信仰(包商银行破产)、P2P行业性清零、民间借贷出台新规……就是定向排雷,让庞氏投资提前终结,否则越往后暴雷的损失越大。

很多人总认为是金融暴雷是政府政策的结果,其实政策只是加速了暴雷的到来,从以上逻辑分析就会知道这种刚性兑付、资金池现象必将暴雷。

有些人会发现,把募集来的钱投入不同的项目、盈亏相抵后再支付给投资人本金和收益,投资人无需知道项目盈亏情况、其中风险全部由资金管理方负责,这就是银行的业务…吸收存款、再对放贷,并赚取息差。

而这些年暴雷的民间借贷、P2P投资、信托投资、资管计划等,最后几乎发展成了吸储放贷的银行业务模式。

可是,银行吸储放贷有着严格的监管…存准率、资本充足率、覆盖拨备率、甚至存款保险等等,而这些暴雷的机构监管很松、甚至完全没有监管,近乎处于裸奔的状态。

如果不及时排雷,任由其发展、极有可能引发一场金融危机。

这就是金融雷路径的宿命:怀揣着美好理想,起始于债权转让,逐渐发展出资金池,慢慢的演变成不受监管的银行、做着吸储放贷的违规业务,之后彻底的沦落为庞氏投资,最后不得不理财暴雷。

唉,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