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重返庙后,我指的是,重返庙后钓鱼。因为距离上一次我在庙后钓鱼,已经过去了十年。

6月13日,凌晨4点起床,赴泽雅。从西岸的盘山公路上去,天微亮,层层的梯田上,是像流水一样的流云,笼罩着梯田一点点往下流。清晨的山里,确实是美的。

庙后,在泽雅的高山上。几条溪流汇聚在村中的石桥,流到村尾的大湖里。

这一篇,我想有必要让你们了解庙后的鱼和村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十多年前,我在庙后钓鱼的照片,那个坐在湖边撑着大伞的人,便是在下。拍摄者,是同去的F1,当然,他从来不钓鱼,所以那一天他逛遍了村子,拍了很多照片。)

个人意义上的乡愁

很多人都喜欢说,“淡淡的乡愁”。乡愁,到底是什么?听上去好像很有诗意,其实是完全因人而异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说哪里很有乡愁的时候,那肯定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乡愁自然也不同。

但是我十多年前之所以经常区去庙后,确实跟这个词有关系。

那么以下一点点,就是我个人小时候的经历:下午放学回家,挖几条蚯蚓,到屋后的小溪里钓一会儿溪鱼。溪潭,并不深,水流略急,会把鱼线从溪潭的水口慢慢冲到水尾,这过程中,觅食的溪鱼就会追着流动的鱼钩上的蚯蚓来咬钩。

只所以描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我小时候住的小村子,海拔700米,是一些大溪大江的源头,溪水是清澈到可以看见小鱼咬钩的。

搬到城里之后,过不了多久,我就要去寻找这样的小溪,以及,春天去看插秧,秋天去山里看割稻子。

另一个比较糟糕的问题是,比如说我现在回小时候的村子,其实,溪流已远没有记忆中的美丽,村居也比过去逼仄一些,因为溪边多了许多连排的钢筋水泥结构房子。

而庙后,是这样一个地方: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完全是因为莫名其妙漫无目的地摸过去的时候,是在夏天,从村尾进去,一直走到村头。村中到处是竹子,沿着未经任何人工改变轨迹的溪流,一直走到村头,是大片的水稻田,田埂下边的溪潭上,是成群成群的溪鱼,品种比我过去所见的还要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碇步。于庙后奇云山脚。

这里海拔,也差不多有六七百米,所以在竹林四面环绕的村里,夏天也是很阴凉的。

重点是鱼。

发端于泽雅奇云山的溪流,一直流到庙后,还有右首,另一条溪流,是从庙后的邻村屿山村流下来的。它们在庙后的石桥下汇合,一起流入村尾的大湖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桥,是村中的标志点。桥的右首,有道家的神仙庙,紧挨着的,是基督教堂。这一带,古木的枝条遮蔽了下面的溪流,溪里,当然也都是溪鱼。

这个溪水汇集的大湖,比山下水库的水,要冰凉许多。

十多年前,我在湖边钓鱼的时候,多的是泛滥的麦穗鱼和溪白,偶尔有一些好看的溪石斑。当然,还有鲫鱼和鲤鱼,因为那时我忙于处理不停抢食咬钩的麦穗鱼和溪白的关系,从来没有机会让鲫鱼和鲤鱼咬钩。

但是,我偶尔也会沿溪一直往村头走,上游还有许多溪潭,即便水深至两米,溪鱼咬钩的样子也是清晰可见的。

夏天,入夜,湖泊的上空有繁星,村子通往湖边的下行石板路旁边的草丛里,萤火虫很多。

让我们继续说鱼

2021年6月13日,凌晨4点起床,和朋友赴泽雅庙后钓鱼,直到当晚7:30。

清晨6时许,我们二人穿过竹林下到湖边,我第一眼看见的对面一条小溪涧冲刷下来的小水口边,早已经坐了一个钓鱼人,用很小的竿子在钓小溪鱼。

此时,我们站在离大湖的大水口很近的地方,水深大约1.5米-2米,眼见着一条大红鲤鱼(大约两三斤的样子)在眼皮底下缓缓游。

挖土平地、摆设装备、打窝……

意外的是,十年前野湖里最遭嫌烦的小如麦穗的麦穗鱼,竟然绝迹了。

清晨8时许,第一条鱼上钩,是溪石斑的一种,比一般的溪鱼大好多,想起来,小时候,我们的方言叫“红鳍”,因为鱼鳍是红色的。而在我七八岁上,我们那个小村子的这种溪鱼就早已绝迹了。

之后的事情,无需多言。技术一般,而且是全新的水域,换了好几个钓点(钓鱼人非常多的装备理来理去全部搬着走的那种汗流浃背式的搬家)。

搬到对岸的石板路旁时,常遇过路的村民。这里是过去通山下的古道,步行路过也是很凉快的。

中午,手机查了很久,查到村里农家乐餐馆的号码,打过去点餐。

下午,我把东西都搬到了小水口,咬钩不断,钓的都是小到不忍直视的小溪鱼:溪白和溪石斑。

一中年男性村民路过:“渔获怎样?”

我笑笑,给他看水桶。他告诉我,这个季节,溪鱼就是这般小的。

下午晚些时,来了一个到湖边竹林砍竹子的中年女性村民。评价完全不同:“师傅啊,我看他们都有钓到那么长的鱼(她用两手比划,我看着大约是说七八斤重的鱼)。”然后她告诉我,这里是有专门的钓点的,指指对岸:“你看,这里,那里。”

黄昏,和朋友搬回最初下到水岸边的地方。

也就是在这时,湖边逐渐热闹起来,钓鱼人三三两两地来了。

傍晚6时许,我们下午搬离的位置,一名钓者开始不断有鲫鱼上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7时,我终于钓上来一条大石斑,大约半斤重,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一条溪鱼。

晚7:30,全部鱼放归,离去。

橘子红了

琦君故里。于庙后

也大约就是我刚开始去庙后那些年,这个村子开始打造“琦君故里”。

台湾作家琦君,老家就是庙后。所以如今你作为游人去庙后,观感和我以上所说的内容,应该是都不一样的。

而我,第一次读琦君还是去年夏天。大概因为当时可能需要在这一带做类似的工作,于是让同事帮忙借了一本《橘子红了》琦君作品集,逐字读一遍。作品集里,几乎所有文章,都有关她的老家。

《橘子红了》,大约是说,大伯在外路做官,因为外路(温州方言,跟外地的意思一样)有狐狸精缠身,加上老家的伯母又没有身孕,就基本不回家。于是,伯母在本地(也许就是泽雅),招了一名小姑娘,给丈夫纳妾,办喜事。于是,有了下面这一句:

“阿娟,代我写封信给你大伯,不用多写什么,只说院子里橘子快红了,请他回来尝新。”

这一句,大约是我读过的所有小说中,最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文章的最后,好像离题就更远了,看完琦君作品集,当时就去搜《橘子红了》的音乐。啊,那时的音乐,还是那时的音乐好,黄磊《橘子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庙后的村庄,庙后的鱼。

温州古道平台提供下列服务:

国内旅游 户外拓展 景区合作

广告推广 古道建设 航拍视频

联系电话:小王18958781758(同微信)

民宿预订、合作:15167801758(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