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过:“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常常会听到有些人说:“我最讨厌一个人了,那种感觉太孤单了。”

真正的孤单,并非是形式上的一个人,而是一个人内心的空虚。表面上的孤单不过是给别人看的,内心的孤单才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

就好比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他们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给别人分享他的事情,更不愿意随便说出自己的想法。遇到这样的人,我们会觉得他太清高了,还会用自己的想法去定义别人,觉得他的生活肯定空虚又单调。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并不了解他们的内心,却单单从一个人的外在就定义了他的全部,这样的行为其实是盲目的,自以为是的。

或许对于那些喜欢独来独往的人来说,他们很喜欢自己的状态,也很享受一个人独处。

我们以为他们太孤单,从未热闹过,但是对于他们自己而言,他们的世界是充实的,是美好的,是值得去享受的。

然而有些人,看似有很多朋友,常常会跟朋友聚会,很少会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以为他们的生活很精彩,也很羡慕这样的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实际呢?也许他们并没有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没有一个真正值得信任的朋友,甚至连他们自己对于这样的热闹都已经麻木了。回到一个人的生活中去,他们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空虚,不知道该找谁诉说,最终只能用外在的热闹去填满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比于这两种生活状态,我更倾向于前者。

即使身边没有任何人的陪伴,但我依旧不害怕,生活也并不空虚。我们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可以不顾别人的眼光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来去自由,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

就如卢梭所说:“社交场中的闲逸是令人厌恶的,因为它是被迫的;孤独生活中的闲逸是愉快的,因为它是自由的、出于自愿的。”

这让我想起了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生活。在他们的世界里,周围是安静的,平常的爱好都是写字、看书。不去参加同学聚会,也不会去看外面那些喧哗的世界,只需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抬头就能看见爱人的笑脸。

这样的生活看似孤单无趣,却是世间少有的美好和充实。

有时候我会想,一个人到底需要怎样的境界,才能抛开外界的热闹,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充实自己的人生呢?

看到钱钟书和杨绛的故事,我想这个境界最需要的就是一颗强大的内心。

巴金也说过:“我宁愿个人孤独地去经历人世的风波,去尝尽生活的苦味,我不要安慰和同情,我却想把安慰和同情给别的人。我已经这样地过了几年,这种生活不一定是愉快的,但我过得还好。”

一个喜欢独处的人,或许在他的脸上,我们很少看到笑容。但是他们的内心一定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强大和充实。

我们常会觉得这样的人一定过得不好,他们的世界一定很清冷。然只有当自己学会了独处,并且懂得去享受这样的孤独时,我们才会发现,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更是一个美好且干净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世界里,你不需要去迎合别人的爱好,只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不需要去在乎别人的感受,只用做最真实的自己就好;你更不需要承担别人的想法,因为你根本就不在乎别人会如何评价你。

想要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首先就得学会独处,学会独来独往的生活。

与其说是学会,更应该算是习惯。

当你习惯了自己一个人思考,一个人学习,面对事情时能够一个人做出决定。到那时候,你就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孤独却不空虚的人。

因为,能与自己娓娓而谈的人决不会感到孤独。

一个懂得思考自己,懂得反省自己的人,其实是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人。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你,如何嘲笑你,你都应该清楚,那些其实都与你无关,更不用去在乎。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并非外人;最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更是你自己。

在乎别人的想法,只会让你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这样的人很难进步,很难让自己变得更好。

与其被别人影响,不如让自己强大起来,学会独处,做一个不断进步的人。

最后,请记住霍德华·法斯特说的一句话:“假如你在世界上是孤独的,完全孤独的,你就把这种孤独用作你的安慰和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