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端午节极为重视,我们熟知的苏轼,在端午节所作的诗词就达二十余首。这个节日不仅是纪念屈原当年投汨罗江自尽,在千年的变化与发展中,融入了许多的民俗民风,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1095年的苏轼,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已有两年,这时他58岁。从乌台诗案后,苏轼就再也没有翻过身来,他如一叶浮萍,没有目的,没有方向,任由漂泊,他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苏轼虽侥幸捡回一条命,但被发落到黄州,后又辗转多地,一直走在被贬的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惠州的端午节,他为自己深爱的侍妾朝云一气写完两首词,以表达自己对他深深的爱意。王朝云,因家境贫困,沦落风尘,小小的年纪就已是西湖名妓。比苏轼小25岁,12岁这一年她成为苏轼的侍女,18岁又被纳为侍妾。朝云非常仰慕苏轼的才华,从此之后,他一心侍奉苏轼。但命运弄人,一年之后的1096年,王朝云因病离世,年方34岁。

王朝云性情温顺,容貌靓丽,楚楚动人,有若一抹清新的芳草,苏轼所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的是西湖,实则是赞美初遇朝云的感受,在苏轼心中,朝云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是他心中最美的女子。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首《浣溪沙·端午》是1095年端午苏轼为朝云写的其中一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写了女子们欢度端午的热闹场面,下片写得是女子依照当地民俗,彩线缠臂,小符挂鬓,以庆贺端午的喜庆与美好的期许。词的内容非常易于理解,对后世民俗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参考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片气氛浓烈地渲染了端午节的景象。端午之时,天气已热,汗水已经浸透碧色的薄薄绸衫,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一定要到浴兰场。上片出现了第一个风俗,就是端午节要用兰花沐浴。作者称,女子们梳洗后的脂粉随水流入小河之中,飘满河面。如此多的脂粉,定是有着众多女子的参与,场面一定是异常热闹。

下片作者再写爱妻朝云,只见她把五彩的花线轻轻缠绕在粉色的手臂上,小小的符牌被斜挂在云鬓一端,这又是两个民俗,前者驱邪避鬼,长命百岁,后者保佑平安,护身健体。最后一句的“佳人相见一千年”,祝愿期望得以成真,能和相爱的人生死相依,天长地久。

苏轼的这首词具有浓郁的民俗气息和欢快的气氛,值端午节气,女子们愉悦而兴奋地尽显自己的美丽与多姿,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已58岁的苏轼,心情大好,虽屡受挫折,命运多舛,大都行进在黑暗中,但他始终没有被黑暗吞噬,保有着一颗积极达观的自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