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朱旺村,最近几年是非常火,油菜花、向日葵、海天乐园,还有红砖博物馆今年7月也要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波光中,渔船轰鸣,渔民们辛勤劳作;余晖下,海鸟归巢,儿童在沙滩上寻找心仪的贝壳……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紧邻莱州湾,拥有7华里海岸线,共有村民1680户,4012人,保持着传统的水产养殖生活方式,有着独特的淳朴民风,是莱州市第二大村。滕春竹是这个村的党总支书记。

就是这样一个在1999年村集体还负债100多万元的贫困小渔村,经过二十几年发展,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高达千万元,先后获得山东省“生态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首批山东古村落保护规划村庄等十多项荣誉,而这一切发展变化都离不开“领航人”滕春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9年7月,滕春竹任朱旺村党组织书记以来,依托沿海地理区位优势,他带领村集体大力发展海上养殖、打造工业园区、建设港口,最终完成了从集体经济薄弱村到“集体经济强村”的蜕变之路。

“我们村的主要产业是养殖,村民的生财主业基本是在海上,最早就是依靠养殖大菱鲆发家。”回忆引进大菱鲆作为村庄产业的那段时光,滕春竹仍记忆犹新。当时,没有成熟的养殖经验可以借鉴,全凭自己摸索,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成功探索出了深水井加塑料大棚养殖技术,第一批大菱鲆试养成功的当年,就为村集体增加了200多万元收入。

有了第一桶金,村两委进一步扩大了养殖面积,这吸引了许多村民纷纷加入到大菱鲆养殖行列,迅速建成了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大菱鲆养殖基地。然而,2006年一则震动全国的大菱鲆药残新闻事件,让整个村庄的大菱鲆养殖产业差点覆灭,这也让滕春竹对此进行了深思——村庄发展不能光靠“一条腿”走路,要想振兴,必须增强村民养殖产业的“造血功能”,多元化发展,于是他把目光瞄向了村里的老渔港。

“都说靠海吃海,港口作为我们村最大的竞争优势,必须好好建设起来,在经过集体讨论通过这一决定后,我们分两期开工建设了集‘渔港、货港、旅游港’为一体的朱旺港,并开展集装箱转运业务,不仅摆脱了莱州市集装箱外运无港口的困局,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又进一步增加了朱旺港的收入,达到了以商补渔的目的。”滕春竹告诉记者,这一战略决策也是源自国家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现有的产业基础,构成了朱旺村发展向海经济的支撑条件。如今,这里不仅打造了连片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形成现代渔业发展格局;占地2000亩的工业园区——凤凰工业园也已投入使用,带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集聚发展,进一步拉动了朱旺产业布局,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收益我们都用在了保障民生上,将发展成果回馈老百姓,共享红利。”

朱旺之美,始于“蓝色”,终于“绿色”。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朱旺村还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融为一体,实现健康“生态”发展,并实现了第三产业的竞相发展,依托长寿村、古村落等品牌优势,成功引进总投资10亿元的“杰瑞朱旺康养服务中心乡村旅游文化”新型康养项目,打造百亩白菜花和向日葵花海旅游打卡地,建设“海天乐园”小区项目,打造党建教育广场,使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渔村,真正一跃成为渤海湾畔一颗耀眼的明星,带领村民驶向“幸福港湾”。(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 通讯员 马小妹 宋学智 程杨 摄影报道)责任编辑:杨云阁 本文来源:大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