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阎仲川出生在河北定县杨村镇。阎仲川是家中老二,还有个兄长叫阎伯泉。阎家祖上开了杂货铺,有一些积蓄,尽管在晚清的动荡中家道中落,日子还算不错,吃穿不愁。

阎仲川在镇里读的小学,很用功,成绩早晚是班上前三,这样可以免除学费,给家里省点钱。1937年阎仲川小学毕业,父亲打算全力供长子读书,让阎仲川弃学从商,去天津当学徒。但他很想继续上学,提出考一个公费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了一番苦功,阎仲川考上了公费的保定工业职业学校,毕业后可以进工厂上班。可是准备去保定上学时,“七七事变”爆发,抗战打响了,阎仲川只好待在家里。

杨村镇离北平只有100多公里。北平失守后,国军节节败退,一支国军途经杨村,抓了不少壮丁,连15岁的阎仲川也被抓走了,给长官挑行李。赶了十几里路,长官看他难以胜任,又放他回去了。

阎仲川的哥哥阎伯泉原本在北平读中学,比较新潮,每次从学校回来,穿着西装裤、白球鞋,夹着网球拍。可是还没上初三,日军就打进了北平。阎伯泉随后参加了保定地区的八路军游击队,1938年夏,他把弟弟也带进了八路军。

阎仲川

阎仲川参军才一个月,鬼子就来杨村“扫荡”了,放火烧了镇上的商业街,阎家的杂货铺也没了。刚好阎仲川兄弟俩回村探亲时,日军包围了村子。情况危急,阎伯泉被母亲和妻子逼着脱下军装,埋在水缸下面。只要日本人没看见军装,通常不会为难老百姓。

阎仲川尚未成亲,年少气盛,说什么也不愿脱军装,他从后窗跳出去,机警地避开鬼子的搜索,逃离了杨村。

此后,阎伯泉没再回部队,老老实实地在家务农。解放后,家人又觉得怪可惜的,如果他还在部队,凭他的文化知识,职务肯定越来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说阎仲川,因为年龄小,回到部队后没有直接参加战斗。先是被派去参加军事培训,1938年底担任见习排长。他所在的连队在39年初的反扫荡作战中损失过半,冀中军区急需一批干部,阎仲川和几个战友被编入冀中军区参训队,在八路军120师接受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政治、战术和测绘,阎仲川跟红军出身的郭班长合得来,吃住都在一起。郭班长经常讲红军和长征的故事,阎仲川听得热血沸腾。经郭班长推荐,1939阎仲川就入了党。

39年冬,阎仲川从参训队毕业后,被分到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成了一名见习参谋,半年后转正。冀中军区司令员是吕正操,首长们爱护小同志,言传身教,阎仲川印象很深。作战参谋的工作相对简单,行军打仗时给首长准备地图,布置作战室,首长一发话,就去各部队传达命令。

阎仲川

冀中根据地起初比较稳固,1942年日军发动“五一大扫荡”,冀中军区损失惨重,主力部队被迫暂时撤离平原地区。1943年,吕正操调任晋绥军区司令,阎仲川也跟着去了,还在司令部当作战参谋。

晋绥军区的形势相对稳定,八路军主要开展敌后工作,发动群众,或者袭扰敌人。战斗间隙军区搞生产运动,各单位都有耕地,阎仲川和大家一起开荒种地。

吕正操

1945年抗战胜利后,阎仲川随吕正操去了东北。用他的话说,在东北学习所获最多,他在肖劲光和伍修权等首长身边工作过,获益匪浅。一年后,他被任命为作战科副科长。

50年代初,阎仲川在中南军区工作,1955年起,先后担任广州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军区副参谋长兼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等职。1969年,阎仲川成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还兼任过总参作战部部长。80年代,阎仲川以正兵团级待遇退休。

由于当年的一念之差,阎仲川兄弟的命运迥然不同,但战争毕竟很危险,不知有多少老资格的将士血洒疆场,能活到最后实在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