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洲的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和落基山之间的,有一块广阔的土地,就位于现今美国的中部和加拿大的中南部地区,人们称其为“北美洲大平原”,当然这是广义上的北美洲大平原。狭义上的北美洲大平原指的是北美洲中部平原的西半部分,西起落基山山麓的海拔1800米等高线一带,东到西经97°附近的密西西比河谷地,北到加拿大萨斯喀彻温河,南到得克萨斯州南部,东西宽约640千米、南北长约2400千米,面积约153.6万平方千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美洲地形图

如此广阔的土地上,曾经生活着众多美洲野牛,以及以野牛为主要食物的印第安人部落。据科学家们统计,在18世纪中叶以前,大平原上起码生活着超过3000万头美洲野牛,它们是包括印第安人在内的很多北美动物的生活支柱。

对于大平原地区的印第安人来说,美洲野牛在他们的文化、精神和经济生活中扮演完整而全面的角色,因为它几乎能提供印第安人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第安人猎杀美洲野牛

在捕猎到野牛后,印第安人几乎不会浪费野牛身上的任何部位,野牛既是食物(全身上下所有的肉)、衣物(野牛皮缝制)、火源(牛粪)、工具(骨头制作成箭头、刀子或战棍)、容器(牛角制作成水杯、火药盒等容器,牛胃、牛尿泡可以制作成水囊)、药物(野牛胃里还未消化的食物可以治疗某些皮肤病和疾病)、绳子(编织牛毛或筋腱)来源,还是建筑材料来源,用野牛皮制作的印第安式帐篷几乎是所有大平原地区印第安人的主要居所。

因此总的来说,美洲野牛就是大平原印第安人的一切,对印第安人的影响极大,是整个大平原印第安人传统生活的根源所在。而就是在了解到这一点后,当时对领土有着饥渴欲望,眼馋印第安人土地,急切准备驯服印第安人的美国政界和军界开始通过打击、消灭美洲野牛的方式来破坏大平原地区所有印第安人的生产生活,对其传统生活方式的进行了残酷破坏。

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因为传统习俗等原因,在生活中一直秉承着自然之道,也就是只捕杀够自己生活所需的野牛,不会去肆意屠杀野牛。

而且野牛也并不好捕杀,因为美洲野牛的体型不但非常庞大,它们的奔跑速度还十分快速,一旦跑动起来可达每小时60公里,这个速度再加上野牛庞大的体型,让美洲野牛势不可挡,工具匮乏武器落后的印第安人必须在付出很大的努力后才能杀死美洲野牛,因此其总体效率并不高,对整个野牛种群的影响也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白人到来后情况就变得不同了,白人虽然也会食用美洲野牛,但是他们对野牛皮的需求量更大,一张高质量的野牛皮往往会被以25~50美元的价格出口到英国或加拿大,然后变成衣物、毯子和寝具等物品销售。这就致使白人每年猎杀数十万头美洲野牛,就只为了获得野牛皮进行售卖,至于野牛肉则抛弃在荒野中腐烂。

从1830年开始,美国人的野牛皮贸易越来越红火,分布在美国西部各地的毛皮贸易站每年能向外输出数万到数十万张野牛皮,并且其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而在野牛皮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野牛不可避免地走上了灭绝的道路。

虽然此时广阔的大平原上还活跃着很多野牛群,虽然人们还是能够经常看到遮天蔽日的野牛群大迁徙的景象,但其实美洲野牛的种群数量已经开始“缓速”下降了。

印第安人

此时大平原地区的印第安人为了生活所需和对外交易每年会杀死几十万头野牛,白人毛皮交易者和定居者也会为了获取食物、毛皮、消遣性捕猎和扩张土地等原因而杀死数十万头野牛,并破坏野牛的栖息地,将草场开拓成农田,或是用栅栏划分草场,阻碍野牛迁徙,破坏野牛的生存环境。

印第安人

虽然此时印第安人和白人每年杀死的野牛数量与整个美洲野牛种群数以千万计的数量相比,还相差很远,但是野牛却已经无可避免地进入了灭绝倒计时,因为就以他们的这种猎杀速度,不出五十年,曾经拥有庞大数量,一度成为北美洲代表性动物的美洲野牛就将彻底灭亡。

美洲野牛的孕期在270-285天之间,每胎还仅产1仔,小牛3岁才能性成熟进行繁殖,美洲野牛的这种低下的自然增长率根本无法抵消种群数量的不断损失。

事实当时就有许多人注意到美洲野牛数量的减少,一些人还对此抱有同情,将美洲野牛这种了不起动物的死亡看作是悲剧,但是大多数人,特别是大多数白人对美洲野牛的灭亡却抱有“积极看法”,甚至巴不得美洲野牛赶快灭亡,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驯服桀骜不驯的印第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第安人

对于美洲野牛种群的数量变化,印第安人最有发言权,一位印第安人首领哀叹自己曾经熟悉的那个世界已经不复存在了,对人说道:

“我在这些草原上看到过大群的野牛,在每个树林里都能找到麋鹿,然而此时这些动物都不见了,他们都朝着太阳落山的方向去了,曾经这片广大的地区上不曾出现过白人,如今,交易点和定居者几乎无处不在,过不了几年,每片林地中都会飘散着从白人居住的小屋里升起的炊烟,所有的草原都会变成他们耕种谷物的农田。”

等到1860年左右时,因为横跨北美洲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的修建,野牛的消亡速度变得更快和无可阻挡,铁路和轮船的快捷运输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野牛皮贸易中,野牛皮贸易规模空前扩大,而为了给修建铁路的工人提供廉价的食物和充足的肉食,铁路公司还雇佣猎人猎杀大量野牛为自己提供野牛肉作为食物,新交通带来的这些因素大大“促进”了野牛的消亡。

美国的政界和军界都想让那些以捕猎野牛为生的印第安人会陷入饥荒,让其社会生活崩溃,丧失反抗能力,从而不得不听从美国政府的统治和安排。因此他们非常欢迎野牛贸易的开展和对野牛进行消遣性屠杀,因为只有这样,野牛才能在灭绝的道路上一阵狂奔。

众所周知,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对于美洲的土地拥有足够的“主权”,白人不过是外来者,使用种种手段获得了美洲的土地,但是美洲地区还有许多土地掌握在印第安人的手中,特别是莽荒的西部地区,那里是印第安人狩猎野牛的草场。为了能够获得印第安人的土地,美国政府一度将大部分军队都投入到了与印第安人的作战当中,双方的战争非常激烈,印第安人给美国政府带来许多麻烦和统治成本,一度成了美国政界头疼的问题。

印第安人战士

而为了获得印第安人的土地,美国政府就希望印第安人能学习农耕或放牧,然后定居在某地,这样印第安人节省出来的土地美国政府就能卖给他人使用了。

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就是改变印第安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将他们传统的生活支柱——野牛灭绝,降低印第安人部落的战斗力,让他们以后都不能以捕猎野牛为生,这样才有利于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所以美国政府非常支持对美洲野牛的灭绝性屠杀行动。

甚至美国军界为了解决印第安人问题,还将灭绝美洲野牛看作是一种军事任务,是解决印第安人问题的好方法。在他们看来,灭绝野牛就是在摧毁印第安人的粮仓,破坏印第安人部落的补给,一些军官甚至喊出了多杀一头美洲野牛,就能少一个印第安人战士的口号:

“要尽可能地屠尽野牛,多死一头野牛就能少一个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战士

在当时的美国军界中,屠杀美洲野牛能够摧毁印第安人社会生活的看法甚至都快成了一种共识。一些美军将领都持有这种观点,他们为了能够快速灭绝美洲野牛,甚至向猎人提供大威力火枪、充足弹药和人身保护,还帮助猎人运输物资,解决其后顾之忧,好让猎人能够全心全意的屠杀野牛。

而猎人也用成绩向军官们证明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一位美军将领声称猎人在最近几年做的事(指捕杀野牛)为平定印第安人帮了大忙,其功绩甚至比正规军在过去三十年里所做的贡献还要大。

堆积如山的野牛皮

曾在美国南北战争中,以摧毁敌军抵抗意志和基础建设而闻名的威廉·特库赛·谢尔曼将军在认真研究过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后,觉得能够将自己在南北战争中摧毁敌人生产力和战争潜力的“先进经验”用到解决美国西部的印第安人问题上,他声称:

“迫使印第安人接受定居的文明生活方式最迅速的办法就是派出十个团的兵力到大平原上去,命令他们将所有的野牛都射杀,直到印第安人没法再依靠这种动物过活为止。”

猎杀野牛

最终无可避免,在美国政界、军界、商人、农民和猎人的多方努力下,美洲野牛没用多长时间就到了濒临灭绝的可怜境地。在欧洲人没有到达北美洲之前,北美野牛数目大约有7000万头,其中有大约3000万头生活在大平原地区,但是到1890年时,整个北美洲的野牛包括那些被圈养在私人草场里的美洲野牛加在一起的数量也不超过1100头,整个种群濒临灭绝。

印第安人猎杀美洲野牛

而随着野牛种群的消亡,大平原上的印第安人生活也无可避免地陷入崩溃,当赖以为生的野牛没有了,那些游牧或半游牧印第安人部落该何去何从呢?

印第安人与野牛

他们的人口因为食物短缺、白人带来的致死传染病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而大为减少,此时的他们已经没有了反抗的能力,只能听从美国政府的安排,被安置在保留地里苟延残喘,至此美国政府算是圆满解决了困扰美洲白人数百年的印第安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