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日战争,是二战后一场最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似乎没有之一。此战中以色列以一国之力单挑埃及、叙利亚、约旦等多个阿拉伯国家,仅用六天时间就取得了胜利,并获取了大量利益。虽然交战双方背后都有自己的“庄家”,不过在靠山给予同等力度的支持下,以色列人合理运用了自己的战术将阿拉伯联军打的“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战争的背景和过程各位自行搜索一下吧!反正那个背景很复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多年的“情感纠葛”和利益冲突最终导致了这场战争的爆发,此战不是双方的第一战、亦非最后一战。

战争的结果我们都很清楚,以色列以阵亡不足千人的代价重创三国,毙伤、俘虏对方士兵多达6万余人,更为关键的是以色列获取了大量的土地,从根本上扭转了以往被动挨打的战略态势,经此一战,“中东小霸王”的称号也在世界上声名鹊起。

在绝对实力全面处于下风的犹太人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六天时间内取得如此“彪悍”战绩其实很大原因归功于那次让世界都为之叹服的空袭行动,也就是著名的“焦点行动”(Operation Moked)。

比日本人“狠”得多的犹太人

个人认为,这次的空袭行动似乎与当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战方式),包括战前的筹划、攻击时间的选择、攻击的方式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犹太人可比南云忠一要“狠”得多,日本人在执行偷袭任务时虽然初期野心勃勃、胆子很大,可在取得一点点战果之后开始“畏首畏尾”了。谨慎的南云忠一为了能把自己手中这支“关系到帝国命运”的舰队完整带回日本,最终取消了第三波攻击,也正是因为这一错误决定让美太平洋舰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恢复了战力。

可犹太人却没有这样的顾虑,在他们看来如果这一战不把对手的空中力量彻底摧毁,那么在日后的战斗中以色列国防军将毫无优势可言。即使出动的倾国之兵(空军)全军覆没也在所不惜,所以这次空袭行动从早上七点四十五分开始一直持续到日落,先后发动了五轮(一般认为是四轮)轰炸,空袭范围涵盖了所有可以威胁到以色列的机场,它们根本就没有寄希望于把对手打“残”,而是要将其置之死地。

打仗这东西就是这样,只要你越勇猛对手就越“怂”!当以色列空军的战机铺天盖地袭来时,对手面对这种攻势完全“傻”了,持续了一整天的轰炸让阿拉伯国家的空军几乎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真的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当然,这种以全国之力(空军)去“狙杀”对手的空袭行为可不是一拍脑门子就可以实施的,为了保证此次空袭行动能够成功以色列空军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谋划了,具体时间大约是在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由以色列空军参谋长Mordechai Hod牵头制定的“焦点行动”旨在双方爆发战争初期最大程度的在地面摧毁对手的空中作战力量,尤其是埃及空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当时的实力对比而言,以色列空军的整体实力根本不够阿拉伯人看的,所有的战机加在一起尚不足200架(196架)。反观那三个国家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了庞大的空军和完善的防空体系,包括2200多个防空阵地和导弹阵地、将近700架各型战机,这些战机包括米格-17/19/21、图-16和IL-28轰炸机等。

埃及空军的图-16轰炸机

不过纸面实力的强悍却更能刺激对手的去制定一个更加周密、更加大胆的行动,以色列空军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如今的战争单靠堆人数和装备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

为了对付数倍于己的敌人,以色列人不但对行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推敲,在装备和战术上也尝试了一些突破常规的新方法,总之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彻底消灭对手。

情报方面

自1964年制定计划之后空军司令埃泽尔·魏茨曼就开始了一系列情报收集工作,在此期间以色列人不仅掌握了阿拉伯国家空军(特别是埃及)和防空部队的规模、数量、部署情况和活动习惯,甚至连机场跑道的设计、使用何种材料、具体厚度等信息都摸得一清二楚。

装备方面

当时以色列空军的主力战机清一色为法式战机,包括“秃鹫”轻型轰炸机、Ouragon 、“超神秘”、MD.454 Mystère IV战斗轰炸机以及“幻影III”战斗机。这倒不是因为以色列钟爱法国装备,只是在那个年代只有法国人愿意卖给犹太人武器,至于美国的支援是在此战之后才被引入的。硬件就这么多,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但针对“焦点行动”打击的目标,以色列人专门为这些战机开发了一款新型炸弹,为的就是可以让自己的战机能够创造出数倍于常规武器的毁伤效果。

“焦点行动”的关键就是要在地面上将对方的战机全部消灭,或者是将机场跑道摧毁,让那些没有被及时摧毁的战机无法升空。于是,一款专门用来摧毁机场跑道的新型炸弹研制工作也随计划一同实施,即“IMI跑道攻击弹药”。该炸弹的原理是利用降落伞制动炸弹降落速度并调整至合适角度,当到达一定高度后,炸弹上配备的火箭发动机开始工作,给予炸弹一个向下的动力,让炸弹深深的嵌入到跑道之后再爆炸。这样做可以让炸弹将跑道的基础混凝土摧毁,形成的弹坑在短时间内无法修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这种“跑道杀手”,即使以色列空军无法在第一时间彻底摧毁停放在机场上的战机,短时间内无法修复的跑道也会帮助以色列将这些战机按在地上,为后续的打击提供便利。

一机三驾、维护堪比F1

在情报和装备上以色列人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战机数量不足却是一个根本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使按照一架战机消灭对手一架飞机的交换比来计算,以色列至少要出动同等架次的战机才有可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战果。那么手里只有不到200架的战机该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呢?

以色列人用行动告诉我们,在“绝境”面前,办法永远都要比困难多,战机数量不足,那就让战机不停地工作,采用“人停机不停”的连续作战方式来完成此次打击任务。

为此,犹太人为每架战斗机配备了三组驾驶员,轮换驾驶战机,保证空袭期间战斗机“永远”都是在天上的。在后勤保障方面,地勤人员也进行了强化训练,目的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战机完成加油、挂弹、保养、维护等操作,类似于F1赛车那种更换轮胎、加油的方式,争分夺秒。

这样的做法让以色列空军瞬间获得了三倍于己的战力,根据战后统计,以色列空军的战机的可用作战效率高达90%以上,而对手的这一数据不足30%。

训练方面

万事俱备,剩下的就是如何去提高打击的精准度了。以色列空军为了此次行动特意在沙漠中建造了几个和对手空军基地一模一样的模型基地进行攻击训练,让驾驶员熟悉自己所要轰炸的目标。

作战开始

一切准备就绪,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空军16架CM-170(Magister Fouga)教练机率先起飞,给对方造成一种他们正在进行日常训练的假象。五分钟后,以色列空军所有战机全部起飞直扑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规避阿拉伯军队部署的防空导弹攻击,以军战机均以超低空飞行的方式前进,最低高度仅为18米左右。

在战机的分组上,以色列空军采用每四架飞机为一组,间隔起飞的方式放飞所有飞机,这样做可以保证在目标上空有连续的攻击编队对其实施打击,避免重复攻击。

当然了,以色列的做法也并非是天衣无缝,在战机升空后不久约旦的防空雷达就发现了犹太人的机群,但因为前一天埃及人更改了无线电密码,以至于约旦人发出的警告到了埃及人手里根本无法解读,所以阿拉伯军队丧失了最后一次避免全军覆没的机会。

约旦国王侯赛因·伊本·塔拉勒(左)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右)在 1967 年 6 月在开罗签署约旦-埃及国防协议

同时在攻击当天,埃及的陆军元帅和空军总司令正在视察西奈半岛军队,所有防空阵地都被告知不准对天上的飞机开火,以免发生误击,这正好给以色列空军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以色列战机飞行18分钟后到达了目标上空,第一波次攻击持续了80分钟,间隔10分钟后,第二波次攻击接踵而至,又是一波长达80分钟的轰炸。到了中午时分,埃及空军已损失293架各型停在地面上的战机,11个机场和8个雷达站被摧毁,而以色列仅有10架飞机被击落,6名驾驶员丧生。

下午,以色列空军在“照顾”完埃及空军之后将目标转向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基地,在后续攻击中,以色列又摧毁了约旦空军28架战斗机、57架叙利亚飞机和10架伊拉克飞机。在以色列空军的精确计算之下,这样的攻击持续了四波,每架战斗机至少进行了三次返场作战。

在轰炸的同时,以色列空军的“幻影III”战斗机在对空作战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一共击落了升空的50架米格战斗机,己方无一损失。

作战总结

整场空袭行动中,以色列空军共摧毁了对方452架各型战机、近30个机场和大量防空阵地,己方损失战机46架,阿拉伯国家的空军在一天之内彻底报废,埃及空军的损失率更是高达95%。此后一段时间内中东地区的天空完全被以色列人牢牢把控着,这也为地面部队的后续进攻开了一个好头。

“焦点行动”可以称得上是军事史上最为成功的空袭案例之一,在规模上唯一可以超过这场空袭的行动恐怕只有在二战时期德国对苏联实施的“巴巴罗萨”计划了。

尽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但以色列空军通过精心的筹划、出色的训练、高效的执行力,彻底歼灭了阿拉伯空军,通过“焦点行动”以色列人让世界记住了这支曾经被忽视的“小国”空军。

不过阿拉伯联军的空军尽管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背后的“庄家”也不是吃素的,在苏联的帮助之下,埃及空军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为日后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