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1936年12月12日,他与杨虎城联合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前来督战的蒋介石,主张中国不内斗,要联合共产党抵抗日本侵略。

在中国共产党的参与下,经过反复谈判磋商,与蒋介石达成一致意见。但是事后蒋介石将杨虎城囚禁十二年后杀害于重庆,将张学良一直囚禁到1990年方才恢复自由。

按理说,张学良与杨虎城应该是患难与共的好兄弟,情同手足,惺惺相惜。但是,杨虎城的后人杨瀚曾经两次前往夏威夷探望张学良,张学良仅仅只是说了“你好,你好”和“好好,谢谢”等寥寥几个字。这绝对不属于正常现象,更何况是历史名人与其后代之间的见面。

就杨瀚自己所说,张学良之所以不愿意跟他讲话,是因为张学良对他祖父被杀感到惋惜,往事不堪回首。但仅仅因此,张学良就不愿意谈及往事,就不愿意与其后人多说几句话吗?

杨瀚好不容易跟他家子女建立起联系关系,接连两次大老远跑去看他,遇到的却是这样的场景。这不禁让人深思,张学良与杨虎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让晚年的张学良见到杨虎城后人为何不肯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事变“主谋”是杨虎城

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历经艰难险阻,打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成功抵达甘肃会宁,取得了万里长征的胜利。为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当年蒋介石多次飞抵西安,督促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和杨虎城领导的西北军围剿红军。

从当时中国情况来看,自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逐步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并策划占领“华北事变”,企图占领河北、山东、山西、绥远等地,中国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难之际。

历经革命军北伐、国共分裂、中原大战、围剿红军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之后的各路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纷纷认为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民族矛盾已上升为解决中国问题的主要矛盾,联合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成为广泛共识。

早在1933年,杨虎城领导的西北军就与红四方面军达成秘密协议,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杨虎城本人也极其向往中国共产党,早在1927年就申请过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因为当时的中共河南省委太过谨慎没有批准其加入。事后,杨虎城也多次表示,他非常赞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念。

杨虎城虽然是国民革命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军阀,先后进行过反清斗争、参加护国军、征战中原、主政陕西,深知中国革命之问题所在,其进步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不谋而合。面对蒋介石强令其出兵围剿红军的命令,杨虎城并不积极,反对意愿十分强烈。

作为军阀子弟出生的张学良,成长历程与杨虎城截然不同。张学良出生就是诸侯,年仅28岁就成了40万东北军的领袖,继承家业、雄霸一方。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的分裂局面,张学良虽然作出了在后人看来十分正确的“东北易帜”、拥护蒋介石反对中原大战等系列决策,但他的初衷主要是为了保持东北军的独立和利益,保持其在东北军的领导地位。

不然面对日本侵略军的步步紧逼,他也不会下达“不抵抗政策”,让东北国土沦丧。当然,在民族大义面前,在中国共产党多方面的沟通协商下,其东北军也与红军签订了共同抗日协定。

历史在界定“西安事变”的时候,都是将张学良排在杨虎城的前面,给人的错觉就是张学良主导策划了“西安事变”,而杨虎城处于从属地位。而事实上,之所以将张学良排在前面,是因为张学良的官职比杨虎城大。张学良时任西北剿总副司令并代行总司令,杨虎城只是陕西绥靖公署主任。

晚年的张学良也曾说过,他当时之所以发动西安事变,主要还是受杨虎城影响。也曾经对记者说过,杨虎城才是策划人和组织者,他只是在名义上进行带头。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容易理解蒋介石为什么要杀杨虎城,而没有杀张学良。因为杨虎城才是“西安事变”的主谋,让蒋介石心怀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对如何处理蒋介石的分歧很大

1936年12月11日,蒋介石调整西北剿匪军指挥体系,要解除张学良和杨虎城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的指挥权。当日晚,两人按照事先约定,分别召集本部将领,宣布发动兵变。12月12日,东北军扣押了蒋介石,西北军扣押了随行的国民党军政大将,西安事变就此爆发。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与杨虎城在如何处理蒋介石的问题上分歧也很大。经过多方面协调商议,历时12天后,当事双方均达成一致意见。但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张学良与杨虎城有很多分歧和隔阂。

一是杨虎城起先认为应该杀掉蒋介石。西安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杨虎城便召开高级将领商议,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杀掉蒋介石。但是张学良并不想杀掉蒋介石,他只是想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逼迫其抗日。

二是达成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一致意见后,杨虎城认为蒋介石必须对承诺的事项签字画押,确保其不反悔。留下文字作为依据,是当时大多数东北军和西北军将领,包括周恩来等同志的共同意见,但是张学良坚持认为蒋介石不会反悔,便没有签订书面承诺。

三是国民党方面绕过杨虎城与张学良直接会谈。蒋介石的谈判代表宋美龄和宋子文,认为杨虎城在释放蒋介石问题上,虽然口头答应,但态度非常强硬,而张学良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相对温和。

于是他们两个就用英文与张学良交流,就释放蒋介石达成一致意见,将杨虎城完全蒙在鼓里。张学良担心夜长梦多,竟然不顾自身安危,于25日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

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更好

回到南京的蒋介石,再次掌握政权,立马将扣押张学良并长期囚禁。一年后,也通过特务手段将杨虎城引诱回国,秘密逮捕后进行长期关押。那么,蒋介石为什么在败退台湾之前,只杀了杨虎城,而没有杀张学良呢?除了上述两方面原因外,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更好。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宁汉合流”后,除东北外,蒋介石名义上统一了中国。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发动皇姑屯事件,炸死东北军阀张作霖。事后,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1928年12月,张学良向全中国通电,宣布服从南京,史称“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就是服从蒋介石,这让蒋介石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了东北三省,完成名义上的大一统。这个时候的蒋介石对张学良非常感激,不久就将其任命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允许他继续霸占东北、做土皇帝。

1930年3月,汪精卫联合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挑战南京国民政府,争夺统治权。这个时候的张学良成了多方争取和拉拢的对象。起初,张学良并未下定决心帮助蒋介石。

在蒋介石中央军取得济南之战的胜利后,张学良迅速出兵华北,并通电拥护中央、呼吁和平。这让阎锡山、冯玉祥等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联袂下野,蒋介石中央军取得中原大战胜利。这也使得蒋介石对张学良更加感激,事后任命其为陆海空军副司令,地位仅次于蒋介石。

而且蒋介石与张学良互相称为结拜兄弟,他们两人的老婆关系也非常好。在杀不杀张学良这个问题上,蒋介石碍于报恩、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并没有下手,而只是将其一直囚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蒋介石与杨虎城的关系就非常一般了。前文已经说过,杨虎城是国民革命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军阀,从一名普通刀客开始,混迹于各路势力之间,逐渐成长为地方实力派。他与蒋介石发生关系,主要始于中原混战期间。

杨虎城认为西北军阀首领冯玉祥,一直把他的部队当作炮灰在使用,跟着他没有前途。于是,就于1929年率领部队归顺蒋介石,被任命为新编第14师师长。随后,带领部队参与了中原大战,取得了驻马店战役等重大胜利,被任命为陕西省政府主席,取代冯玉祥成为西北军实际控制人。

在蒋介石看来,杨虎城只是一个投机倒把的地方军阀,对其并没有感激之情。虽然在军事上取得过胜利,事后也任命他为陕西省政府主席,控制西北军。从实际情况来看,当时只是没有合适人选去主政陕西,蒋介石的中央军嫡系在西北势力不够深厚,不足以稳定当地局势,不得不让杨虎城主政一方。

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内心最记恨的还是杨虎城,囚禁并杀掉杨虎城就成了他筹谋已久的计划。

张学良深知西安事变内幕,很多年之后不管是通过媒体,还是回忆录的形式,都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解释。笔者认为,对于杨虎城的死,张学良是非常愧疚的。如果没有他与宋美龄、宋子文之间的私下交易,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之后的结果可能大不一样,杨虎城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抗日战争中贡献更大力量。

可惜,逝者已逝。追忆两位爱国将领的英雄事迹,只让我们觉得今日之盛世实属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烈都为中国之胜利,贡献了毕生之荣光。